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剧中角色与真实历史人物对比一、教学内容电视热播剧琅琊榜之小说与历史原型之比较二、教学目标四过程1、电视人物介绍(学生说就可)2、教师说明:《琅琊榜》最早成书于2007年,作者海宴,是一部架空历史小说。
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小说也不可能撇开历史,空架于历史的长河之上,《琅琊榜》说的其实就是南北朝时期南梁的故事。
南梁又叫萧梁,它的第一代君王叫萧衍,出生在江苏南部的丹阳市,丹阳被称为“齐梁故里”就得名于此。
热心的观众一定会联想剧中的人物——梁帝,这个人物的原型正好就是南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
架空历史并非真实,而《琅琊榜》中的故事皆为虚构。
梁帝VS梁武帝萧衍电视剧《琅琊榜》中的梁帝第一次出现时就年事已高,他胡须双鬓都已变白,再加上他的儿子们也都过了而立之年,所以不难看出他已在位多年。
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梁帝,所以熟悉历史的人会第一时间想到这位梁帝就是萧衍无疑了。
小说和历史的差别极大,架空历史的小说中不需要任何的史料依据,但是《琅琊榜》的作者还是利用了这位皇帝的特点——猜疑心重。
剧中的梁帝是个疑心很重的君王,梅长苏几乎每两集就要提醒一下观众这个特点,而梅宗主也很巧妙的利用了这位皇帝的疑心重。
《梁书》中记载了关于他的这种性格,和封建社会很多的皇帝一样,萧衍也忌惮开国元勋。
在功臣当中,应该是范云和沈约的功劳最大,谋划、辅佐他登上了皇帝宝座。
但萧衍并没有重用他们。
建国开始时范云就病逝了,萧衍也没有重用沈约,而是让其他的人主持朝政,反过来,萧衍还经常斥责沈约,后来,沈约也病死了。
萧衍对功臣吝啬,但是对于自己的皇室亲属却是另外照顾,照顾得有些徇私护短。
在剧中,他对于太子和誉王的态度正是这样,可以说小说和电视剧中的描写是非常符合梁武帝的真实情况的。
瑕不掩瑜,历史上的梁武帝励精图治、政绩显著。
《琅琊榜》中他深谋远虑,关心社稷和百姓,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作者在结尾时给了这位梁帝一个不错的结局,但真实的历史却截然相反,公元549年,梁国大乱,他最终饿死在了自己的皇宫之内。
靖王VS皇七子萧绎靖王萧景琰的原型在萧衍的皇子中难找到原型,如果非要找一个的话那就是梁元帝——萧绎。
萧绎是梁武帝的第七子,《琅琊榜》中的萧景琰也正好是老七,而且靖王最终和萧绎一样成为了大梁的皇帝,但是他们之间相似的地方不仅限于此。
萧绎在登皇位之前作为皇子,在太平盛世时代,不贪慕醉生梦死的贵族生活,十分勤奋辛苦地读书、著书,即便因一只眼瞎不能亲自捧书观阅也要令书僮读给他听,彻夜不停,著书以“成一家之言”的抱负始终是他奋斗的理想。
他出生在文学世家,文才十分了得。
在五千年中国历史出现的数百个帝王之中留下的著作十分丰富,比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更加博学多才。
萧绎的博学多才和他喜欢结交名臣谋士有很大联系。
在剧中他喜欢读书,曾向梅长苏借书,而且是一个非常自律的皇子。
小说作者在创造人物时或多或少参考了一些萧绎的故事吧誉王VS皇五子萧续《琅琊榜》中的誉王萧景桓在众皇子中排行第五,他为人虚伪圆滑,野心极大,对于皇位的野心和执念已经浸入血液和骨髓。
而在真实的历史中,梁武帝的五皇子就正好是一个喜欢蓄养谋士、恣意敛财的亲王。
《梁书》中对他也有记载,少年时的萧续就英勇不凡、臂力超人,骑射游猎每每百发百中,深受梁武帝喜爱。
可是长大后,萧续不但沉溺于美色,而且恣意敛财,以至于他府中仓库都放不下他蓄敛的财富。
他还经常购置马匹兵器,蓄养豪杰。
直到临死时,他才有所觉悟。
可见他有府兵,也在府中安置了很多的谋士,这些和电视剧中的誉王十分相似。
剧中的誉王还收受各地官员的贿赂,这样的人物设定似乎就来源于真实的历史。
祁王VS昭明太子萧统剧中的祁王犯了谋逆之罪,年纪轻轻就被赐死了,而历史上的梁武帝长子萧统也不长命,他在三十岁时就英年早逝。
在虚构和真实之间,他们殊途同归,但是给梁武帝和后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追思。
