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优质课教案篇爬山虎的脚优良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堆叠、空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并从中学习作者留意视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
教学准备:爬山虎的实物、资料、课件(爬山虎触着墙时,怎样1脚1脚的向上爬)教学进程: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甚么样的脚?(猪脚、狗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
那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1篇文章:第6课《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并齐读)2、交换资料,检查预习。
1、集体交换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1)叶圣陶的资料。
(2)爬山虎的资料。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爬山虎、均匀、堆叠、空隙、茎上、叶柄、触角、痕迹、逐步”等词语卡片,指读,开火车领读。
(生字用红色标出)(2)指点书写难写字。
在田字格中书写“叠、痕、逐”3、课文主要内容。
师:课文主要写了甚么呢?(这篇课文重要描述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和它是如何1步1步向上爬的)4、小结过渡:孩子们你们的预习非常充分到位,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
下面我们大家1起来细读这篇文章,好吗?3、指读理解,读文精讲。
1、指名按段读文,正音。
2、想想:本文是依照甚么顺序叙述的?(预设:课文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再介绍爬山虎的脚和它怎样样向上爬的)3、自读爬山虎的叶子那1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特点,抓重点子理解。
例句:“那些叶子绿得那末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1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末均匀,没有堆叠起来的,也不留1点空隙。
”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从“1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视察得认真,语言准确。
(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4、指点朗诵:读出绿得特点。
5、交换汇报“爬山虎的脚的模样和它是怎样1步1步向上爬的”:(1)实物视察:爬山虎的脚的模样与文中语言对应。
“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67根……”:1个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也体现出作者视察的细致。
(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捉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1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进程。
)和同桌交换交换说1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集体交换,老师配以图示(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与墙有甚么关系呢?对照学习:没触着墙……萎了,没有痕迹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6、从刚才的学习当中,你有甚么体会?预设:知道(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2)作者视察细致;(3)不是1次视察而是长时间视察。
小结:视察不但要用心,还得仔细和有耐心,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样处处留意视察。
4、指点朗诵,回归整体1、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请你用心的、美美地读1读,体会爬山虎的特点。
2、读了本课,你有甚么收获?第2课时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背诵下来。
2、继续培养学生留意视察事物的好习惯。
3、积累语言并加以应用,使学生养成写视察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失事物的特点。
教学进程: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听写:爬山虎、均匀、堆叠、空隙等10个词语。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蛟(jiāo yiǎo)龙蜗(wuō wō )牛痕迹(ji jì)波(bō pō)纹爪(zhuǎ zhǎo)子茎(jing jìng)回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学法指点。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甚么内容?(略)2、学法指点:捉住课文主要内容时要让学生依照学过的方法进行:A:先把整篇课文读1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B:然后1部份1部份认真地浏览,了解每部份的内容。
C:再把各个部份的主要意思归纳总结,就捉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积累语言,指点背诵。
1、文章语言精炼生动,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交换喜欢的缘由。
留待课后积累在读书笔记上。
2、指点背诵: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反复读的基础上,按部份1部份1部份地背。
如:第2自然段可以让学生找出过渡句,“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帮助记忆前后的内容,进行背诵。
再如:3、4自然段,要指点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帮助记忆,然后熟读背诵。
(可自背,同桌或小组合作背诵,检查) 读写结合,练习仿写。
1、用第1人称,说说写写“爬山虎脚的自述”2、布置学生视察1种动物或1种植物,把最有特点的部份写下来。
3、指点书写视察日记。
拓展浏览:《爬山虎的脚》课文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1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末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1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末均匀,没有堆叠起来的,也不留1点儿空隙。
