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
项目名称:粒子群主题网站
小组名称:
组长姓名:
上课时间:2009年7月13 日- 7月25 日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20 年月日
1 设计目的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软件工程》课程后,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实际系统。
要求学生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严格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目的和任务,完成对系统的定义、设计、编码、运行以及后期的维护。
通过对具体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使得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会用软件工程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开发和维护软件。
2 设计要求
(1)选用迭代式开发的过程模型,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规范地完成规模小、功能较为简单
的软件开发,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
(2)学生5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一人为组长,其他人为组员,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
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选题的设计。
(3)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
(4)开发平台.NET3.5,语言(C# \ ASP),数据库设计工具Powerdesigner;数据库系统MS
SQL Server 2005
(5)具体指标:
1)可以选择结构化分析/设计(SA/SD)或面向对象方法(OOA/D)
2) 结构化分析/设计(SA/SD)
a)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静态功能和动态行为
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够描绘分配的子功能需求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子功能的数据流图DFD,要求绘制到3级DFD3
小组负责人组织完成系统的DFD3
b)设计:完成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每一位小组成员根据需求的DFD3图,完成分配的子功能模块设计,用HIPO
图表征。
每一位小组成员设计分配的子功能模块的接口
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够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程序流程的逻辑设计
小组负责人组织完成系统的总体结构集成
c)软件实现: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界面的设计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代码编写
小组负责人在.NET框架下,组织完成系统的实施
d)软件测试: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的单元测试
小组负责人负责组织系统的测试用例,不少于20个,完成测试工作
3)面向对象方法(OOA/D):以UML为主
a)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静态功能和动态行为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一个用例分析,用例规约描绘功能性需求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一个用例下的活动图
小组负责整个系统的用例图,完成功能划分
小组负责整个系统的活动图,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b)分析设计:完成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用例分析,小组共同协商,完成选取设计模式,设计系统的架构,用包图
和构件图表示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的动态设计,至少绘制一个顺序图,设
计系统的对象及交互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的类图设计
小组共同协商,完成整个系统的类图设计和组件的封装设计
小组共同协商利用.NET的持久化技术,完成类的持久化设计
c)详细设计: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的每个类的属性、方法和关系的设计;
完成复杂方法程序流程图的逻辑设计;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的界面设计
d)软件实现: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实现,使用在.NET3.5的框架下,编写
类、界面和DAO等
小组负责集成系统
e)软件测试: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类方法和类状态测试
小组负责完成系统的测试,测试用例不少于20个,完成测试工作
3 题目
粒子群主题网站
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基于群智能的演化计算方法,1995年由kennedy和Eberhart受到人工生命(Artificial Life)的研究结果启发而提出。
由于其出色的优化能力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吸引了大批研究者的注意,也产生了很多变种。
粒子群主题网站,向读者展示粒子群发展动态的同时,为研究者提供一个交流和比较的平台。
功能要求如下:
(1)系统分为管理者、专家(领域专家)以及普通注册用户
(2)网站分为PSO介绍、领域专家、文献纵览、经典代码、测试函数、会议动态、兴趣讨论几个模块
(3)管理者负责PSO介绍、领域专家、文献纵览、经典代码、测试函数、会议动态模块的维护,添加、删除、修改等
(4)用户可以查询专家、文献、代码、测试函数等相关信息。
可以在兴趣讨论区上传自己的代码、文章及对应某测试函数的结果。
可以对其他讨论进行查询、下载和评价。
(5)专家除了普通用户的功能,还可以上传、修改经典代码、文献。
可以升级某个用户的文章或代码为经典。
4 项目小组分工
组长:系统整体设计,协调小组人员工作
人员1:前台界面设计
人员2:管理者功能
人员3:用户功能
人员4:用户功能
人员5:专家功能
5 进度安排
第一周:需求分析、概要设计
第二周:详细设计、代码实现
第三周:测试、整理文档
6 课程设计报告的编写格式规范
报告除了在封面(封面格式有统一规定)中应有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和课程设计日期以外,其正文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需求分析
二、概要设计
三、详细设计
四、测试
7 成绩评定标准
(1) 由指导教师根据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检查学生程序的情况、答辩情况、出勤率、课程
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等综合打分。
(2) 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
计。
发现课程设计报告基本雷同,一律不及格。
附:课程设计报告的编写格式规范
系统名称
目录
绪论 (7)
1. 需求分析 (7)
1.1需求陈述 (7)
1.2分析建模 (7)
1.2.1用例建模 (7)
1.2.2静态模型建模 (7)
1.2.3动态模型 (7)
1.2.4功能模型 (7)
2. 概要设计 (8)
2.1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8)
2.2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8)
2.3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8)
3. 详细设计实现(每人一个模块) (9)
3.1模块一(张三) (9)
3.2模块二(李四) (9)
4. 实现(每人一个模块) (9)
4.1模块一(张三) (9)
4.2模块二(李四) (9)
5.总结 (9)
5.1 小组总结
5.2 个人总结
绪论
介绍目的及意义
1.需求分析
1.1需求陈述
(本部分小四号字,3页以上)
1.2分析建模
(本部分小四号字,7页以上)1.2.1用例建模
1.2.2静态模型建模
1.2.3动态模型
1.2.4功能模型
2.概要设计
2.1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本部分小四号字,2页以上)
细粒度功能结构设计
2.2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本部分小四号字,1页以上)
每秒请求数,每个请求带宽、CPU、内存2.3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本部分小四号字,1页以上)
3. 详细设计实现(每人一个模块) 3.1模块一(张三)
3.2模块二(李四)
4. 实现(每人一个模块)
4.1模块一(张三)
4.2模块二(李四)
5.总结
5.1 小组总结
5.2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