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罗二平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硕士
生物物理学:硕士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陕西省信号处理学会副理事长、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医药卫生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安市生命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先后荣获全军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总后勤部优秀党员、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类岗位津贴,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①卫生装备新技术、②磁场生物效应;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分题1项、军队重点7项、陕西省科技攻关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医疗器械注册证2项。200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72篇,其中被SCI、EI收录9篇(最高IF=4.145),主编教材11部。
路国华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陕西省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生物雷达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非接触生理信号检测技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先后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709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军队十二五重点项目,承担军队扩试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课题。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200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34篇,其中SCI/EI收录16篇。
刘锐岗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电阻抗成像技术、非接触磁感应成像技术。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分题2项,参与多项国家级、军队级和省部级课题。获陕西省科学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医疗器械注册证1项。2000年以来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20篇,其中SCI/EI收录4篇。
赵庆军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总后药检所联合培养)
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大型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与控制及卫生装备研制。先后承担全军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与检测系统、野战便携式高频X线机、X线机数字化改造技术研究、野战X线数字化成像装置、医学影像设备选型技术要求、医学影像设备质量分级和转级、退役与报废技术条件等多项全军医学科技“十五”、“十一五”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200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13篇,参编专著9部。
汤池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全军卫生装备学和医学工程学专业委员会教育与培训分委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军队卫生装备和生物组织电阻抗特性方面研究。先后参与研究国家级、军队级、省部级课题16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荣立三等功1次。2000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7篇,主编教材3部。
张庆勇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总后药检所联合培养)
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野战卫生装备研制与保障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应急药材保障、野战医用冰箱、野战药液防冻、一次性手术器械、野战卫生装备维修器材、医疗器材补给等方面装备的研制与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应急保障旅型药材保障集装箱组、野战卫生装备维修车、野战医用冰箱、野战药品保温箱、手术器材补给箱等军队级课题21项。或军队科技进步奖7项。2000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8篇,副主编专著1部。
史学涛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电阻抗基础与应用、高精度医学信号检测方法与技术和新型医学成像技术等。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分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陕西省攻关课题1项,参与2项科技部攻关课题和多项军队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医疗器械注册证1项。2000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EI收录6篇。
卢虹冰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硕士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图形图像学会常务理事,所授课程被评为国家双语示范课程,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总后优秀教师”等。主要从事医学图像图形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CT/ECT定量成像、计算机辅助检测与诊断、医学可视化等。先后承担国家级、军队级、省部级8项课题。获美国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200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其中SCI收录20篇,主编/翻译专著2部。
付峰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委员、高级会员。主要从事医学成像新技术及医学信号处理方面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电磁成像算法、生物电磁特性检测、医学动态图像监护等。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科技攻关、陕西省科技攻关课题5项。获陕西省科技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医疗器械注册证1项。2000年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EI收录3篇。
尤富生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和世界华人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发起会员。主要从事生物医学电子工程领域的医学成像新技术及新型医疗仪器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电阻抗成像和生物信号无创检测技术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重点课题分题《腹部电阻抗图像监护技术基础研究》、军队重点课题、军队青年基金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等多项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200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EI收录4篇。
贾建革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总后药检所联合培养)
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心电类、超声类、检验类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检测设备研制及方法研究等工作。先后承担了除颤监护仪检测装置、脉搏血氧监护仪检测装置等多项全军医学科技“九五”、“十五”、“十一五”及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科技部“十二五”医学计量研究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奖4项,科技成果转化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编写军用标准10项、国家检定规程6项。200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15篇,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12部。
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导:博士、硕士
生物物理学:博士、硕士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军队医学工程与卫生装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装备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和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副主编等学术职务,曾获军队育才金奖、全军优秀教师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物理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医学成像(新型电磁成像)、生物组织的物理特性、军事医学工程。先后承担国家级(含重点)重点课题10余项,军队和省部级(含重点)课题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医疗器械注册证5项。2000年以来发表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46篇。主编专著2部。
王健琪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硕士
生物物理学:博士、硕士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生物医学工程教育委员会理事、军队医学工程与卫生装备专业委员会装备专业组副主任委员,全军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是教育部“百千万”工程全国高校首批骨干教师,获军队“育才奖”银奖。主要从事生命参数的非接触检测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医学信号的非接触检测、生物雷达技术。先后研制出我国首台“雷达式伤员探测仪”、首台“穿墙探人雷达”、首台基于超宽谱的“雷达式生命探测仪”,并在汶川、玉树大地震伤员搜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持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内国家级、军队级、省部级17项课题。获军队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200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50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MI收录2篇,参编专著3部。
申广浩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医药卫生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信号处理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并荣立三等功1次。主要从事卫生装备研发和磁场生物效应基础研究,2000年以来先后参与15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的研究,现主持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2000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被SCI/EI收录7篇(最高IF=4.145),主编教材6部。
俞梦孙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
(空四所联合培养)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航空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专家。现任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主要从事航空医学工程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航空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测量。招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俞梦孙院士致力于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50多年,主持研究的三大类19种医学测量仪器与技术,为我国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的开拓、创新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发明三、四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10余项。200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获得各种发明专利30余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