萧统少时即有才气,且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喜愠不形于色。
梁普通年间,由于战争爆发,京城粮价大涨。
萧统就命令东宫的人员减衣缩食,每逢雨雪天寒,就派人把省下来的衣食拿去救济难民。
他在主管军服事务时,每年都要多做三千件衣服,冬天分发给贫民。
萧统酷爱读书,记忆力极强。
五岁就读遍儒家的“五经”。
他更喜欢“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所以他身边团结了一大批有学识的知识分子。
《琅琊榜》中的祁王已经在十二年前随着赤焰军一起消亡了,但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依旧还在,这与真实的萧统的情况不谋而合,即使英年早逝,他的故事也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江左盟VS金陵江湖门派江左盟在历史上无迹可寻,但似乎我们可以从后人对萧氏的评价上找出这个虚构的江湖组织的出处。
在《新唐书•萧瑀传》中,欧阳修这样写道:“梁萧氏兴于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
”意思是说,梁国的萧氏起源于江左,对百姓有功劳,直至氏族的衰亡都没有什么大的过错。
这里的“江”指的是长江,“左”却不是西边的意思。
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所以“江左”是江东,也就是指今天的苏南和江浙等地。
江湖势力古来已久,《琅琊榜》中的京城是金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南京本就在江左,所以江左盟其实就是南京附近的江湖联盟。
既然江左盟的主要势力范围本来就在京城附近,这也就恰好解释了为什么梅长苏有那么大的势力,而他的情报网络可以遍布整个京城。
网络小说并非真实的历史,观众切不可将电视剧作为真实的历史来看待。
艺术来源于生活,《琅琊榜》中的部分人物和事件也参考了真实的历史。
看电视的时候,我们与那些历史人物感同身受;而回归现实,我们更应以史为镜,引以为戒。
梅长苏身上有陶弘景的影子:电视剧《琅琊榜》里一口一个大梁王朝,史上有名的梁朝有两个:一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梁朝,由萧衍建立;一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北方的梁朝,由朱温建立。
电视剧里的大梁皇帝叫萧选,且其地域也是在江东南方一带,那么这个倒是可以打包票,一定是史上南北朝时期的梁朝。
南北朝时期的南方,自东晋之后,分为四个朝代:宋、齐、梁、陈。
这里的宋朝并非赵匡胤建立的宋朝,而是刘裕建立的宋朝,因此有些人为了将其与后来的赵宋分别开来,喜欢称其为刘宋。
而南齐和南梁的皇帝都姓萧,南齐由萧道成建立,南梁由萧衍建立。
《三字经》里写得好,“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十二个字把这段政权变革总结得很清晰。
古人所云“六朝如梦鸟空啼”,这六朝即是指江东六朝,三国时期的东吴和东晋及宋、齐、梁、陈。
这六个政权都建立在江东,也就是江左。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疑惑,电视剧里说什么“江左梅郎”,江左不是梅长苏的地盘吗?其实,作者很可能故意借用江左这个概念,将其戏剧化、江湖化,真正的江左或者江东,范围很大,是指长江以东地区,即皖南、苏南、浙江、上海、赣东北一大块,面积好几十万平方公里,在电视剧里,却好似黄药师的桃花岛,古龙笔下的恶人谷,只是一处江湖地盘,极其神秘,谁不打招呼闯进去,就直接被武林高手丢水里头去。
这真是误会了,但作为戏剧这样处理,也未尝不可。
说到梅长苏,这人身份古怪,以客卿的身份在梁朝皇室和大臣之间周旋,为皇室子弟出谋划策,连皇帝皇后和郡主也对他言听计从,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有可能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不是普遍存在,但个案还是有的。
