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旅(序言)
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理?
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
重、难点: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怎样学好物理。
关键:能否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我国的尖端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透镜、实验鼓、水槽等。
教材分析:1、本节是第一堂物理课,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所以可以充
分利用实验、现象、录像等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不加解
释,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物理。
2、围绕“探索”进行学习,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有关身边的物理现象
等,并小结出物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衔接式、启发式)
1、海边拾贝导入物理学!
二、关于“有趣有用的物理”的引导性学习:
1、物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声、光、热、电、力现象。
2、教师演示实验:
(1)、“浮在水槽中的乒乓球”“悬浮在水槽中的小瓶子”实验;
指导:我们将在力学综合内容中学习。
并引出图片4、5。
(2)、“手按着嗓子说——我爱我的祖国”“鼓面上跳动的乒乓球”实验;
将在第一章学习到: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3、想想做做学生趣味实验;
学生实验观察“放大镜只能放大物体吗?”。
我们将在“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第三章中学到。
4、物理是有用的:
(1)电是怎么产生的?如何保存?
(2)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3)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月亮、星星和人造卫星为什么不会掉下?
(牛顿的猜想性实验—三个宇宙速度)
三、怎样学习物理:
既然物理这么有趣,又这么有用。
那么我们如何学好物理呢?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认真的观察,多次的实验,然后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
(讲一个“糖醋液”的故事)
比如:①图0.1—7中变速自行车变速时的作用?
(《简单的机械》一章中我们会学到。
②冰棒冒出的“白气”是什么东西。
向上还是向下?
③鸡蛋在淡水中会下沉吗?在盐水中呢?
④气球为什么能把“开水烫过的杯子“吸住?
(“开水烫过的空矿泉水瓶”为什么会变瘪?)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多动脑子,凡事多问个“为什么?”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还要在细心、安全的情况下,大胆探究我们不知道的物理规律。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物理为
人类造福的。
四、STS:伽利略的“摆的等时性原理”
观察—疑问—猜想—证实。
五、小结:
“科学之旅”—就是人类永无止境的探究历程。
六、作业:
1、课外做书中的或布置的实验
2、预习第一章内容,同时准备实验仪器:橡皮筋,钢尺等。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科学之旅
一、有趣有用的物理:
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2、物理是有趣的,物理是有用的;
二、怎样学习物理?
1、勤于观察,乐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三、探究物理:
观察—疑问—猜想—证实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若有剩余时间简单介绍:
辽宁号:4台蒸汽轮机、4轴、200000马力; 航速:29~31节; 续航力:8000海里/18节,海上自持能力15天。
核动力航母的动力工作原理就是核反应堆工作产生热量,热量用来在锅炉中烧开水蒸汽,带动蒸汽轮机运转,再带动螺旋桨。
神舟七号:我们也知道,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6357km、平均半径6371km,这里我们取平均半径6371公里,加上神舟七号343公里的飞行高度,可以得出神舟七号的飞行轨迹为一个十分近似圆形的轨道,其半径为6371+343=6714km,它飞行一圈的距离是2x3.14159x6714≈42185.27km,这里我们取整数42185公里。
好了,我们已经知道时间(90分钟=1.5小时)、距离(42185公里),那么神舟七号的时速也就出来了,42185/1.5≈28123。
神舟七号的时速将近三万公里!套用相声中的一句话:“太刺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