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的成本控制物流3091 陈志强30 号【摘要】:现代物流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综合物流水平不断提高,不仅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且使广大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无论是企业物流还是物流企业,如何对自身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何实施管理和决策,以期用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都是它们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10】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运输;【引言】:企业物流是为迎合顾客需求而对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规划、实放与控制过程。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空间位移(包括静止)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的货币表现。
通过控制物流活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各个环节,所付出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
【7】一、物流成本管理的内涵现代物流成本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开始一直囊括到将商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上所发生的全部物流费用。
具体地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
物流成本的内涵是比较明确的,关键是在实践中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降低物流成本,最重要的是要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即通过对物流成本实态的掌握、分析和研究,达到管理物流的目的。
【2】二、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我国引进现代物流理念至今已有2C多年的历史,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
但在我国物流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国际社会通常以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这一指标作为标准衡量一个国家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与运作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成本要高的多。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物流研究的核心开始围绕着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展开,目前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意识有所加强,但在管理组织保障以及能够体现当代先进管理理念的一些成本管理方法和工具仍运用较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现状。
【6】二、物流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企业竞争优势经历了由重视原材料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到重视物流成本这个“第三利润源泉”三个阶段。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成本的竞争。
低成本竞争战略是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物流成本的降低对企业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物流成本虽然越来越为企业重视,然而目前物流成本的核算和控制还不完善,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现代化信息管理程度低当前物流配送中心的管理没有形成规范化和信息化,配送中心的诸多功能没有一套规范的作业程序。
或者,有的配送中心已实现了作业程序的规范化,但只停留在对商品的单纯处理上,缺少信息处理。
计算机的应用仅限于配送中心业务、事务管理,而货物组配、运输车辆的送货路径规划、最优库存控制、配送中心的物流成本控制却未能采用计算机管理,计算机的应用仅处于初级阶段,使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较低。
【】8(2) 对物流成本没有分列记账。
物流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是将企业所有的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
(3) 隐性成本难以在会计报表中准确体现。
一般企业的会计报表中所能体现的物流成本属于显性成本,包括设备折旧费、运输费、装卸费、仓储租赁费、流通加工费等。
随着物瀣I 的发展,这一部分在物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会逐渐减少,而占比重较大的隐性成本,如库存呆滞产品成本、回程空载成本、异地调货费用等,则并未在报表中予以披露,因此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明确、全面的计算和分析。
(4) 对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失误,不能从外部把握企业实际的物流成本。
在通常企业的财务决算表中,物流成本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企业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物流费用,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费用、设备折旧费等各种费用则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
这样使得企业难以正确地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不利于进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
(5) 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进行。
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核算标准,也没有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框架。
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各企业通常是分散进行的。
也就是说各企业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企业不同,物流成本的计算标准也不同,各企业所计算出的成本就缺乏相互对比的基础;企业内部计算物流成本的标准时常改变,缺乏统一的、明确的会计成本核算标准和整理方法无法真正衡最各企业相对的物流绩效,进而影响了物流合理化的发展。
(6) 物流人才供需不对称。
物流成本管理需要正规的负责物流会计的专门人员和机构。
但是不少企业的物流人才供需却表选出了严重的不对称。
主要表现在:既懂得物流管理知识又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才绝对短缺物流平庸人员相对过剩,从而难以发挥物流的增殖功能。
【2】(7) 依靠自备车送货提货,单程空驶的不合理运输。
由于工作失误或计划不周,造成货源不实,由于车辆过分专用,无法搭运回程货物。
对流运输:在同一线路上或平行线路上作相对方向的运送,而与对方运程的部分发生重叠交错的运输称对流运输。
(8) 迂回运输:舍近取远的一种运输。
不选取短距离进行运输,却选择路程较长路线进行运输的一种不合理形式。
(9) 重复运输:直接将货物运到目的地,在未达目的地之处,或目的地之外的其它场所将货卸下,再重复装运送达目的地,这是重复运输。
