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柳冠中工业设计《产业链》PPT课件

柳冠中工业设计《产业链》PPT课件

这都体现了设计所蕴含的性质:
目的性、前瞻性、创造性、整体性。
■ 2006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再次修改的定义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 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 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 方面的品质。因此,设计既是创新技 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 交流的关键因素。
具备这样的设计研究与创新过程,才能 发挥设计的“润滑剂”、“桥梁”作用,才 能激发设计师的智慧,有能力“整合资源和 知识创造更合理的使用方式”。
在“技术原理”的应用实践过程 中,在合理化、现实化的探索过程 中发现规律,生产知识和创造“新 物种”。
也可打破行业壁垒,将“技术原 理”应用于不同领域,这势必给一 些产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赶路的邮差与古老的驿站消失了,代之以电 话、手机短信或电子邮件,信息在瞬间传递,但 我们看不见光纤、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技术 设备。
喝水是生理的必须,也需要引水工程、净化 厂、输送管道、饮水机的存在。
没有了电视,许多人晚饭后的生活就变得无 所适从,但如果没有电视台、节目制作、发射塔、 接收器与传输光缆,电视就毫无意义。
从一个“原理”到一件成熟的产品还 有很长的路要走。
设计师是打破学科壁垒的人, 是社会的“润滑剂”,是将技术、 原理推广、扩延、应用的人。
技术创新是一方面,而应用这些技术 创新则是更为重要的一面,叫做“创造性 应用”。再高的技术也需要被应用于人们 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果说技术是“蒲 公英”,那么设计师就是将技术带到各个 角落的“风” 。
形态或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
—“社会循环链”的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原创设计”必须将设计活动范围从 “造型设计”向前推到“原理研究”、 “样机实验研究”。
其工作过程可以表述为:
原理研究---样机实验---细节设计--生产转化---成果推广,一个完整的、全 程序的原创设计“链”。
“原理研究”与“样机实验研究”是原创 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原创”的来源和开发, 这也是我国设计产业化所急需的向“深度”、 “广度”、“职业化” 发展的方向。
会活动全过程中;
(结构)
4、转化与开发技术、引导并满足消费、提升价值和企业品牌竞争力、
塑造先进的社会文化;
(功能)
5、创造更合理和更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
社会。
(目标)
我们习惯把习俗上或职业上的称谓作为研究或 从事设计的“平台”,忽略了对支撑“平台”的 系统结构——“社会产业链”的搭建。
原创的价值不在原创,而在于 “原创的完善与成长”——“设 计产业链”;
这更适合社会系统的能力; 也更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 要。
我们生存在一个“系统”的世界里,
从工具、用具、设备、技术、工艺、流程、 方法、组织、机构、社区、城市、市场、环 境、生态;乃至观念、理论、实践、国家机 器、社会、政策、法律、评价体系等等,无 不在各种层次的“系统”之中;
如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工艺 美术设计等等只是工业设计在现有社会“行业”分工和谋 生“职业”分类中的“工作对象”,仅是设计结果的“纵 向分类,而不是设计的“系统性本质”。
政府推进工业设计则应将“设计”作为
健全“产业流程链”的“纵向和横向谐调
中介、综合性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搓板、洗衣机、自助洗衣站”; “扫帚、吸尘器、保洁服务”;
它们有共同的“目的”,并存在于“社会 链”之中——
或为了干净的衣服;或为了除尘卫生; 但每一“物”都存在于“社会产业链”的关系中。
这就是设计的不变内容——“元”与“本”。
人类以后还会需要干净衣服、需要清洁。
而未来的“社会产业链”却是未知的, 需要被设计为更有效、更环保、更具人性与 情感亲和。
■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关于“工业设计”的定义
工业化时代创造性设计活动的总称。 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智力型、
整合性的系统创造活动。
1、以知识、技术、文化、艺术等诸因素为资源;
(要素)
2、以产品、服务为载体,以市场、企业、品牌为平台;
(载体)
3、贯穿于研究需求、工业制造、营销流通、消费使用、环境保护等社
“设计”总是不断的求新,总是向人们展现出
最大的变化性,但是我们不该忘记了它永恒不变的内核:
“人类有目的的,针对未来的, 创造性的社会活动”。
设计是以“人为主体有目的活动的社会全过 程”——包含了 “观念”、“构想”、“计划”、
“机制”、“管理”、“政策”、“文化”、
“可持续性”、“生存方式”等内容——
“视”与“听”
“原创设计”所涉及的相关点很多,系
统性也强。
随着心理学、符号学,经济学、人类学,社 会学在设计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在材料、技 术、工艺、结构、生产流程、工业工程、形态、 细节、色彩、人因、语意、品位、品牌战略、可 持续发展等等因素的探索和考虑,
致使产品的制造方式、流通方式、使用
方式或服务方式的改变对当今社会意识
当前国内的设计普遍存在着追随国外奢 华的消费文化和沉溺於“形式供应商”、 甘做“时尚”的尾巴,而出现“艺术对设 计的殖民”异化现象。
设计与科学远离,与技术工程、材料结 构越走越远,使得设计被艺术化、空洞化 、形式化。
“原理研究”和“实验型样机研究” 是真正融合技术与艺术,工程与人文 的设计全过程,也是将“原创”升华 为有意义“设计”的必由之路。
原创设计

工业设计《产业链》 创新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副理事长 清 华 大 学 教授 柳 冠 中
古罗马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
“人们并不被事物所扰乱, 而是被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所扰 乱。”
同一事物,由于观察者的立场、角度、 层次等不同,或着眼的动机、过程、结果、 观念、方法、技术、工具、影响等等不同, 其结论完全不同。
各种系统又都融入社会“整体 结构链”之中。
如果站在“社会学”与“经济学”的 角度,
我们发现“手机”不仅仅是 简单的、时尚的、生活“用 品”,它其实是当时社会关系、 经济结构、科技水平、生存方 式的一个“镜像”。
■ “人工物系统”的复杂性
一辆火车的运输效率自然比马车高许多, 但也需要铁轨、信号灯、车站、扳道工、精确的 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