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讲座自1998年开始在各种场合演讲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治理学院一、什么是可连续进展1.什么是“进展”“进展”是不同于“经济增长”的概念,它比“增长”广泛得多。
到目前为止,关于“进展”还未有完全一致的意义,但如下定义较权威:进展——在生活于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数不上升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不增大的条件下,一国实际人均收入的长期增加过程。
一样地,还有人将“进展”明白得为除人均收入增长外,教育进展、医疗、文化等方面的进展也应包括在内,但这些因素一样都随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故上述定义较本质地刻画了“进展”的实质。
注:上述定义中专门强调了分配的平等咨询题,故若社会在增长过程中显现了较严峻的两极分化,则其进展的程度要大打折扣。
2.什么是“可连续”这一咨询题是极难解决的,目前,国际上围绕“可连续进展”的明白得争辩要紧是难以在“可连续”定义上达成一致意见。
不同学科(经济学、生态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环境学……),甚至同一学科的不同学派都对“可连续”给予不同的定义。
下面给出几种较主流的定义:(1)生态学定义可连续——爱护差不多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爱护基因多样性和物种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可连续利用。
生态支持系统——农业系统,森林和海岸,淡水系统,它们的存在支持着生命的存在与进展。
(2)环境学定义定义——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压力应局限在环境可自净的范畴以内,要求人口和经济增长应操纵在一定水平以下。
(3)主流经济学定义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目前西方经济学中的主流学派。
到目前为止,主流经济学中在可连续进展发表意见最多的是MIT 的诺贝尔奖得主Solow 。
主流经济学强调资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三者间的可替代性,认为某些生态要素的破坏(如物种灭绝)并不一定会对人类以后生活产生损害,因为其它生态要素和资本,人力资本能够替代它们的功能。
设m K 、n K 、h K 分不是人造资本(机器、设备)、自然资本(资源、环境)、人力资本(知识、技术)。
总资本h n m K K K K ++=定义:可连续0≥⇔K& 即K 不下降当n K 下降时,若m K 、h K 上升,则可能有K 上升,故当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时,若m K 、h K 对其加以补偿,则仍旧有可连续。
(4)非主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定义伦敦环境经济学研究中心的学者认为:生态系统中各种要素通常是互补的而不是替代的。
如海中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虾虾吃泥巴,若小鱼和虾虾被人类活动灭绝了,则大鱼也会饿死。
又如森林中生态系统中是互补的,若树木被砍光了,则森林中的动物也会死去,还会显现水土流失。
因此,他们认为:n K 不能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否则生态系统不能复原,故定义:⎩⎨⎧≥≥0K K K K K n n n &是某一最小 (5)热力学学派定义在可连续进展经济学中,有一位闻名学者Daly 。
他认为:由于地球系统的有限性(资源有限),故它能容纳的人类活动规模是有限的。
而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物质和能量的完全循环利用是不可能的,故交类活动总是使有限能量持续耗散。
为了在有限的地球上使人类尽可能存在较长的时刻,人类应使能量耗散速度极小化,这就要求将人类活动规模操纵在极小范畴内,具体确实是——人口和经济的零增长,称为稳态经济(Steady-State economy )。
该学派排除“数量型”进展,强调在零增长中进行“质”的进展。
(6)社会学定义社会学家更广泛地关注文化、制度、传统技能的可连续性。
如Barbier定义为:坚持理想的社会价值、传统、制度、文化或其它社会要素的能力。
Brown认为:社会可连续是社会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教育文化、医疗)及政府(法律)等的正常运行与存在。
Tisdell认为社会可连续是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可连续,而No rgaard又增加了文化可连续、包括价值观念与信仰系统的可连续。
(7)伦理学定义伦理学家认为地球是属于人类不同代人的,因此我们当代人应将地球完好无损地交给后代,后代又完好无损地交给后代的后代……等等。
当代人(任何一代人)都无权破坏地球。
可连续意味着不能损害环境。
(8)WCED(联合国环境与进展委员会)定义鉴于定义众多,有必要统一,WCED于1987年在闻名的宣言《我们共同的以后》中给出了目前最为权威的定义:可连续进展——是为满足当前需要的进展以不损害以后各代满足他们自己需的能力为前提。
该委员会指出“不损害以后各代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能力”等价于坚持生态和社会可连续进展适当水平。
WCED强调可连续进展的关键目标为: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满足社会在就业、食品、能源、水资源及卫生方面的差不多需要,将人口操纵在可连续水平上,爱护和加大资源基础,在决策中将环境与经济学相结合。
重构国际经济关系。
3.评论尽管目前还没有科学上完全一致可同意的可连续进展定义,而WCED定义本质上是一种政治上的定义而非科学定义,但可连续进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进展战略目标,同时又成为诊断国家健康运行的标准。
学者们一致认为这一概念存在深刻的哲学背景、社会背景乃至心理背景。
可连续进展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求人类以最高的智力水准与泛爱的责任感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去制造和谐的世界。
