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让它们沉下去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利用辅助材料探索使浮起来的物体沉下去的办法。

2、鼓励幼儿记录实验方法,初步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方法。

活动准备:积木、水彩笔帽、泡沫网;橡皮泥、螺丝帽;辅助材料:面包线;记录表;笔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进行猜测并分类。

1、出示材料,“这些物品,放到水里,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2、幼儿回答,如有疑义,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一下。

二、使它们沉下去(一)、怎样让浮的物体沉下去?1、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表的使用。

2、幼儿说,教师以绘画形式记录。

(二)、幼儿操作并记录。

1、引导幼儿运用自己想的办法进行大胆尝试。

2、提醒幼儿养成记录习惯。

三、小结。

1、在浮起来的东西上绑上重的东西,就能沉下去了。

2、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橡皮泥就能沉下去。

3、在泡沫网、水彩笔帽里面放上一些重的物体,就能沉下去。

反思调整:1、幼儿对沉和浮的概念需要巩固,他们总喜欢用“飘起来”说明物体浮上来了。

2、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干扰因素:a、在示范区水太少了,导致了面包线的上浮。

b、积木经过前几次活动后没有晒干,以至于有几块积木被水浸透,放在水里就是沉得。

3、幼儿操作的方法多,记录的方法少,且记录表被水湿透,有的都记不上去了。

4、橡皮泥在水里变得很不方便操作,也不容易整理。

大班科学活动:让铁块浮起来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利用辅助材料探索使铁块浮起来的办法。

2、鼓励幼儿仔细观察铁块浮起来的位置,并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螺丝;泡沫、尖叫瓶、气球、塑料碗、积木;面包线、气球夹;白纸;笔活动过程:二、交代任务。

3、出示材料。

4、上次我们想办法把浮起来的物体沉下去,今天,要请小朋友动脑筋把螺丝浮起来,你有什么好办法?5、幼儿回答。

二、让铁块浮起来。

(一)、出示记录表。

1、讲解记录表的使用。

(二)、幼儿操作并记录。

1、引导幼儿运用自己想的办法进行大胆尝试。

2、提醒幼儿养成记录习惯。

三、小结。

1、把螺丝放在泡沫板上,螺丝就浮起来了。

2、把螺丝放在瓶子里,螺丝就浮起来了。

3、把螺丝放在小碗里,螺丝就浮起来了。

4、把螺丝绑在积木上,螺丝还是在水底。

……四、延伸活动。

你还能想到用什么材料可以放螺丝浮起来吗?回家试一试吧!反思调整:1、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始终没有想到用气球吹大来使铁块上浮的。

2、对于用两种或以上的材料组合,使铁块上浮的方法,孩子们都没有去尝试,要如何加以引导?大班科学活动:做泡泡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泡泡水,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地进行验证的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准备:1、记录表、水彩笔2、水、量杯、胶水、洗洁精、醋、面包线、吸管过程:一、开始部分。

1、教师吹泡泡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三、你们喜欢做泡泡吗?你们自己动手做过泡泡水么?这是老师做的泡泡水,你们看?你们想不想来做一做呀?2、出示各种材料,并讨论。

(1)教师介绍各种材料(用面包线来做吹泡器)。

(2)出示记录表,幼儿猜想,教师示范记录。

四、你们看到了什么?你想用什么材料来做泡泡水?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记录。

五、小朋友的猜想都不一样,那会不会成功呢?老师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去试试!六、请大家拿着你的记录表,按你的想法去试一试并记录在表格上。

2、幼儿操作尝试,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记录)3、交流总结你成功了吗?你用了哪些材料?三、教师介绍成功的制作方法。

1、胶水+洗洁精+水:1:2:32、醋+洗洁精四、活动延伸1、鼓励幼儿尝试更多制作泡泡的方法。

2、鼓励幼儿用面包线制作成各种形状的吹泡器来吹泡泡。

活动反思:在操作过程中,幼儿每人一张的记录表成了幼儿操作的妨碍,孩子们忙着操作,在老师的提醒下才回去用这张记录表,所以个人记录表可以去掉,只用集体记录就可以了。

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孩子是所有材料都加进去的,可以在操作时个别指导,让孩子有选择的用材料。

大班科学活动:做个玩具玩一玩活动目标:1、对操作活动感兴趣,喜欢动手,乐意尝试制作。

2、尝试两人合作共同完成。

活动准备:针筒、泡沫、橡皮筋、矿泉水瓶、大盆子、水、抹布。

活动过程:一、出示灌满水的瓶子。

请你想一想,怎么让它浮起来?二、教师演示制作。

1、出示制作材料。

想一想怎么用这些材料让瓶子浮起来?。

2、幼儿第一次操作。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请幼儿两两合作。

选择喜欢的材料操作。

你们成功了吗?用了哪些材料?3、教师演示制作过程,讲解橡皮筋的绕法。

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用做好的玩具玩一玩。

反思调整: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1、瓶子灌满水后在水盆中还是处于悬浮状态,而不是沉在水底。

2、即便是两两合作,帮橡皮筋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有的孩子因为不会绑橡皮筋而不愿意再继续操作下去。

3、在活动中,针筒没有起到任何做用,完全可以去掉这一材料。

大班科学活动:吹泡泡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制作各种形状的吹泡器,感知不同形状吹泡器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培养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1、大胆地猜想并尝试,学习记录实验结果,感受参与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一次性杯子,泡泡水;15cm长的面包线每人3根、25cm长的面包线每人1根;大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二、引入课题《泡泡》,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三、出示材料,介绍材料、记录表及操作方法。

