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 基础知识
为什么使用超外差接收机
中频段更容易选择信道 中频段更容易实现高增益放大器 中频段的解调及A/D变换更容易
33
超外差式接收机
• 缺点:组合干扰频率点多,存在寄生通道干扰 • 原因:变频器不是理想乘法器
措施:用变频器前端的滤波器BPF1滤除干扰频率信号
34
超外差式接收机
• 中频选择
• 灵敏度:中频高,镜像频率远离有用信号,利于 抑制镜像频率干扰。 • 选择性:等Q值时,中频低则带宽窄,选择性好
通信系统组成
2015-3-14
5
5
无线通信使用的频率和波段
• 无线电波波段划分
频段名称
ELF(极低频) VF (音频) VLF (甚低频)
频率范围
30~300 300 ~3000 3~30 Hz Hz kHz
波长范围
10,000~1000 km 1000~100 km 100~10 km
传播特性
Zl Zo Zl Zo
22
传输线相关概念
• 在目前世界上的微波通讯系统一般 分为两种特性阻抗,一种是50欧姆系 统,如军用的微波、毫米波通讯系统, 雷达,我们目前开发的蜂窝通讯系统 GSM、WCDMA等;另一种是75欧姆系统, 这种系统相对比较少,如我们目前使 用的有线电视系统。
23
传输线相关概念
26
第二章 射频系统组成和常用射频器件
• 一般射频系统组成 • 常用射频器件
27
射频系统组成
射频工程 师需要做 的事情
28
常用射频器件
• • • • • 发射机和接收机 低噪声放大器 混频器 锁相与频率合成技术 高频功率放大器
29
发射机和接收机
振荡器 调制器 基带信号 上变频 本振信号
高频 功率放大
6
• •
在一些欧、美、日等西方国家常常把部分微波 波段分为L、S、C、X、Ku、K、Ka等波段(或称子波段),
频率和波 长 频率范围 波长范围
波段代号 L S C X Ku K Ka 1~2GHz 2~4GHz 4~8GHz 8~13GHz 13~18GHz 18~28GHz 28~40GHz 30~15cm 15~7.5cm 7.5~3.75cm 3.75~2.31cm 2.31~1.67cm 1.67~1.07cm 1.07~0.75cm
低通滤波器 本振
射频 输入
I Q 低通滤波器
90o
36
直接下变频方案
• 零中频方案的优点:
– 无镜频干扰 – 射频部分电路模块少,易满足线性动态范围 本振泄漏 – 低噪声放大器偶次谐波失真干扰 – 直流偏差 – 噪声
37
直接下变频方案
直流偏差示意图
19
三阶截止点
• 任一微波单元电路,输入双音信号同时增 加1dB,输出三阶交调产物将增加3dB,而主输 出信号仅增加1dB(不考虑压缩),这样输入 信号电平增加到一定值时,输出三阶交调产物 与主输出信号相等,这一点称为三阶截止点, 对应的输入信号电平称为输入三阶截止点,对 应的输出信号电平称为输出三阶截止点。注意: 三阶截止点信号电平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在 这时早已超过微波单元电路的承受能力。
41
混频器的性能指标
(1)增益:输出中频信号大小与输入射频信号大小之比 电压增益AV=VIF/VIN .AV越大,接收机灵敏度越高。 功率增益GP=PIF/PIN 由于端口特性阻抗不同,其dB 值会与电压增义值不同。 (2)噪声 混频器处于整个接收机的前端,它的噪声系数对整个 接收机来讲是相当重要的。 (3)线性范围 混频器对输入小信号而言,是线性网络,随着信号的 增加会出现非线性失真。 指标: 1dB压缩点 ·三阶互调截点 ·线性动态范围
射频基础知识
1
课程目标
• 1.熟悉射频基本概念. • 2.熟悉射频基本器件和架构. • 3.熟悉一般射频测试项.
2
课程内容
• 第一章 射频基本概念 • 第二章 射频基本器件和架构 • 第三章 一般射频测试项
3
第一章
• • • •
无线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使用的频率和波段 射频常用单位 射频常用概念
4
• 回波损耗
• 回波损耗也是射频上用得比较多得一个 名词,它和前面得反射系数、驻波比都是用 来反映端口得匹配状况的。回波损耗表示端 口的反射波的功率与入射波功率之比。回波 损耗与反射系数的关系为: • 回波损耗=20log() • 由公式可以计算:回波损耗为26dB时, 对应的反射系数为0.05,驻波比为1.1。由此 也可以估计一下,驻波为2时的回波损耗是多 少(9.5dB),也就可以理解对于功放后级的 驻波要求为何严格。
38
数字中频方案
第一次混频后的信号经放大直接进行A/D变换, 然后采用两个正交的数字正弦信号作本振,采 用数字相乘和滤波后得到基带信号。
优点:处理灵活 缺点:对A/D要求高:速度、分辨率(量化噪声)、动态范 围、线性度
39
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的特点
• 位于接收机前端:
Pno表示输出噪声功率,Pni表示输入 噪声功率,G为单元增益。
14
级联网络的噪声系数公式
G1、NF1
G2、NF2
Gn、NFn
NF总 NF1
NF2 G1
1
...
