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歌与儿童诗课件.

儿歌与儿童诗课件.


蘑菇 蘑菇是 寂寞的小亭子 只有雨天 青蛙才来躲雨 晴天青蛙走了 亭子里冷冷清清
儿歌
儿童诗
第一节 儿 歌 第二节 儿童诗
第三节 儿歌和儿童诗的阅读指导 第四节、作家链接、作品导读与推荐
第一节
儿 歌
• 一、儿歌的起源和发展
儿歌—— 童谣、童子歌、孺子歌、小儿语。
在文字出现以前,就已经在人类世界存在的一种婴幼儿 所需的文学形式,那就是儿歌。
节拍字数一致。《 公鸡和芝麻》 节拍一致字数不一致 传统儿歌《端豆花》 节拍不固定 郑春华的《吹泡泡》 ◆ 押韵
句句押韵 隔句押韵 变换韵脚 用一字押韵
• 节拍字数一致 例:花灯谣 • 花灯谣 好姥姥, 手儿巧。 做花灯, 闹元宵。 西瓜灯, 小兔灯, 金鱼儿灯尾巴摇。 飞机灯, 给宝宝,...
• 节拍字数不一致。秋风吹 • 秋风吹秋风吹,白云飘,飘过山,飘过桥,飘上柳 树梢, 挂住不动了。 我叫奶奶取下来,做件暖和的 大棉被。
• 节拍字数一致: • 花灯谣 • 花灯谣 好姥姥, 手儿巧。 做花灯, 闹元宵。 西 瓜灯, 小兔灯, 金鱼儿灯尾巴摇。 飞机灯, 给宝 宝,...
(二)单纯浅显,易记易唱 儿歌的内容结构单纯,用最简单的句式结构和最简短 的篇幅集中或描绘幼儿的某一种活动,或介绍某一 事物,或简明地说明某一个道理,通俗易懂,易记 易唱。 例:《排排坐》 (三)歌戏互补,富于情趣 儿歌有着很明显的游戏成分,可以在孩子们玩游戏时, 配合游戏一边玩一边念唱,是一种锻炼孩子语言和 思维能力的“游戏歌” ,如跳绳歌,踢毽歌、拍手 歌等都属于典型的游戏型儿歌。例:《坐火车》
小蘑菇 小蘑菇,你真傻! 太阳, 没晒, 大雨, 没下, 你老撑着小伞 干啥?
没耳朵变尖耳朵 张苏铁 融壁有个小多多; 妈妈叫他做功课, 七遍八遍叫多多, 多多好像没耳朵。
爸爸回家分果果; 喊了哥哥喊多多。 多多一听笑呵呵, 没耳朵变尖耳朵。
海水
刘饶民
海水海水我问你 你为什么这么蓝? 海水笑着来回答: 我的怀里抱着天。
排排坐,
排排坐, 吃果果, 你一个, 我一个,
弟弟睡了留一个。
坐火车
柯 岩
小板凳,摆一排, 穿大山,过大河, 小朋友们坐上来, 火车跑遍全中国。 这是火车跑得快, 大站小站我都停, 我当司机把车开。 注意车站别下错。 (轰隆隆隆,轰隆隆隆隆,呜!呜!)(轰隆隆隆,轰隆隆隆隆,呜!呜!)
抱娃娃的靠窗坐, 唉呀呀,怎么啦, 牵小熊的往后挪, 你们一个也不下? 皮球积木都摆好了, 收票啦,下去吧, 大家坐稳就开车。 让别人上车坐会吧。 (轰隆隆隆,轰隆隆隆隆,呜!呜!)(轰隆隆隆,轰隆隆隆隆,呜!呜!)
明代学者吕坤在16世纪末编辑成的《演小儿语》是我国 最早的一部儿歌专集。 清代,郑旭旦等更肯定了儿歌的价值,称儿歌是“天地 之妙文”。刊行于19世纪中叶的《天籁集》和《广天籁集》 都是优秀的儿歌集,其中的作品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五四”时期,曾经出现一个声势浩大的“歌谣运动”。 1918年,在蔡元培、沈尹默、刘半农等人的倡导下,北京大 学建立歌谣研究会,成立了歌谣征集处,创办了《歌谣》周 刊。“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儿歌”一词广泛使用,沿 用至今。