(10) 运力选择不当:在于火车及大型船舶起运及到达目的地的准备、装卸时间长,且机动灵活性不足,在过近距离中利用,发挥不了运速快的优势,延长运输时间。
【3】三、改进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策略(1) 构建现代信息系统现代信息系统一方面在信息获取的广度、速度和准确性方面体现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性,为企业及时、有效的进行决策提供了保障。
另一方面,企业各部门或上下游企业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沟通,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加快了物流各环节的周转速度。
【4】(2) 建立统一的物流成本制度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物流成本是在物流活动的各环节发生的.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是物流成本的计算物流成本计算的难点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数据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现行的财务数据中剥离出来。
为此,在现有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物流费用单独核算.增设“物流成本”科目并按物流费用发生的部门设置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下按物流功能设置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包装费、回收物流费等三级科目对于发生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物资流动而产生的耗费先汇集到” 物流成本账户期末时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计算应由本期损益负担的物流成本.将其从物流成本账户的贷方转出,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在利润表中,增设物流费用项目,作为利润总额的扣减项目。
这样通过记账算账、报账,提供物流成本信息以揭示物流活动中的耗费.加强物流成本的管理。
通过明细核算.做到经济责任明确,提高可控成本的可控性。
同时为了保证企业物流成本的可比性需要确定一个物流成本计算的统一标准.用以统一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口径。
将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准、顾客类别和销售业务人员类别联系起来使物流成本上升的责任更加明确。
【9】(3) 树立TCM i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TCM(Total Cost Management) 理念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强调企业全员参与,突出综合利用系统观点、现代管理技术和目标管理策略,对物流成本进行整体管理。
因此,企业应加强对物流成本管理的领导,确立其应有地位,组建权威的管理机构,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全面负责和协调物流管理工作。
(4)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强化物流成本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者应当认识到,实现物流现代化,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现代物流管理规律、具有开拓精神的专业人才,在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将个人利益与物流成本管理绩效挂钩,对贡献突出的人员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
【2】(5) 组建专业物流机构利用现代物流理念做指导,建立现代物流企业,再造物流程序,组建专业物流机构,培养物流管理骨干,将经营意识、双赢意识灌输到物流管理全过程中去。
要模拟市场管理物流,。
严格考核物流成本,用“看不见的手”来调动物流机构的工作热情。
(6) 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中,运输成本占大头,是“第三利润源泉”的主要来源。
致使运输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运输工具使用不恰当;内部对运输资源的抢夺和不合理占用也是原因之一。
成立联合物流转运公司,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3】(7) 优化企业物流系统,寻找降低成本的切入点对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就是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现状寻找一个恰当的物流运作方式,同时还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优化物流系统不仅物流管理部门要成为主导者,还涉及到生产、销售等部门,物流管理部门在企业的地位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系统化工作的质量。
从物流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优化物流系统,首先从改善物流作业效率入手,将企业的物流活动与生产和销售活动连为一体,实现生产、销售和物流一体化,进而实现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
【2】(8) 加快物流人才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市场竞争已从简单的价格竞争转变为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综合竞争。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科学的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而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已成为企业实现此目标的瓶颈。
我国物流专业教育滞后于物流行业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培养出一批为社会所需要的精通物流知识,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掌握管理方法,拥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以解决目前我国物流人才紧缺的问题。
【4】(9) 运输费用控制货物运输费用占物流总成本的比重较大,是影响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
运输费用控制的关键点主要在运输方式、运输价格、运输时间、运输的准确性、运输的安全可靠性以及运输批量水平等方面,控制方式通常是加强运输的服务方式与运输价格的权衡,从而选择最佳的运输服务方式,使运输价格最低、时间最短、费用最低。
一是采购途耗的最省化。
供应采购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损耗,应采取严格的预防保护措施,尽量减少途耗,避免损失、浪费,降低物流成本。
二是供应物流交叉化。
销售和供应物流经常发生交叉,可以采取共同装货、集中发货的方式,把外销商品的运输与外地采购的物流结合起来,利用回程车辆运输的方法,使发货、进货业务集中、简化,提高搬运工具、物流设施和物流业务的效率。
【5】(10) 降低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指与采购原材料部件相关的物流费用。
包括采购订单费用、采购计划制订人员的管理费用、采购人员管理费用等。
采购成本的高低对物流总成本有着重要影响。
企业应该按照物资采购价值实施技术分类管理,将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现货采购与远期合同采购、直接采购与间接采购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达到采购和供货的快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