NFn
1
G1 G2 ... Gn 1
15
线性相关
• 信号在通过射频通道(这里所谓的 射频通道是指射频收发信机通道, 不包括空间段衰落信道)时会有一 定程度的失真,失真可以分为线性 失真和非线性失真。产生线性失真 的主要有一些滤波器等无源器件, 产生非线性失真的主要有一些放大 器、混频器等有源器件。另外射频 通道还会有一些加性噪声和乘性噪 声的引入。
30~300 MHz
300 ~3000 MHz 3 ~30 GHz
10~1
100~10 10~1
m
cm cm
移动通信、电视、雷达、导航
EHF (极高频)
Decimillimeter 至高频
30 ~300 GHz
300~3000 GHz
1~0.1
1~0.1
cm
mm
与VHF类同,还用于散射通信、 卫星通信等
24
• 驻波比反映了天馈系统的匹配情况,以天 线作为发射天线时发射出去和反射回来的 能量的比来衡量天线性能。 • 驻波比是由天馈系统的阻抗决定。天线的 阻抗与馈线的阻抗、接收机的阻抗一致, 驻波比就小。驻波比高的天馈系统,信号 在馈线中的损失很大。 • 它与反射损耗可以通过一个公式转换。
25
传输线相关概念
• 驻波比
• 解释:驻波系数式衡量负载匹配程度的一个指标, 它在数值上等于:
VSWR 1 1
由反射系数的定义我们知道,反射系数的取值范围是0~1,而驻波 系数的取值范围是1~正无穷大。射频很多接口的驻波系数指标规定 小于2.0。 驻波比恶化意味着信号反射比较厉害,也就是说负载和传输线的匹 配效果比较差。所以在一个系统中,如果驻波比很差,可能会使信 号传输效果变差,通道增益下降。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灵敏度 问题。
7
功率单位简介
• 绝对功率的dB表示 • 射频信号的绝对功率常用dBm、dBW表示,它与mW、
W的换算关系如下:例如信号功率为x W,利用dBm表 示时其大小为:
pdBm 10
X 1000mW log 1mW
X W
pdBW 10 log 1W
31
接收机方案
• 超外差式接收机 • 直接下变频方案 • 数字中频方案
32
超外差式接收机
• 超外差式接收机的结构框图
BPF1 小信号 放大器 BPF2 中频 放大 BPF2 解调
VRF cos RF t
VLO cos LO t
V (t )
下变频器:混频,得到中频信号 IF RF LO
• 二次变频方案——用于解决灵敏度和选择性的矛盾
频带选择 滤波器 镜像抑制 滤波器 信道选择 滤波器 信道选择 滤波器
V (t )
LO1
LO 2
35
直接下变频方案
• 直接下变频(零中频方案)
– 取中频为零,即本振频率等于载频。这样就不会存 在镜像频率,也不存在镜像频率干扰的问题。
• 数字通信的直接下变频方案原理框图
传播损耗小,通信距离远,信 号稳定可靠,渗入地层、海水 能力强
LF (低频)
MF (中频) HF (高频)
30 ~300
3 ~30
kHz
MHz
10~1
1~0.1 100~10
km
km m
用于导航、长距离通信
广播、船舶通信、飞行通信 广播、中远距离通信
300 ~3000 kHz
VHF (甚高频)
UHF (超高频) SHF (特高频)
带通
发射机射频部分:完成基带信号对载波的调制,并搬移到适当的频段 上以一定功率发射。
基带信号 带通
低噪声 放大器
天馈
接收机射频部分:选出有用信号,经放大后由解调器解调,把频带信号 变为基带信号。
30
发射机与接收机射频部分设计的关键问题
– – – – – –
合适的调制、解调方法 接收机需要能够选出有用信号,并抑制干扰 接收机的灵敏度线性动态范围 高效率的 不失真的功率放大器 发射信号对相邻信道干扰要尽可能小 天线转换器的损耗要小,隔离度要高
• 1dB压缩点
17
1dB压缩点
18
三阶交调
• 三阶交调(双音三阶交调)是用来衡量非线性的 一个重要指标,在这里仍以放大器为例来说明三阶 交调指标。用两个相隔⊿f,且电平相等的单音信号 同时输入一个射频放大器,则放大器的输出频谱大 致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