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 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 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 屈的斗争精神。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一篇:走进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一些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 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 的。”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还是中日之间必有 一战?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探究1、
根据《马关条约》内容分析,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割三地——割辽东半岛、更台严湾重的及破附坏了属中岛国屿的主、权和
澎湖列岛给日本
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 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巨负额 ,赔 不赔款 得使 不二清 大亿政举府外—财债—政,不便赔堪 利偿重 了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本课小结: 原因
从 甲
甲午中
午 中
日战争
过程


结局及影响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联 军 侵 华
八国联 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的签定及其影响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侵扯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探究二、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 会。
第二次鸦片 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半殖民地化 程度进一步 加深.
甲午中日 战争
《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 民地化程 度大大加 深。
——谈过程
丰岛海战 不宣而战 平壤战役 弃城逃走 黄海海战 避战自保 辽东战役 临阵脱逃 威海卫战役 献船投敌 签订《马关条约》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大屠杀的目睹者英国人阿18伦94在年《11旅月顺,落中难日记甲》午 一书中,记录了日军大屠战杀争的期种间种,惨日状军。攻他陷写旅道顺:, 十来个日本兵捉了许多逃对难市的内人居,民有连的续砍四下天一进只行手, 有的割下一只耳,有的剁杀下戮一,只老脚弱,妇有孺的无砍一下幸一免个。 头,我所见的,无论男女老屠少杀,过没后有全饶市过仅一剩个三。十所六过 街道,死尸堆积有几尺高人,被那留男下女埋老葬幼同死胞得尸奇体形,怪 状,没有相同的。在一个估钱计铺超里过,二看万见人地遇板害上。铺据满< 了死尸。当中男的也有,旅女大的史也话有>,记小载孩:也尸有体,抬也了 有开膛破肚的,也有斩做一两个段月的才。抬那完柜。台两旁万边多还尸有 一个大钉子钉着一个几个体月,的堆小成孩尸,山地,板日上本的人血用, 18足96有年三11寸月厚,,日死军尸撤重出重旅叠顺火叠后,堆,烧了清了起朝十来派几,来天零接才零收烧落旅完落顺,的的
洋舰队在海战中吃亏很大。
军备落后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内因 外因
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军防务松弛 守城将军临阵脱逃 武器装备落后
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说结果
内容
赔 设 拆 惩 改
影响
便于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 府的控制。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列强控。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 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略线清 者木政 统偶府 治一就 中样像 国,列 的逐强 工步手 具成中 。为的

代 中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口 岸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新的权益
俄国 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 的准备尚未就绪
日本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国难当头
慈禧忙于自己的六 三
十大寿庆典,希望对 军
日“和平了事”。
败 绩
万 寿 无 疆
李鸿章保全自身实
力和北洋地盘,幻想 割
通过“以夷制夷”的 地
外交途径遏制日本的
求 和
普 天 同 庆
侵略。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 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 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D.九一八事变之后
甲午战争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屠龙大会
人人有份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如何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
进步性
局限性
爱国性质
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 盾
“扶清” 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灭洋” 笼统的排外主义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二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根本原因: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二.过程:(课本60页第一段)请把八国联军侵
华过程中主要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
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出逃
廊坊阻击战
清军、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天 津激战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9月7日奕劻与李鸿章同十一国代 表签订《辛丑条约》。
三.结果及影响: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
命脉。
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
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允设厂——允许日本在进中一步国掠的夺中通国商的口原料岸和开廉设价
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劳地动免力,收外内国地资本税的挤压阻碍
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 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
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 求出路
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满蒙
中国 朝鲜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大陆政策”
美国 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
法国
乘机夺取
德国
3、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 者问时,引用了清未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1896年
(2)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
(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 者为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领土被割的悲愤和爱国之情
官三日手员个本到顾大处血元字都勋,洗是在以旅。此示顺树祭立奠了。第一将块骨碑灰石埋,在亲白书玉“山万东忠麓墓。”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探败因
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 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军费挪用
材料二:日军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动进攻后,李鸿章命告清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话背景
日本:发日动本战为争什蓄么谋要已侵久略中国根?本原因 中国:中面国对日政本府的“侵避略,战清求政和府”持何态度?
可乘之机
欧美:默列许强或对支日持本日的本侵侵略略是有何利态环度境呢? 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导火索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 义,国力逐渐强盛
军统帅:“日兵来牙窥探,可置之不理……切勿自我先挑衅” 。
丰岛战役后,清军失利退至平壤。李鸿章仍命令:“先定守局,
再图进取”。
避战求和
材料三:清军的枪炮大都购自英德美法等国,有的炮弹没有炸药,
只有沙土,根本不能使用。军舰的炮弹虽然“实储火药,然配储
不多,且药线铁管仅实煤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因此,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