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
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是知识含量大、涉及面宽、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实验多,更多地要求通过抽象思维去理解掌握知识,所以学好物理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尤其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是如此。
转化学困生要从多个方面去努力。
本文探讨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基本策略。
一、唤起学困生的学习热情
学困生通常都会表现出缺乏自信的消极心理状态,因此在转化学困生时,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困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要树立“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教育理念,这样,在学生犯错误或学习暂时落后时,教师才不会一味指责学生。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以亲切鼓励的话语增进师生感情,鼓励学生前进。
当学困生没有答上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感到焦虑不安时,教师和蔼地对他说“请坐下”,话里就蕴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会从心里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护。
老师说“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好吗”,这种商量的口吻体现了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
“试一试,老师相信你肯定行的”“你真棒”诸如此类的话语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最后,当学困生在学习上老犯错误时,教师不能都是责怪学生,也要找找自身
的原因,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不当之处,同时可利用作业批改来激励学困生,使他们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做好的,从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培养学困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
进入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学习更多地要求运用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指以概念为起点去进行思维,抽象思维的运用有助于人们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对物理学习至关重要。
所以教师要致力于帮助学生,使他们的思维能顺利地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包括演示实验),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概念的本质,从而理解概念。
例如,在教学“分子动理论”时,做这样一个演示小实验:在质量相同的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中,分别滴入两滴墨水,让学生观察出现的现象。
通过创设这样具体直观的教学情境,把分子扩散的抽象概念形象化,从而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分子动理论中的有关概念。
抽象思维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努力,教师要把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每节课、每道题的数学中。
只有让学困生学会用概念去思考问题,他们才可能走出学习的困境。
三、引导学困生积极投入物理学习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因此实验在物理这门学科中十分重要,教师要上好实验课。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优秀生的实验情绪非常高,而学困生多数是消极对待课堂实验。
所以,教师要注意引领学困生积极投入学习。
首先,要重视实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旺盛时期,好奇心比较强,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怀着想探其究竟的心理。
实验导入应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激发他们的实验兴趣和求知欲望,可以通过一些丰富多彩、变化莫测的实验现象,促使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大气压时,教师拿出一个底部扎有小孔的塑料瓶,当往瓶子灌入一些水时,水会从瓶子下端流出。
教师问:“我给瓶子灌满水,把瓶盖拧紧,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学生异口同声答:“水还是会从瓶子下端流出。
”事实上,水不会流出来。
学生感到很惊讶,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
其次,一些演示实验可以让学困生来做。
学困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地把实验过程演示出来,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助于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做“真空中的闹钟”这个实验时,有意让学困生上讲台做演示。
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
如为了得到一个密闭的空间,要使钟罩与抽气盘接触紧密,教师指导学困生在钟罩底边均匀涂上一
层凡士林后放在抽气盘上,略微转动钟罩并稍施压力;为了使这个密闭的空间形成真空,指导学困生使用抽气机抽出罩里的空气;为了使学生获得理性的认识,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结论。
学困生通过自己做实验获得了知识,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他们的成功对其他学困生也是一种鼓舞。
四、针对学困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由于个体的知识、智力水平等因素不同,因而学困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也存在差异。
另外,在物理教学中,由性别引起的个体差异也值得重视。
这些差异通常表现为男生物理成绩普遍优于女生,女生学习物理普遍感到吃力。
针对这些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后要对学困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例如,有的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感到比较困难,这就说明这些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比较低。
教师在课后应把这些概念借助实物演示来描述,再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把概念复述出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又如,有的学生识图能力较差或者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等,教师就要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找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的弱点。
学困生的转化需要长期的努力,只要我们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勇于探索和实践,善于总结和反思,一定能让学困生走出学习的困境,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