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班别姓名分数(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各题后面的小括号内。
每小题2分。
共40分)1.认识物质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物质。
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有根本区别的一种是()A.运行电脑CPU B.蒸发液态空气制取氧气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氧气D.石蜡受热熔化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读出液体用灯帽熄灭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加热试管的体积酒精灯在托盘上称量质量中得液体A B CD3.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4.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B.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C.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D.该反应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5..固体酒精.液体酒精和酒精蒸汽都能燃烧,这些现象说明()A.分子始终做无规则的运动B.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D.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6.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B.极易溶于水C.在低温和高压下会变成液体或固体D.化学性质比较活泼7.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质量监测的物质是()A.二氧化碳B.可吸入颗粒物C.二氧化氮D.二氧化硫8.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物质B应该选用 ( )A.铁片B.硫粉C.木炭D.红磷9.今年五月,长江中下游遭遇严重干旱。
下列缓解旱情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引渡海水灌溉农田B.工业用水重复利用C.用增雨剂实施人工降雨D.推广使用节水器具10.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苏打水C.白醋D.蒸馏水11.下列关于Na和Na+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B.Na+的最外层是相对稳定结构C.它们的质子数相同D. Na比Na+ 多一个电子12、小明同学采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B.反应速率不变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D.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13.如图所示是用来净化河水的简易装置,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A.能杀菌消毒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C.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色素的作用D.能得到纯净水14.下列符号既可以表示一个原子,又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是()D、2NA、HB、OC、Cu15、涉及核武器问题,铀浓缩技术是国际社会严禁扩散的敏感技术。
铀235 是可裂变核元素,在中子轰击下可发生链式核裂变反应,可用作原子弹的核装料和核电站反应堆的燃料。
铀235的质子数为92,那么其核电荷数为()A.235 B.143 C.92 D.51 1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17.钼是稀有矿产资源,主要用于航天合金材料制作。
在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钼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2 B.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gC.属于非金属元素D.元素符号为MO18.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试剂、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硬水与软水 ( 肥皂水,振荡) B.水与双氧水(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C.二氧化碳与氮气(燃着的木条) D.食盐水与蒸馏水(蒸发)19.据报道,“第三代”瓷珠圆珠笔问世,该圆珠笔的球珠有氧化锆陶瓷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的应用使球珠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得到了提高,从而填补了国内空白,氧化锆的化学式为ZrO2,在氧化锆中锆元素的化合价为:()A. +4B.+3C. +2D.+520.下列关于常用消毒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高锰酸钾(KMnO4)是氧化物B.H2O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C.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l价D.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其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l:12二、填空题(每空l分。
共30分)1.从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中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横线中。
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______ 。
氯气在1.0l×105Pa时,冷却到-34.6℃变成液态氯____ ,继续冷却到-101℃,变成固态氯______ 。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会燃烧_______ ,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叫氯化氢的气体。
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________ 。
2.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存在哪些物质。
(1)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_______________。
(2)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软了____________。
(3)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过一段时间后表面有一层白膜__________。
(4)昆虫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能生存一段时间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化学符号的意义:;(1) Zn表示;(2) SO2+表示。
(3) NH44.请说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1) CO;2(2)Mg2+。
5.请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 ;三氧化二铁中铁元素显+3价。
6.“水是生命之源”。
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1)鱼类可以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溶有____________。
(2)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____________。
(3)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冷水中快,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___________ 。
(4)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____mL或______mL。
7.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一个隔热效果良好的容器上方安装一个可自由上下移动的活塞(活塞质量忽略不计,起始位置在5刻度处)。
加热容器,使容器温度达到80℃(已知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
请回答:(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白磷能够燃烧起来,产生大量_ ___,活塞先向 __ 移动,再向移动,最后停在刻度处。
(2)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位同学用木炭取代白磷来进行实验,结果实验失败,请你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8.按要求填空:(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离子的是_______(填字母),共表示______种元素。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 。
三、简答题(每空l分,共13分)1.做“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要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的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
请写出细铁丝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类型。
2.从2012年7月1日起,《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将在全国强制实施,饮用水监测指标将从目前的35项提高到106项。
(1)按新《标准》检测水质,从所取水样中检测出含氮、磷、钠等,这里的氮、磷、钠是指()。
A.单质 B.分子C.原子 D.元素(2)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________(填操作名称)而实现。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硬度指标.用井水洗衣服,发现洗不净衣服,时间长了衣服变硬.则该井水属于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可以用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某种氯的氧化物,该氧化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a、b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
请回答:(1)从物质的种类角度来分:a、b物质均属于_______ ;(2)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作为一种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几乎不4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少于其他化石燃料,可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请完成下列问题:①甲烷(C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l,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4②从分子角度,CH表示的意义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的意义为③从物质角度,CH4______________ 。
(②、③题只需给出一种合理答案)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l分,共l1分)1.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Ⅰ)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
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1)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平均温度/℃火焰层乙丙焰心432 598内焰666 783外焰520 667(2)由上表得出结论:_____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3)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Ⅲ)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2.通过前面的几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
如: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E.。
(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2)若用右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原因是,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图: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甲”或“乙”);(4)写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文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