1阵风拂过,1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之前,我只知道这类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样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67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1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67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本来是直的,现在曲折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1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1脚1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步变成灰色。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1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1根茎。
爬山虎的脚优良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虎”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积累、背诵重点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掌握爬山虎脚的特点。
4、学习叶圣陶老先生长时间细致的视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视察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积累、背诵重点段落。
教学难点学习叶圣陶老先生长时间细致的视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视察习惯。
教学进程1. 激趣导入1.请看黑板,认识这个字吗?板书生字“虎”。
组个词:老虎很好!仔细看这个字,是否是象老虎1样有高昂的头,尖锐的牙,有力的尾巴,还有粗壮的4肢,看好了,伸出小手和我1起写两遍。
老师还有1个新词:爬山虎。
对它有多少了解,谁起来讲1下?2、知道的还真很多!这节课就让我们1起随着叶圣陶爷爷去视察了解1下《爬山虎的脚》来,齐读课题。
再来1遍。
读完课题,你有甚么疑问呢?交换1下:爬山虎的脚甚么模样、长在哪里、有甚么用途……2、初读感知。
真是1群爱动脑的孩子!不过光会问不行,能自己解决问题就更棒!有办法吗?自己读书、查资料、同桌研究、小组讨论……好!我们先试试自己读书。
听好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了哪一个问题用笔圈1下。
开始自己读吧。
读书真投入!随便抽生:你读了几遍?有比他多的吗?想知道读书遍数的差异吗?好,你们读其他同学做评委仔细听,待会评论1下吧。
发现读书的差异了吧,所以有句老话: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还想读书,读出自己的收获吗?请拿起课本,带着问题读书,待会交换收获。
3、精读感悟谁交换?根据学生的交换,随机导学。
可能有:(1)、第3自然段的学习1、师:来,孩子们,在你们说出你知道的内容之前,谁来把这1段读给后面的老师听听,让他们也能知道你说的内容,好不好?2、生读课文。
3、孩子们汇报内容。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师:“那是脚的甚么?”生:“位置!”师: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对。
还有甚么?生: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生:还不准确。
是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生:我知道了脚的形状。
像蜗牛的触角。
师:那触角甚么样儿?你知道吗?生:长在头上,软软的,细细的……师:对,小蜗牛就有触角,想想它的触角和爬山虎的脚是否是类似。
生:真的很类似!师:甚么类似?生:形状类似生:我还知道了他的触角的色彩,是跟新叶子1样,也是嫩红的。
师:孩子们知道的可真很多。
脚的位置、形状、色彩,那就是它的特点。
谁能把刚才说的来总结1下。
(随学生复述,师板书:脚的位置、形状、色彩)我们现在都知道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师:你们说爬山虎的脚引人注意吗?不引人注意,所以叶圣陶老爷爷说之前也没注意到爬山虎的脚。
可是他现在注意了,所以他就知道了脚的特点。
他视察得可真(仔细),而且写得很具体、清楚的。
他不但发现了脚的位置、形状和特点,还知道了他是怎样爬上去的呢。
(2)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师:小组里把课文读通,看看爬山虎的脚是怎样1脚1脚往上爬的。
注意有几个很重要的动作,你可得好好看看呀。
你可以把桌面当墙,也能够把同学的背当墙,来爬1爬吧。
1会儿我们看谁爬的最精彩。
学生读课文,小组探讨爬的动作。
师进小组1起和孩子们做动作。
指点准确表达。
生:(在墙上做动作),我(手做脚)爬的时候先巴住墙,然后拉那那嫩茎,使它贴在墙上。
生:巴住墙是否是就样,(做动作),牢牢地贴住,吸住墙?师:真好,你感觉得不错。
小细丝变成小圆片,巴住墙,就好像是小壁虎的脚上的小吸盘1样牢牢地捉住墙。
34名学生演示自己的爬,并边做边说。
师:我看到爬山虎的脚爬的可真好。
它得先触着墙,然后再巴住,细丝由原来的直的变弯,拉住嫩茎,使它紧贴在墙上。
师边说边板书:触、巴、拉、贴。
那我们细看那细小的脚,你会想到甚么?生:蛟龙的爪子。
师:叶爷爷视察得认真,写得也很生动。
那从刚才脚爬墙的时候,我注意到1个字是触。
触到墙的脚和没触到墙的脚不所不同。
那我们看到的是触着墙的还是没触到的?(3)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生从课文中找出脚变化的语句,读出来。
(大多数)生喊:是触到墙的脚。
师:哦,为何呀?从课文中找1下答案。
生回答:“萎的意思干枯。
应当是没有痕迹了。
我们看到的应当是触到墙的。
没有触到的就没了。
”板书:触到墙的,没触到墙的。
师:真好。
看我们自己动动脑就读懂了书上的内容。
3、总结点题这节课我们1起学习了课文3、4、5节,课文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3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叙述。
是哪3个方面呢?爬山虎的脚本来是不大会引发我们注意的。
但叶圣陶陶爷爷却写的那末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甚么缘由呢?(视察细致)师: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忽视的东西,他们的美和奥妙要我们来发现。
那就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心去视察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发现和创造更多的美。
那末课后,我们就用叶老爷爷写这篇课文的写法来写1种植物的片断,不用着急,老师给你们足够的时间去视察,看看谁是视察最细致的孩子!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