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点儒家思想提高个人品德修养

学点儒家思想提高个人品德修养

学点儒家思想提高个人品德修养
韩元涛金英
儒家思想之所以作为正统文化统治中国三千多年,不仅是因为它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它“说的都是家长里短”,阐述的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道理,符合民众的愿望,有着广泛的群众和社会文化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对照儒家思想去思索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管理团队,如何对待功名利禄,如何做人、做事、做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快乐的人。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在所难免。

一个人从诞生到死亡,既要和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相处,也要和社会中不同层次、不同阶层的人打交道。

如果你是官员、管理者,你还要和你的上下级合作共事。

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而独立存在的。

与人相处必然给你带来快乐或不快乐,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的。

毫无疑问,人们都愿意使自己生活的快乐一些。

那么何为快乐?有人说赚钱最快乐,有人说拥有权力最快乐,有人说健康平安最快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可见,不同的人对快乐有着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难用一句话概括。

因此,我们也很难用我们的标准去评判别人是否快乐。

但有一条是共识:要做一个快乐的人,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自我心灵的归宿。

具体讲,一是要给自己制造快乐。

快乐是别人给的,更是自己营造的。

陶醉于学习——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探讨人生和学术——“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回忆生活中点滴的成功——自我安慰,无一不是制造快乐的良方。

相反,如果我们不去给自己制造快乐,而是用自己得不到东西去和别人得到的东西相比,我们就会愁眉不展,自寻烦恼。

古人说“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欲品自高”。

要给自己制造快乐,必须首先做到知足。

比如,你家庭幸福、身体健康、工作能力强、教子有方,可就是没有被提拔,在旁人看来你已经足够幸福快乐了,可你偏不知足,偏要去和被提拔的人比,那你不但会感到愤愤不平,甚至痛不欲生。

我们不妨试着想一想,当有人住在金碧辉煌的豪宅中而你却住在陋室之中时,你是否淡定地想“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当你的同事、同学身居高位而你仍是平头百姓时,你是否会坦然地想“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当有人锦衣玉食而你却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时,你是否会从容地说“锦衣玉食不足羡,粗茶淡饭保平安”。

生活中不是不可以与人相比,而是看你怎么与人相比。

如果用你的成功之处和别人的不如意之处相比,你会感到心满意足;反之,用你没有得到或不可能得到的和别人得到的相比,你会感到很委屈、很苦恼。

第二要学会给人制造快乐。

要做一个快乐的人,不但要会给自己制造快乐,更要考虑别人是否快乐。

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是君子所为,也为人所不齿。

君子之人认为,给人制造快乐,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此正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给人制造快乐,不见得有多大的能力,只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即可。

当有人走路不小心摔倒时,你走上前去轻轻地扶他一把;当有人过独木桥是,你轻轻地对他(她)提醒一句:“当心掉下去”;当别人帮助了
你,你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当你有人取得成果时,你及时地送上一捧鲜花;当他人遭受挫折和不幸时,你送上一句安慰和鼓励的话。

仅此而已。

给别人制造快乐,还需要有一种“不责人非,专求己过”的心态。

当你做错了事、犯了错误,遭到批评时,你是找一大堆客观理由为自己辩解,或怨天尤人,还是诚恳地承认错误,以求改过呢?如果你是前一种心态,你不但会给自己带来不快乐也会给别人带来更大的不快乐;如果你是后一种心态,效果会正相反。

总之,要使自己快乐,就必须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

正像海明威所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可是比大海还宽广的是蓝天,比蓝天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

二、“不损人而利己”,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儒家把人分成圣人、贤人、君子、士和小人五类。

圣贤,大德、大仁、大胸怀、大作为,对我们来说可望而不可及,只有仰而敬之;小人,狗苟蝇营,心理阴暗,我们唯恐避之不及。

君子,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我们可敬可学。

为什么要学君子呢?因为,君子有不同于小人的气度、胸怀和处事原则,“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强学而力行”,君子是快乐的,也是受欢迎的。

那么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是什么呢?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评判,就是君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小人“毫不利人专门利己”。

如果你达不到君子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境界,你只要做到了“不妨人而利己,不损人而利己”,你就会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决定你是否会得到人们的欢迎,是否会受到人们的拥护。

比如,你是司
机,你是否会对行人礼让;你是干部,你是否会时刻装着群众的利益;你是领导,你是否办事公平、公正;你是乘客,你是否会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你是观众,你是否会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你是名人,你是否会低调处事;你是大款,你是否会财大气粗、口出狂言、伤害穷人……。

要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其实并不难,只要把他人装在心里即可。

三、“公生明,廉生威”,做一个有威望的人。

明朝廉吏郭允礼有一则“居官座右铭”:“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做一名优秀的领导,固然需要领导艺术、领导风格和真才实学,但只具备了这些,没有官德,照样不会有威望,照样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

因为廉洁和公道,是为官之德,是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许多不乏才学和有前途的领导之所以翻身落马,吃亏就吃亏在不能廉洁自律、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上,倒霉就倒霉在不能公道正派地处理事情上。

因为,廉洁是官德,也是一种力量。

如果你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属下则不敢轻慢,做事自然会规规矩矩。

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属下就会群起而效仿,不择手段地捞取好处,违法乱纪;公道正派是为官的基本要求,也是官德的组成部分。

如果领导做事光明磊落,公道正派,赏罚分明,群众则会心悦诚服。

反之,你从个人私利出发,搞远近亲疏,团团伙伙,下属必然会欺上瞒下,各行其是,队伍必然一盘散撒,团队必然离心离德。

因此,成功人士无不由衷地感叹:“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儒家思想尽管有不少糟粕的东西,但它所主张的做人、做事、做官的崇高人生境界,却值得我们学习和崇尚。

如果领导干部,对照儒家思想的精华,按照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每办一件事情,每作一项决策,首先想一想群众拥护不拥护,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答应不答应,群众欢迎不欢迎?岂不会得到群众的拥戴!如果一名领导干部,能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者自省也”,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岂不快乐!如果一名领导干部能做到淡泊名利,踏踏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又岂能为名利所累,为金钱所动,为美色所诱,留下悔恨和怨恨呢!
韩元涛:华北物探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金英:华北物探处纪检监察审计部主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