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2、理解重点词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爬山虎的脚,谁能说说文中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是怎样它是的爬的?
二、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3自然段,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

(一)读文画句
学习要求:自由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

1、学生读文画句。

2、学生反馈句子。

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3、齐读句子。

(二)读文画脚
1、师:现在我们发现爬山虎的脚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那么你们愿意用自己的生花妙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吗?
2、指名画脚。

3、师生评议。

师:我们仅根据叶圣陶爷爷简短的三句话,就准确的画出了爬山虎的脚,那么在观察事物时我们该怎么做呢?观察仔细认真;能抓住特点来写。

(三)齐读段落
师:让我们一起来把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读一读吧!
三、品析动词,理解内容
过渡句:是啊!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多仔细,描写的多清楚呀。

那么爬山虎是怎样用他的脚往上爬的呢?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爬山虎是怎样的爬的?找出有关句子,用“――”标出。

然后小组交流一下你的发现。

2、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的往上爬。

3、师提问。

师:爬山虎究竟是怎样爬的?老师通过阅读,抓住了爬山虎的一个重点词“触”。

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再读句子,想一想,你还应找出哪些重点词,就能知道爬山虎是怎么爬的了?
课件出示:(触)()()()()()
4、学生反馈。

师板书:触→变→巴→弯→拉→贴
预设:学生找不到“变”和“弯”
①师:根据你们找到的动词,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

出示句子:
句1: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巴住墙。

细丝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句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生找区别,并找到“变”和“弯”。

师引导:相比之下,还少了哪几个词?为什么不能少了这两个动词呢?爬山虎脚的细丝,必须得先(变)成小圆片,才能(巴)住墙;细丝必须要弯曲,才能拉着爬山虎的茎往上爬。

这些动作之间前后是有联系的,所以这些动词少不了任何一个。

(边说边板书6个动词)
(二)观看视频,形象感知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亲眼看看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2、观看视频。

(师作简单的解说:爬山虎每往上爬一步,就要长出新的脚)
过渡语:是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的往上爬的。

课件出示: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的往上爬。

1、师提问:刚老师想了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那就是壁虎也是在墙上爬的,那么他的爬和爬山虎的爬一样吗?
2.学生讨论,师作指导。

3、指生回答。

师引导:“一步一步”是用脚交替着爬,而“一脚一脚”是指脚巴住墙之后,再长出一只脚巴住墙,爬山虎每往上爬一步必须要长出新脚才行。

师总结:是的,爬山虎不像别的动物那样,可以用脚交替着往上爬,它要往高处爬,就需要不断长出新脚,所以才用“一步一步”而不用“一脚一脚”。

叶圣陶爷爷用词可真准确啊!板书:用词准确
4、体会朗读。

“一脚一脚”读得慢而重。

(齐读、师读、再齐读)感受爬山虎爬墙的努力与艰辛。

四、赏析段落,寻找变化
过渡:我们知道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了,那么之后它的脚会有什么变化呢?快速朗读一下第五自然段,找一找这些变化。

要求:快速默读第五自然段,找一找爬山虎的脚有哪些变化?
1、学生读文,找句子,重点词。

2、指生回答。

(没触着墙的不几天就萎了,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逐渐变成灰色,并且依然相当牢固。

)(出示句子)
师追问:那也就是说爬山虎的脚能离开墙吗?(不能)那也就说明爬山虎的脚和墙有一种依赖关系。

师:叶圣陶爷爷除了仔细观察,在这一段中,你还觉得观察事物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连续观察)你从哪里看出来?(不几天逐渐)
五、随堂检测
1、回忆爬山虎是怎样的爬的,并完成填空。

2、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再讲
();最后讲()。

六、拓展阅读
师:我们一起学习了叶圣陶爷爷的《爬山虎的脚》,想不想看看叶圣陶爷爷写的牵牛花呢?请同学看大屏幕,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1、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作者连续观察的句子;用曲线在文中
画出作者细致观察得句子。

2、你还知道哪些攀爬的植物说一说。

(最少说两个)
七、总结收获
师:是呀,看来要观察一个事物,不仅要细致观察,还要连续观察。

希望你们也能像叶圣陶爷爷那样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八、布置作业
课下认真观察一下菊花,并写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 茎
形状: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嫩红
怎样爬:触、变、巴、弯、拉、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