至于具体人物,这里有两个备选答案:一是南朝的道家人物陶弘景;一是唐朝的布衣宰相李泌。
根据时代背景而言,陶弘景的可能性大。
当然,并不是说梅长苏的原型就是陶弘景,而是说梅长苏身上有陶弘景的影子。
陶弘景这个真实历史人物的存在,为梅长苏这个角色的出现,奠定了合理的基础,让这个角色不会太荒诞。
先看这两人的身份。
梅长苏虽然说是将门之后,但他出现在大家眼前时,只是一个江湖人物,麒麟才子,以平民的身份介入宫廷斗争,乃至军国大事……具体剧情,这里就不重复了,而在真正的历史上,陶弘景基本上扮演了这种角色。
南朝的陶弘景,中年以后,在朝廷是没有什么具体职位的,一直隐居在茅山当道士,每天基本上干的是健身捐步的事,要不就是守着炉子提炼丹药和草药,或是写写诗,看看风景,朝廷军政大事看上去和他似乎没有半毛钱关系,然而实情并不是表面上这样的。
据《南史》记载,金陵城里的梁武帝很惦记这位仁兄,不是惦记着喝酒,而是惦记着国家大事,隔三差五地要将军政经济大事送到茅山去,递到陶弘景的邮箱里,等参考意见,甚至亲自前往,“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
陶弘景因此被誉为“山中宰相”,这个角色倒是和梅长苏能重叠。
再说颜值,《琅琊榜》里的梅长苏非常帅,玉树临风,这个确实有点魏晋南北朝的味道,那是个美男子扎堆出现的时代,美男子的代言人潘安就是魏晋时代的。
陶弘景恰好也是颜值很高的男子,看《梁书》的记录,陶弘景长成这样:“身长七尺四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耳。
”把这个外貌描写移到梅长苏身上去,半点也不唐突。
接下来,还要比一比才艺,麒麟才子梅长苏除了武艺,样样都精通,基本上全面发展,不然怎么上流行指标“琅琊榜”呢?陶弘景恰好也是这样一个人物,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如果暂时有哪一点不通,他会很惭愧,明确表示压力很大,“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至于还有哪些他所不知道的知识,当时的人们水平太low,没法指出来。
他也算是著作等身,从养生到炼丹、医药学、音乐、历法都有专著,而且还有武器设备方面的专著《古今刀剑录》——这部书透露出一个重大历史信息,关羽不是使青龙偃月刀的,而是使双刀的。
陶弘景还有一点胜过梅长苏,那就是人家是精通武学的,史书记载他“便马善射”。
甚至“梁朝”这个名称的专利权也应该是他的,萧衍建立新的王朝前向他问主意,他说就叫梁朝吧,于是史上有了梁朝。
当然,说这么多,不是强调梅长苏就是陶弘景,而是强调一个信息:架空历史不等于踏空历史,相关人物的出现还是要有历史基础的。
人物可以虚构,事件可以虚构,情理却不可虚构。
又一说:1、梅长苏江湖传言:“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
”作为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的首领,却是一个病弱青年、弱不禁风,背负着十多年前巨大的冤案与血海深仇。
江左,一般是指江苏、安徽南部境内,又称江东。
《史记》: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因此,江东自古多豪杰。
历史原型:陈庆之,字子云,江苏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
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
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
后与东魏豫州刺史尧雄交战,寡不敌众,假扮僧人,下落不明。
梁武帝以其忠于职守,战功卓著,政绩斐然,追赠他为左卫将军,谥曰“武”,还诏令500人为其会丧。
2、梁帝剧中的梁帝介绍为:大梁皇帝,疑心极重,听信夏江等谗言,只因自己的一丝怀疑而导致十二年前的赤焰冤案,造成后果极其惨重。
后在梅长苏设计下,终于为冤案昭雪,使得真相大白于天下,驾崩后让位于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