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力与运动二力平衡摩擦力练习二详解

(完整版)力与运动二力平衡摩擦力练习二详解

初中物理同步复习课程
专题:力与运动二力平衡摩擦力
题一
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
B.火车启动后,速度越来越大
C.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并击中目标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题二
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行驶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图所示)。

其目的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防止驾驶员身体由于
A.受到向前的冲击力而摘击车体
B.受到座椅靠背向前的推力而撞击车体
C.受到向前的惯性力而撞击车体
D.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而撞击车体
题三
某兴趣小组用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中让木块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木板或铺上棉布的板上。

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开始下滑时的高度h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s,记录如下表:
(1)分析1、2、3次实验可得: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水平距离s 与在斜面上释放时的高度h 的关系式为s = ;
(2)比较1与4,2与5,3与6次实验可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与 有关;
(3)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题四
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根据现有知识,你认为原因是: 。

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 .与压力大小有关
B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 .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D .与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1)小杨同学用一个表面平整的长木板、一个带钩的木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如图14所示。

他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如下表所示:
小杨同学的实验可以验证猜想 (填字母序号)的正确或者错误。

(2)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有:a .表面平整的长木板;b .斜面;c .硬纸板;d .毛巾;e .天平;f .带钩的长方体木块;g.弹簧测力计;h.直尺。

要验证猜想B 的正确或者错误,你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填器材前面的字母)。

请在下方空白处画出你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

题五
如左图所示,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时间在纸带上打下一个点)与一木块左端相连,木块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沿水平桌面(纸面)向右运动时,就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右图中①和②是打点计时器先后打出的两条纸带,与其对应的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 1、F 2,木块运动的速度分别为v 1、v 2,那么( )
5 铺上棉布的板 0.40 1.00
6 铺上棉布的板 0.60 1.50
次数
压力 接触面
木块放置 木块 运动 测力计
示数/N
1 一个木块 木板 平放 很慢
2 一个木块 木板 平放 慢
3 一个木块 木板 平放 较快
h s
h
s ′ 木板
铺上棉布的板
A.F1<F2,v1<v2 B.F1=F2,v1<v2 C.F1=F2,v1>v2 D.F1>F2,v1>v2
题六
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

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

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A.脚踏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增大摩擦的
B.轮胎上制有花纹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
C.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把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
D.在转动的部分加润滑油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
题七
当猴子倒挂树枝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树枝对猴子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树枝对猴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猴子所受的重力和树枝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题八
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车运动的越。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以上练习题答案及详解:
题一
答案:C
【解析】B项中的现象是火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改变了自身的运动状态,与惯性无关;
A、C、D项中的现象均属于惯性现象,其中A、D属于惯性带来的不利影响,C项属于利用惯性。

题二
答案:D
【解析】行驶中的汽车一旦与其他车辆碰撞发生交通事故,车会被迫停止下来,而人有惯性,驾驶员身体还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前进,如果不使用安全带,驾驶员就会向前冲,撞击车体受到伤害,使用安全带后,安全带可以把人牢牢固定在驾驶座上,以最大限度保证人的安全。

题三
答案:⑴5h⑵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接触面的材料)⑶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释放高度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解析】分析表中1、2、3次实验数据能够直观看出:木块在木板上滑行时,s=5h;比较1与4,2与5,3与6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当木块从斜面的相同高度处释放后,水平板表面越光滑,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木块滑行的越远分析表中1、2、3或4、5、6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木块在斜面上释放时的高度越高,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越远;由此可得出: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距离的远近与释放高度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题四
答案: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平衡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摩擦力;D;acdfg;
数据记录表格如下表
【解析】在测定摩擦力的大小时,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的方法,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拉力的大小,但物体只有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才是一对平衡的力。

从实验表格中可以看出,压力的大小都是一个木块的重力,接触面积大小也相等,但拉动木块时运用了很慢、慢、较快三中不同的速度,因此探究的是与速度的关系。

要想探究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保证压力的大小的同时,即选择f.还要保证速度相同、接触面积相同,但要能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选择a 、c 、d三个不同的表面。

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的大小。

实验表格的设计体现多次测量的不变量“同一木块、同一面积、同一运动速度”及其变量“接触面”。

题五
答案:B
【解析】观察图中的两条纸带可以看出,木块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②纸带移动的距离比①长,说明v1<v2;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它所受的拉力始终等于摩擦力。

即F1=F2=f。

本题应选B。

题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解题时,须明确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分析增大和减小摩擦时两个因素的变化情况。

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脚踏凹凸不平、轮胎上制有花纹都是通过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因此A、B都错;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把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C正确;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更光滑、变滑动为滚动,因此D中在转动的部分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光滑的方法来减小摩擦的。

题七
答案:A
【解析】只有当两个力具备“同体、等大、反向、共线”时,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

B、C、D项中的两个力都分别作用在树枝和猴子上,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中的“同体”,故B、C、D项中的两个力都不是一对平衡力;只有A项中树枝对猴子的拉力和猴子所受重力具备“同体、等大、反向、共线”的特点,是一对平衡力。

题八
答案: (1)重;支持 (2) 同一(顶端)(3) 小;远 (4)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1)本实验是探究摩擦力对小车运动情况的影响,所以就必须让小车只受摩擦阻力的作用,故让它沿水平方向运动,重力和支持力平衡,相互抵消;(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研究小车在不同表面滑动的距离时,就要保证其他条件都相同,故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具有相同的速度;(3)在初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就越远;(4)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将不再改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