人与自然的互为和谐、协同进化、人与人的和衷共济、平等进展、利己利他的平稳,当代后代的和谐,自助互助的公信、自律互律的制约……凡此等等,构建了可连续进展的哲学框架、还原了中华先贤的理想范式。
从乌托邦式的人类终极目标、复归到可操作的可连续进展现实,使人类对前途的暗淡心理为之一扫,一种主动的“慎重乐观”的理念逐步廓清,正在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并通过长期痛楚的反省,形成了世界上不同社会、不同意识形状,不同文化群体在可连续进展基础上的共识。
二、可连续进展规范产生的历史背景工业化以来,人类物质文化进步的同时使环境遇到庞大的破坏。
目前存在的要紧环境咨询题是:1.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温室玻璃让90%的阳光(短波辐射)通过,但却吸取90%波长在2000nm以上的长波辐射,从而提升温室温度。
工业化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对短波辐射无阻碍,但却大量吸取长波辐射,类似温度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使人类面临灾难。
如一些岛国将被海水埋住,沿海都市也会埋住,由于全球经济在沿海都市中的比值较大,故对经济的破坏大,另外导致气候纷乱,自然灾难增加。
2.臭氧层耗损电冰箱、冰柜等制冷装置的工作体、泡沫发生剂、溶剂、雾喷剂及消防灭火剂中的人工合成氟氯烃可上升到平流层,在受到紫外线照耀时持续分解出促进臭氧分解的催化剂——氯原子,一个氯原子可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从而导致臭氧层显现空泛,将使人类失去臭氧爱护层直截了当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得皮肤癌,农作物也会减产。
3.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物种灭绝地球上现有800万—3000万种生物,其中为科学家定名的仅占1/3至1/2。
大约有2/3的物种在热带及亚热带。
热带雨林约有1/2的全球物种,目前,进展中国家为进展经济而开发热带雨林导致生物品种日益减少,每天消逝一种物种(一讲每天消逝40个物种)。
若如此进展下去,25年后地球上将消逝1/4以上的物种。
有鉴于此,自6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始重视进展中的环境爱护咨询题。
因为历史上有先例,环境灾难导致一个社会灭绝,如古代的苏美尔文明(两河流域),地中海的是腓尼基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玛雅文明等差不多上因环境灾难导致其显现战争且最后的消逝的。
人们也许还明白南太平洋上的复活节岛吧!它上面高耸着许多被认为是外星人杰作的石像。
差不多弄清,复活节岛上的社会确实是因过渡开发资源而消逝的。
因此,学者们担忧人类以后也会因环境灾难而显现文明消逝,开始提出各种新的进展观。
从60年代开始,博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经济”,福雷斯特提出“动态平稳经济”,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戈得斯密发表《生存的蓝图》,舒马赫提出“小型化经济”,Daly 提出“稳态经济论”,塞尼卡和陶希格提出“补偿论”,戴维斯提出“环境奢侈论”、其它还有“国家调剂论”、“社会改造论”和“新进展哲学”等,形成了早期的各种环境哲学和环境经济流派。
它们的要紧宗旨是力图改变以往人类视经济增长为好事的片面看法,试图建立人类长期进展,兼顾各代人利益的新进展观。
但这些流派中存在各种极端主张:如《增长的极限》认为人类应停止经济增长,否则世界将显现灾难,但乐观者却持相反观点,如《没有极限的增长》、《资源丰富的地球》、《今后二百年》等认为:地球上有足够的资源供经济进展所需,只有增长能够提供生产,爱护环境,改善环境的经费。
到了8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正确的进展模式不是某一极端选择,而是使经济增长与自然取得和谐一致。
在80年代初甚至更早一些,一些国家就开始使用“可连续进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词句。
如“勃兰特报告”及经合进展组织的一些出版物就较早地使用过这一词汇。
但其含义均不同于我国和许多进展中国家谈及连续若干年的进展而使用的“连续进展(Sustained development)这一概念(目前国内仍有许多人混淆这两种概念)!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进展委员会(WCED,又称布伦特兰委员会)通过三年努力,发表了第一个报告《我们共同的以后》,对可连续进展作出了系统的阐述。
该报告一经出版,赶忙在世界各国引发了研究可连续进展的热潮。
1992年在巴西里约召开了联合国环发大会,178个国家派出了高级政府代表团参加。
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高度凝聚了当代人类社会对可连续进展的理论结晶。
之后,美国于1993年成立了总统可连续进展理事会(PCSD),我国于1992年9月批准了我国《环境与进展十大计策》,提出了我国要实行可连续进展战略。
我国目前将“可连续进展”与“科教兴国”定为21世纪的二大战略,近年来,开罗会议、巴黎会议又进一步落实可连续进展的实施咨询题。
需要指出,我国也属严峻环境污染的国家之列,资源耗竭也十分严峻,如全国430个“建制市”中,缺水都市有185个,其中40多个都市严峻缺水。
全国严峻退化的草地面积达6700万公顷。
另外,大气污染、耕地减少、三废排放、森林锐减都相当严峻。
1990年冬天,兰州市曾因大气污染使兰州在美国的间谍卫星上突然消逝了,中央情报局开始还以为是我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都市假装”试验呢!三、可连续进展理论目前最权威的可连续进展理论是伦敦学派提出的“存量不变”理论,即可连续进展要求自然资本存量(资源、环境功能)保持不变(不减少)。
1.伦敦学派理论伦敦学派:由伦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的学者(经济学家)构成,要紧成员有:Pearce,Barbier,Markandya,Turner,Kl assen,Opschoor,其中Pearce,Turner,Barbier是三大领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