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一、前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然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实现宽行、浅栽、定穴、定苗栽插)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重大技术革命。

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

我省早在70就开始不断探索机械化插秧,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推广。

2004年以后在我们建阳和省内一些地方开始进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尝试和示范,此时,国家也制定出台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农业机械促进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和《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强农政策,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市乃至全省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一方面各地呈现出积极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一派大好的形势,有许多田块实现全程机械化。

截止2014年8底,建阳市共推广各类插秧机近850台(高速插秧机65台),年机插面积为8.4万亩,机插率达16.8%,平均每年机插率提高两个百分点。

同时,各地也总结出不少好的行之有效的技术与推广经验。

不言而喻,推广水稻插秧机具有降低劳动强度、省工、省秧田、省成本、增产和增收等优点(一是定苗、定穴,既保证秧苗个体壮实,又保证水稻群体的质量;二是保证基本苗的情况下,实施宽行栽插,以利于透光,减少病虫害;三是浅栽,以利于秧苗生根及水稻低节位分蘖,缩短返青期,增加有效分蘖),还能更好地解决“第三个弯腰”问题。

据调查,每亩秧地可供给大田用秧80——90亩,通常比手插秧用地可节省约3/4以上;机插每亩可节省成本为36元以上(扣除增加亩用种平均0.6公斤,计30元);机插每亩可增产稻谷平均在36公斤以上,最终节本增收可达95元之上(增幅10%之上);回收期短,当年就完全可以回收购买手扶步进式插秧机成本。

如今,有农机手说“插秧机就是印钞机”。

二、农艺部分水稻机插秧技术体系包括耕整地技术、育秧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和插秧技术等四大部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体现着人、机、苗、田、水的作用(如下图),尤其是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特点(优点)1、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粮食产量。

推广机插秧,一是节省秧田。

一般杂交种秧本比为1:80——90,与传统移栽稻秧本比为1:15——20,可节省秧地3/4以上。

二是减少资源消耗。

因节省秧地,则减少农药、化肥及除草剂和农膜等用量;因宽窄行通风透光,病虫害少,则也减少病虫害防治次数和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消耗。

三是省工节本。

一般人工栽插(含拔秧)1亩水稻田需1.26工日,而采取步进式和乘坐式插秧机作业,每亩分别只需0.14个工日和0.07个工日,分别提高效率9倍和18倍;降低生产成本25——50元。

四是高产稳产。

机插亩可增产稻谷在30——50公斤以上。

主要原因:机插可增加亩有效穗或穗实粒数。

(如表1、表2、表3) 2、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粮食安全。

推广机插秧:—是可使农用薄膜、农药、化肥、除草剂等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也随之减少。

二是不仅能提高粮食单产和增加粮食总产,而且能提高粮食质量。

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粮食安全。

表1:建阳市2007年穴穗数、穗实粒数及结实率调查表表2:建阳市2007年早季、单季(中稻)、双季晚稻(烟后稻)水稻机插调查表3、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服务。

推广插秧机,不仅有利于促进土地快速向种田能手转移,而且还可实现专业规模服务。

一是能实现机耕——机插——机防——机施——机收——机烘等一条龙作业服务。

二是投资效益好,提高投资回报率。

三是能培育出更多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和种田大户。

四是能实现跨区作业。

从而腾出更多劳力从事二、三产业。

4、体现“农艺与农机”相协调。

要推广机插,就要力求实现“农艺与农机” 相协调即切实达到“人、机、苗、田、水”相协调和相统一。

俗话说“秧好半年稻”,尤其在推广水稻机插,培育好秧苗显得特别重要。

近年来,我们采用两种育秧方式即田间淤泥软盘育秧和工厂化育秧方法,其简便易行,成本低,能培育出适宜机插的规格秧苗。

这就是机插成功的关键所在。

但仅此还不够,所以培育出适宜机插的规格秧苗之后,还要能熟练掌握使用插秧机,从而实现“农艺与农机”相协调。

5、提升农机装备,实现现代农业。

所谓现代农业从农机方面简单来说就是全面实现“机耕、机插(包括机催、机播、机育和机插)、机灌、机防、机施、机收、机烘”一条龙机械化作业,但是目前尤为重要且急需要解决就是“机插”这个环节。

所以,推广机插,不仅能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努力提升农机装备,而且能更好地实现现代农业。

田泥浆软盘育秧法田泥浆软盘育秧又派生出田泥浆软盘育秧法和田稀泥浆软盘育秧法两种。

2011年省农科院张琳研究员制定的试验方案,通过我们建阳实施得出结果为:田稀泥浆软盘育秧法比田泥浆软盘育秧法增产5.90%,值得推广应用。

田泥浆软盘育秧技术1、选好秧田:应选用土层深厚富含泥浆且没有石子的沙壤土、壤土或较轻的黄泥土排灌方便的稻田作秧田。

2、作好秧畦:在播种前3—5天将秧田旋耕沉淀好按畦面宽 1.4——1.5米、沟宽0.5——0.8米规格做好秧畦,并让其晾晒1——3天,保持畦面“平、直、实、无杂草”和半沟水,每亩大田只需秧畦长约4米。