1、出示面包线,教师示范制作吹泡器的方法。

1、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用它来做做吹泡器!我们可以做哪些形状的吹泡器呢?(教师按照幼儿的想法制作吹泡器)2、猜一猜:用ⅩⅩ形的吹泡器吹泡泡,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2、出示记录表并讲解。

三、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张任务表,我们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上面的各种形状就是你要做的吹泡器的形状,刚才陆老师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任务ⅩⅩ形的吹泡器,?……,眼睛表示……3、讲解操作要求:幼儿实验,教师全面观察,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

1、鼓励根据要求制作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吹泡器,做好了实验,看看与猜测结果是否一样?2、小结实验发现。

3、教师提供较长的面包线,让幼儿制作随意形状的吹泡器,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结果。

四、师幼共同交流:最后你自己设计了一个什么形状的吹泡器?它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五、活动延伸●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立体的吹泡器,你认为它吹出来的泡泡会怎么样呢?和平面的吹泡器会有不同么?那么请我们回去到区角里去试一试吧!反思调整:幼儿对制作泡泡器非常有兴趣,在前面的猜测过程中,有大部分孩子认为什么形状的泡泡器吹出的就是什么形状的泡泡。

通过实验操作后幼儿对“不同形状吹泡器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这一现象就有了明确的认识。

大班科学《镜子里的秘密》活动目标:对镜子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同样大小平面镜人手一面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游戏《照镜子》●老师学了一个很神奇的本领,你们想知道吗?我能不看你们也知道你们在干什么?那我们来试一试!(教师转身)●在位置上做各种夸张的动作,在经过几个动作后,许多幼儿发现老师手上的镜子,并在口中不断的地说:“是镜子,是镜子照到我们了”●对啦,我今天请了镜子朋友来帮忙。

二、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1、分散观察●那我们也来试一试,玩一玩这个游戏吧!●请你站起来,离开位置用镜子去看一看,你还能看到些什么?你是通过镜子看的吗?你是怎么看到的?哦!你是把镜子移到旁边就看到了。

那你是怎么看到的呢?●你通过镜子看到后面有些什么?你是怎么看的呢?你是怎么看的(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讲解看的方法)2、定点观察●现在我们要增加难度了,请你在自己的位置上找到科学发现室里的XXX。

●(示范讲解要求)要背过身去,用你手上的镜子去找到它。

●找到了吗?三、镜子里还藏着许多的秘密,让我们回去再找找吧!反思:在活动中可以看出,幼儿的已有经验差异不大,但在观察中的语言表述及操作中的方法存在着很大差异。

所以,可以先让孩子分散观察,在增加难度到不转身也能看到后面的东西。

大班科学活动:哪种液体跑得快活动目标:1、乐于探究,发现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的流动速度不同。

2、初步学习四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认识四种液体,并比较过它们的不同点、会使用玻璃滴管、有赛跑的经验环境及物质准备:记录表、水、牛奶、食用油、蜂蜜、“跑道”、玻璃滴管、抹布、记号笔等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究兴趣我们前几天进行了跑步比赛。

我们跑步比赛要准备什么?为什么?二、猜测记录1、现在请运动员进场。

(运动员进行曲)出示四种液体。

2、我们今天的比赛需要分成三组,四个人一组,选出组长,。

3、请你们猜一猜、和组里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在今天的比赛中哪个选手能跑第一名?为什么?那么第二名是谁呢?谁会是第三名?……(教师在三组记录表上记录幼儿的猜测结果)三、幼儿操作1、幼儿自由分组,提出操作要求。

四人一组、每人选择一种液体。

记录好以后,拿着记录表看一看比赛结果和你刚才猜的一样吗?为什么?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结果。

你们的比赛结果是怎么样的?和你们刚才猜的一样吗?为什么?五、活动延伸:你能让蜂蜜跑得快些吗?反思:1、在操作前应该把操作要求提清楚。

2、赛道还要在做的硬一点。

3、蜂蜜是不是一定要用在这里?大班科学活动:躲猫猫活动目标:通过游戏,发现镜子的秘密。

活动准备:镜子、电光纸板、玻璃、背景板等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提出任务。

今天,有很多小动物要和我们来捉迷藏,你能不转过身去就找到它们吗?二、利用工具,找小动物。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工具,请你用这些工具来找一找(不能转身)。

三、幼儿选择工具进行操作,教师观察。

1、观察幼儿选择哪种工具进行操作。

2、引导幼儿发现镜子的秘密。

你找到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找到的?3、引导幼儿调整镜子的角度。

你是怎么找到的?4、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初步发现两面镜子的秘密。

你能在镜子里变出更多的XXX吗?反思:1、背景的设计使孩子们观察的兴趣更加浓厚,较上次的镜子里的秘密兴趣更为高,讲述的内容也多。

2、幼儿在观察时没有经过引导不会两面镜子合在一起观察,经过个别指导后,有的孩子发现有夹角的问题出现,为下次活动铺垫。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两面镜活动目标:1、乐于操作两面镜,初步发现两面镜夹角的变化与物体成像个数的关系。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并学习记录自己的发现。

准备:1、知识储备:已进行过有关镜子的活动、会简单的记录2、材料准备:人手两面镜子、小记录表人手一份、大记录表、不干胶、记号笔、空白纸、特大三面镜过程:一、玩一玩《魔术镜》的游戏,回顾已有经验2、你看到了谁?他在干什么?你看到了几个XXX啊?二、有趣的两面镜三、出示两面镜子和小印章,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请你用两面镜子和小印章玩一玩、看一看,看看你能变出几个小印章!1、幼儿第一次探索,幼儿自由操作两面镜子感知两面镜子成像的有趣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