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1讲《“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湖南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1讲《“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湖南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1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4题;共68分)1. (2分)(2017·开封模拟)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

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 . 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B . 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 . 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 . 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2. (2分)中国古代君主有颁布《罪己诏》的传统。

其内容一般是君主反省自己的德行和政策。

唐德宗曾颁《罪己大赦诏》曰:“天谴于上而朕不悟, 人怨于下而朕不知”。

与上述思想有关的派别是A . 儒家B . 道家C . 法家D . 墨家3. (2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设立太学,利用儒家思想教育和培养封建官僚。

下列不可能是其教育内容的是()A . 《诗》B . 《书》C . 《春秋》D . 《四书章句集注》4. (2分)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

”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A . 科举取士深入人心B . 儒家思想备受重视C . 商品经济发展迅猛D . 重农抑商思想严重5. (2分) (2017高三上·屯溪月考) 汉初,“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自汉武帝后,汉朝政权非贵族政府、非军人政府、非商人政府,逐渐由代表农民政府转为士人政府。

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 . 重文轻武政策实施B . 宗法礼制的强化C . 社会治理思想变化D . “世官制”的废除6. (2分)汉武帝“举贤良”用人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 解除南北边境的不宁B . 进一步削弱地方割据势力C . 缓和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D .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7. (2分)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家发展演变表述不正确的是A . 孔子创立了“仁”为核心的儒学B . 董仲舒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神化皇权C . 朱熹以“天理”“人欲”之说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D . 顾炎武继承了“仁、义”观念,提倡“经世致用”8. (2分) (2018高二上·吉林期末) 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本始四年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

宣帝下诏罪己,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

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

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

”材料反映的思想有利于()A . 限制君权过度膨胀B . 教导百姓积德行善C . 巩固中央集权统治D . 加强君主专制权力9. (2分)(2017·长春模拟) 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 . 宣扬君权神授B . 解释天人感应C . 劝君主行仁政D . 强调教化民众10. (2分) (2017高二上·榆林期中)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 a处:秦朝“焚书坑儒”的压制B . 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 c处:魏晋、隋唐“三教合一”D . d处:明清批判传统思想的推动11. (2分)(2019·唐山模拟) 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

这种提法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

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

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A . 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B . 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C . 提倡道法自然、以人为本D . 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12. (2分)(2017·大连模拟) 《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淸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

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书上卷皆吉天象,以人居寒暧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

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

”这表明()A . 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泯B .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C . 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D . 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13. (2分) (2017高三上·济南月考)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 .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B .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 .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D .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14. (2分) (2016高二下·南宁期末)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

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A . 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B . 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 . 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D . 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15. (2分) (2017高三上·滨州开学考) 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一变化反映了()A . 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 .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 .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 . 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16. (2分) (2017高三上·黑龙江期末)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

在此,董仲舒的目的是()A . 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 树“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理念C . 使“教化大行,天下和洽”D . 令《春秋繁露》成为教育新经典17. (2分)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 .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 . 建议以礼入法,以法护法D . 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18. (2分) (2018高二下·长丰开学考) 两汉时期,儒学逐渐发展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是()A . 儒学汲取了佛、道的有益内容B . 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C . “四书”“五经”被定为教科书D . 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和欧洲19. (2分)(2017·岳阳模拟) 秦代始创传国玉玺。

东汉学者蔡邕说:“玺者,印也。

印者,信也。

”东晋皇帝南渡时,几代皇帝没有传国玉玺,被嘲讽为“白板天子”。

这反映出()A . 秦代传国玉玺的价值贵重B . 君权神授的观念深入人心C . 宗法观念强调嫡长子继承D . 儒家的正统观念影响深远20. (2分)(2017·宜宾模拟) 东汉班固认为在周代“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先生认为:商代遗民在亡国之后沦落为执丧礼者,“儒”即西周人对此类人的蔑称,两种说法反映了()A . 时代和个人因素直接影响史学论断B . 王朝更替造成儒家社会角色的转变C . 儒家在源流和功用上存在着多元性D . 商周社会文化转型模糊了后人认识21. (2分) (2017高三上·新津开学考) 《汉书·刑法志》中立接引用《论语》十处,《荀子》二处,其他儒家经典讲录十多处。

这表明()A . “三纲五常”成为法律B . 西汉中期法律破坏严重C . 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D . 汉代全面推行以德治国22. (2分)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以来“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 . ②④B . ①②④C . ①③D . ①②③23. (2分) (2018高二上·长春月考) 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种“转折”当指()A . 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B . 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C . 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D . 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24. (2分)下列言论有悖于民本思想的是()A . “因民之利而利之”B . “兼相爱,交相利”C .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D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25. (2分) (2018高三上·滨州期末) 下表为《唐律疏议》中北齐的“重罪十条”。

据此可知唐代()A . 法律的儒家化B . 法律体系完备C . 行政司法合一D . 重私权轻公权26. (2分)“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 .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四使并进”B .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 . “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D .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27. (2分)汉武帝为了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规定儒家经典“五经”为教科书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④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③④28. (2分) (2018高二上·蒙山月考) 汉武帝时期,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的主张是()A . 兼爱、非攻、尚贤B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 施行仁政29. (2分)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④30. (2分)(2017·河东模拟) 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 . “君舟民水”主张B . “大一统”的思想C . “民贵君轻”主张D . “无为而治”主张31. (2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对策》中建议设置太学,“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达到“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的效果。

这反映出其建议的目的在于通过太学教育()A . 提高臣民文化素养以稳定社会秩序B . 传播儒家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C . 提高儒学社会地位以消灭诸子百家D . 用儒家主张取代封建刑罚32. (2分) (2017高三下·贵州模拟) 汉初史官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日》中这样概括儒家:“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