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0 第十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系统演化

11.0 第十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系统演化


3.种(Species) :具有一定r形态特征和
生理特性及一定r自然分布区r生物类群
陈世骧(1978):物种是繁殖单元,进 化的单元,分类的基本单元。
种各个个体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可育的后代
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 形态隔离
种与种界限明显:形态、生殖隔离
一旦产生后代,其适应性更强。
种内的某些个体之间,有差异:
植物分类的意义
程序、规律、亲缘关系 分门别类 演化关系、亲缘关系、发生和发展规律 人类衣食住行的需要 生物学科发展的需要
植物鉴别
莽 草 毒 素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
1.人为的分类方法: 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用 途,选择1或几个特点作为分类 依据
eg 瑞 典 林 奈 据 雄 蕊的有无、数目: 把 PL 界分为一雄 蕊纲、二雄蕊纲…… 等24纲
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
综合体。 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 样性等。
(4)景观多样性 (landscape diversity)
一组重复出现的、具有相互影响的 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农业 森林 城市
遗传
物种 生态 景观
遗传多样性---基础
物种多样性---基本单元 生态、景观---具体表现形式
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为人类提供合适的环境,维系着自然界 中的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 人类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珙桐 喜树 鸽子树
贵 妇 鞋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 研究植物类群的分类,探索植物亲缘关系,阐 明植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 任务:鉴别、命名、分类
广义
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基因
多样性。
狭义 不同个体遗传变异的总和—基因的变化。
(2)物种多样性 (species diversity)
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指标:物种总数 物种密度 特有种比例 物种:175万 物种——1300万----1亿
(3) 生 态 系 统 多 样 性 (ecosystem diversity)
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japonicus (C. A.Mey) Hoo et Tseng Panax Pseudo-ginseng japonicus (C. A.Mey) Hoo et Tseng
四、植物检索表
拉马克 (1744-1829) 二歧分类法:将特征不同
的一群植物一分为二,逐步对比排列分类
R. Morison : 首 次 应 用 在 Plantarum Umbelliferarum
Distributio Nova 定距检索表
平行检索表 分科、分属、分种检索表
(一)定距检索表
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雌性生殖结构由单细胞构成,生活史不出胚
ssp. 属名 + 种加词 + 命名人 + var. + 亚种、变种或 + 命名人 变型的名称 f.
桃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P. persica
蟠桃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var. compressa Bean.
2.三名法
不带亚种(Subsp.)或变种(Var.)的缩写词。
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
禾亚科(Agrotidoideae) 小麦属(Triticum) 小麦(种)(Triticum aestivum L.)
玫瑰所属的各级分类单位:
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蔷薇目(Rosales) 蔷薇科(Rosaceae) 蔷薇亚科(Rosoideae) 蔷薇属(Rosa) 玫瑰(种)(Rosa rugosa Thunb.)
Hutchison哈钦松系统
( 1926 , 1934 , 1948 , 1959,1973)
Engler恩格勒系统
(1897)
• 田村道夫系统(1974)
没有一种分类系统,能够准确的 解析而又客观地反映植物之间亲缘 关系和进化次序。
(2)现代实验分类学方法
细胞分类学(染色体分类学) 化学分类学 分子生物学分类学 数量分类学 分支分类学:以系统发育的分支式样为 基础,建立生物种系发生的 谱系关系。

变种(Variety)
华北紫丁香 Syringa oblata Lind.
种内形态变异, 分布范围比亚种小 得多。
白丁香Syringa oblata var. affinis Lingelsh.
变型( Form ):有形态变异,没有分布区,
零星分布的个体。
鸡爪槭 Acer palmatum Thunb.
平行检索表(二歧检索表):
二歧分支,平行排列,便于比较
分支末尾列出名称或是一个序号 此序号重新列在另一组相对应性状之前。
(二)平行检索表
1.植物体无根、茎、叶分化,雌性生殖结构由单细胞构成,生活不出现胚………2 1.植物体绝大多数有根、茎、叶分化,雌性生殖结构由多细胞构成,生活史中出现 胚 …………………………………………………………………………………6 2.植物体不含叶绿素……………………………………………………………………3 2.植物体含有叶绿素……………………………………………………………………5 3.细胞内无细胞核分化 …………………………………………………………… 细菌 3.细胞内有细胞核分化…………………………………………………………………4 4.植物体不形成菌丝 ……………………………………………… ………………粘菌 4.植物体形成菌丝 ………………………………………………… ………………真菌 5.植物体不与真菌共生 ……………………………………………………………藻类 5.植物体与真菌共生 ……………………………………………… ………………地衣 6.植物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7 6.植物有花,有种子,以种子繁殖……………………………………………………8 7.植物体不具真正的根和维管束 ……………………………………………苔藓植物 7.植物体有根的分化并有维管束 ……………………………………………蕨类植物 8.胚珠裸露,不包于子房内 ………………………………………………… 裸子植物 8.胚珠包于子房内 …………………………………………………………… 被子植物
李时珍(明) 《本草纲目》(1578) 草、木、谷、果、菜
2.自然分类方法:植物亲缘关系的远近程度
(1)经典的方法:形态学分类
五个最引人注目的系统: Cronquist 克朗奎斯特系 统 ( 1968 , 1979 , 1981 )
Takhtajan 塔 赫 他间系统
( 1953 , 1966 , 1969,1980)
第十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与演化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界的发生和演化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1.生物多样性概念的提出
1948年:联合国和法国政府——世界自然保
护联盟(IUCN)。 196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建立。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 计划。 1980年由IUCN等——《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亚种(subspecies, subsp.)种内类群
——形态 地理
变种(variety, var.) 相同的分布区,微环境,
致形态的差异(可遗传) 变型(form,f.) 具相同分布区,但无规律 eg.毛的有无,花的颜色等
品种(cultivar cv.)
柳叶沙棘(尼泊尔 ) Hippophae salicifolia D. Don
学名:给每一物种确定一个全世界统一 使用的科学名称
1. 林奈的双名法 (binomial nomenclature) 双名法:属名 + 种加词(种名) + 命名人
Bauhin (1623)、Rivinus(1692) 林奈将其完善 国际公认林奈首创双名法 1753:Species Plantarum《植物种志》
2.完全等级
界、亚界、门、亚门、纲、亚纲、目、亚目、科、 亚科、族、亚族、属、亚属、组、亚组、系、亚 系、种、亚种、变种、变型
小麦所属的各级单位是:
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颖花亚纲(Glumiflorae) 禾本目(Graminales, Poales)
J.
双名法:属名 + 种加词(种名) + 命名人 eg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 ↓ ↓ ↓
太阳花 一年生的 林奈
水稻:Oryza sativa L. ↓ ↓
水稻 栽培的
青岛百合:Lilium tsingtauense 银杏:Ginkgo biloba
出现种以下等级时,如亚种、变种、或变型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 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1992 年 6 月 5 日在联合国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 发展大会上正式通过 1993年12月29日起生效
中国沙棘(山西交城 ) Hippophae salicifolia subsp. sinensis Rousi
云南沙棘(云南中甸) Hippophae salicifolia subsp. yannanensis Rousi
中亚沙棘(哈萨克斯坦 ) Hippophae salicifolia subsp. turkestanica Rous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