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单元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单元教案

物理教案(八年级上册)学校:姓名:2020年9月八年级物理教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最新人教版)一、学情分析1.识与技能:(1).学生对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没有明确的认识,有待于使他们有初步的认识,有待于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学生对机械运动、声和光、物态变化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对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不清楚。

(3).学生对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不是很清楚,对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含义没有认识。

(4).具有实验操作积极性,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能力有待于培养,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的方法不够规范。

(5).对记录实验数据,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简单的实验报告的写法,以及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的能力有待于培养。

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过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够在观察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学生对拟定探究计划、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还没有经历。

(4)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对自然界有好奇心,有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愿望。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活动。

(3)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布于众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4)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识。

二、分层教育方案1.优生优教方案:根据调查分析,本届学生中有一些上理科成绩较好,学习兴趣较高,动手动脑能力强。

所以我们对这些学生重点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成立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一个,让他们发挥特长,发展智力,具体措如下:(1)分层教学,因才施教,发挥他们带头作用。

(2)组成课外科技小组,按计划活动。

(3)充分调动积极性,重点进行小探究小制作活动。

2.学困生提高方案:根据了解,有一些学生各科学习成绩都不好,成了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以要起家一步认真分析出现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帮扶方案,组成学习小组,采取优生带动学困生的方法共同进步。

具体措施如下:(1)课堂上要把他们做为重点对象照顾。

(2)“一帮一”活动。

(3)及时总结,改进方案,不断提高。

3.待努力生转化方案:根据分层教学方案,做好待努力生的思想工作,耐心细帮助他们,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

他们的优点,以优点促进步,使他们得到成功的喜悦,不进步。

具体措施:(1)对他们分别谈话,做好思想工作,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要不断发现他们进步的地方,及表扬。

(3)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调节作用。

三、教学计划1.现状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许多物理现象理解区分不清,要有耐心的指导解释。

2.教材分析、知识结构: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3.教学目标:(1)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恰当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法中。

(2)认真分析学生状况,确定出优生与待努力生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3)充分发挥课堂效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4)重点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进行学生自主探究的训练。

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5)及时进行单元检测,认真总结,认真反思,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

(6)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序言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 课 题:科学之旅 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是物理?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 重 点:难 点:关 键:能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

成功的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实验。

否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

学情分析 1、本节是第一堂物理课,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现象、视频等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不加解释,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物理。

2、围绕“探索”进行学习,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有关实验、现象等,并小结出物理的学习方法。

教法学法 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教学教具 乒乓球、漏斗、试管、薄纸、水、天宫十号“物理课”视频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请一名语文比较好的同学来朗读课前的沙滩拾贝的短文,提出我们这是一节物理课,而不是语文课,为什么要朗读短文呢?在这里设置悬念引入学习。

二、学导并举、约30分钟1、播放视频“太空物理课” 【设计意图】:提出物理是一门有用,有趣的科学,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分类上看,初中物理主要研究力,热,声,光,电这几个门类。

板书: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几个实现来象大家展示物理的美丽。

2、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1)试管判爬实验 (图1)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伯努力方程 (图2、3)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设计意图】: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板书:物理是有趣的。

物理是有用的。

物理学是与我们的生活生产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现象都可以用物理来解释,所有的发明创造都利用到了物理学。

牛顿其人,介绍牛顿,让人知道他在物理学中的伟大成绩,以及对人类的贡献。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三、当堂训无,因本节无具体考察内容 图1图2图3板书:科学之旅(序)1、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

2、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3、怎样学好物理?(1)善于观察,乐于动手(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注:注重观察与实验,勤于思考,注意理解单元整体说明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结构: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会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会选择参照物,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会求平均速度。

3、知道长度单位并会换算,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知道时间单位,并会换算,会用停表测量时间,知道误差的概念、产生原因和减小误差的办法。

知道误差不是错误。

重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参照物的选取,速度概念、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难点:参照物,速度计算,长度测量,误差减小方法。

课时安排:本章共4节,安排7课时。

第一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课时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第四节测平均速度 ---------------------------1课时复习----------------------------------------1课时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第一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设计意图】:让学生多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同时激发学生求知欲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一、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1)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 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学生观察测量工具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设计意图】:体会测量的必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会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学情预设】:得到统一的值。

为什么引入国际单位制?【设计意图】:体会单位的国际化的意义。

3、长度的单位(1)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 阅读课文第36页“小资料”: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及了解“米”的准确定义。

(3) 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设计意图】:记忆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记忆长度单位及其进率,使学生达到灵活掌握。

4、进行估测身边物体的长度,教师出题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线、最小分度值;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学生熟悉刻度尺的使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方案的交流和讨论,并进行实验。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身边的物体的长度有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6、【学情预设】:思考,举例。

归纳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化曲为直法、等量替代法、累积法、滚轮法等。

学生分组实验。

测量物理课本宽度、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测细铜丝的直径。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上进行测量,圆心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

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设计意图】:知道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以用间接地方法测量二、时间的测量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例举测量时间的工具。

1、单位:秒(s)小时(h)分(min)2、测量工具:停表(秒表)、机械表、电子表、石英钟,古代:日晷、板书:课后反思:板书: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假定静止的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择的的参照物。

课题:运动的快慢教学:目的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