小老鼠
阳光
小老鼠,吱吱吱, • 尖尖嘴巴圆圆眼, • 又偷东西又打洞, • 破坏粮食和房屋。
阳光,在窗上爬着,
阳光,在花上笑着, 阳光,在溪上流着, 阳光,在妈妈的眼睛里亮着。
• • • • • • • • •
小蘑菇 小蘑菇, 你真傻! 太阳, 没晒, 大雨, 没下, 你老撑着小伞 干啥?
• 节拍不固定。《小猴上楼梯》
押韵有四种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句句押韵 例 隔句押韵。例 《弯弯腰》 弯弯腰,弯弯腰,弯成一只大香蕉。 《学猫叫》 小老鼠,哭又闹, 大老鼠,学猫叫。 猫叫学得太像了, 大老鼠自己吓一跳。 变换韵脚 例: 《小鸟多快活》 鸟多快活,天上遮云朵, 云朵遮不着,树上排排坐。 排排坐,做什么? 嘀里嘀里学唱歌。 用一字押韵——一字韵 《好孩子》 撺桌子,抹椅子, 拖得地板像镜子, 照出一个小孩子。 小孩子,卷袖子, 帮助妈妈扫屋子, 忙得满头汗珠子。
海水海水我问你: 你为什么这么咸? 海水笑着来回答: 因为渔人流了汗。
2、儿歌的句式 二言句式 《娃娃长了》 三言句式 《看月亮》 句式 五言句式, 六言句式 七言句式 杂言句式
◆“三三七句式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杂言句式,一般以多 式的形式 呈现 ,每节由三句构成,其中 第一、二句为三言句,第三句为七言句。例《小蚱蜢》
二、儿歌的含义和特征
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于低幼儿童聆听吟唱的简短的 “歌谣体”诗歌。 儿歌的特征 (一) 强调听觉,重音韵节奏 儿歌的韵律节奏创造了儿歌的音乐性。 儿歌音乐性的表现 鲜明的节奏:由语音的强弱、长短、轻重有规律的交替和儿 歌的节拍构成。 押韵:诗句末尾的字,韵母一致或相近。
◆ 儿歌的节拍类型:
三、儿歌的一般艺术形式
1、儿歌的结构特点 儿歌的分节 一节式:内容单纯,篇幅也比较短小,偶数诗句多
于奇数诗句。 《小蘑菇》 分节 两节式:内容分两节表达,多采用对比或反复的修 辞手法。 例:《没耳朵变尖耳朵》《海水》 多节式:三节以上称为多节式儿歌,结构比较自 由,内容较丰富。 例:《小蚱蜢》
• • • • • • • •
儿童文学—— 儿歌与儿童诗
• 儿童诗歌是具有诗的外在形式和内在节奏,以优美简洁的语言表 现儿童生活,抒写儿童情感的充满童趣、洋溢真情,张扬童心的 儿童文学体裁。它带着天籁般的幽默走近孩子们的世界,它的自 然、活泼和轻快,给人之初的孩子们带来乐趣,使他们得到最早 的精神陶冶和知识启蒙。儿童诗的美与情趣给予孩子们的是别样 的感受,在诗心与童心的互渗中,诗人把故事和真诚织进优美的 诗句中,用心灵和孩子们一起歌唱,为他们建造着充满想象、流 溢真情的乐园。 • 儿童诗歌包括儿歌和儿童诗两种具体形式。这两种外在形式极相 似而又有着明显区别的儿童文学体裁,就是我们这一章将要探讨 的主要对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