3、浸种催芽:先用药剂浸种(“吡虫啉”1克兑水0.5公斤可浸种5公斤),后催芽待有90%种子破胸露白并凉干后即可播种。

一般亩用种早季1.6公斤、单季1.25公斤、晚季1.35公斤。

4、摆盘播种:第一摆盘。

每畦横摆两个盘,做到盘与盘四周相互紧贴。

第二装泥。

将畦沟过筛(用1.0厘米的筛孔过筛)后的田泥浆用铁瓢舀入盘中,并用有手把的小板块刮平,让其沉淀1.0至数小时后方可播种。

第三护边。

将田泥土护在秧畦两边的软盘边缘。

第四播种。

播种力求均匀(即“一粗播,二补播,三点播”),每盘播干谷60—65克。

可采用手工播种或播种器播种。

如播种器播种,每小时可播50——60盘,每盘播种近60克;手工播种每小时也可播50——80盘,但播种均匀度不如播种器。

第五盖种。

播后用过筛的细土、火烧土或烤烟煤渣细土盖种(厚度为0.5—1.0厘米)。

第六覆膜(用2米宽的农膜,4米长的秧畦约0.5公斤的农膜),单季或晚季不盖膜只盖防虫网即可。

第七挖沟。

挖通秧田“井”型田沟,保持半沟水。

田泥浆软盘育秧技术5、及时施肥:播后数天使畦面保持湿润状态,待一叶一心后放薄水至畦面并亩浇施5—10公斤“三元”复合肥(一般情况下每20米长的秧畦只用0.5公斤,先用热水溶解后兑清水浇施)。

6、病虫防治。

早季注意防治立枯病(10平方米用10克敌克松兑水1公斤喷施),晚季注意防治稻蓟马、叶蝉、飞虱等(吡蚜酮——2小包/亩)。

7、通风炼苗:早季待长出三叶至四叶,要揭膜炼苗。

8、预防寒流:早季遇到“春寒”盖好双层农膜、遇到“倒春寒”可灌深水(2——3寸)和盖好农膜护秧苗。

9、施送嫁肥(药)。

施好送嫁药即插秧前3—7天,亩浇湿5—10公斤的复合肥(或同上),喷施好三环唑(2两/亩)、三唑磷(2两/亩)、康宽(2小包/亩)等药剂,畦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田泥浆软盘育秧技术双晚(烟后稻)在育秧上特别要注意几点:一是要选好品种(组合)。

一般选择120——130天以内生育期的品种(组合)如岳优9113(115天)、中优218(120天)、甬优9号(125天)等。

二是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播种期控制在6月5日——7月初,以秧龄15——25天以内推算出播种期。

三是要适当增加用种量。

亩用种量在1.6公斤,每盘播种65克,亩用24盘。

四是要确定适时机插期。

机插秧龄在16至25天最好。

为了便于大家掌握,通过多年推广我们总结出:晚季(也包括单晚)的机插期、播种期和水稻品种生育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机插期←→播种期←→水稻品种生育期即7月10日+n←→6月20日+n←→125天(日)—n (—95≤n≤18),例如1:假若我们机插期定在7月15日,这时机插期就是7月10日+5即n=5,那么按上述公式得出播种期应定在6月25日(6月20日+5),并可推算出要购买120天(125天—5=120天)长的水稻品种。

机插期严格控制在7月31日之前。

五是要喷好多效唑:若估计秧龄超过20天以上就要在一叶包心喷施200ppm的多效唑(亩用4两兑水200斤),这是控秧苗徒长最好办法,还可采取控水办法来控制秧苗徒长。

田稀泥浆软盘育秧法田稀泥浆软盘育秧作业流程图与田泥浆软盘育秧法相同其最主要区别就于床土是采用田稀泥浆即提前将过筛(用0.5cm筛目过筛)的田稀泥浆滔入软盘中(舀满软盘)让其自然充分沉淀后方可播种,一般情况下上午舀盘,到傍晚或次日上午播种为宜。

其他技术与田泥浆软盘育秧技术相同。

工厂化干土硬盘育秧法工厂化育秧其周期短,只需15——18天。

其方法:采用催芽机催芽(20小时左右可出芽)——播种机播种(先将干土粉碎拌入少量生物有机肥料,能自动将拌好的干土装入硬盘中、自动喷水、自动播种、自动盖种、自动碟盘、自动输送)——进入育秧工厂育秧(有自动喷水、加温、调湿、通风等设备)——7天后将秧苗盘移到大田炼苗棚里进行炼苗(10—14天)——出苗栽植。

机插前农艺的准备1、育秧地提前断水。

整个秧苗期都保持床土湿润,尤其是插秧前5——7天要提前断水即先施好送嫁肥、送嫁药,后断水(保持半沟水)。

2、机插大田提前旋耕沉淀好待机插。

机插前1—5天将亩用碳胺25公斤、过钙25公斤,撒入大田后并用旋耕机旋耕2—3遍,然后耙平使机插田面高低差不超过3——5cm,让其充分沉淀。

插秧时田面水深保持1——3cm。

(如上图5)3、确定机插秧龄。

早季应在28天——35天左右,单季稻、双季晚稻的秧龄在15天——25天。

4、做好插秧前秧苗及床土保护工作。

如果插秧前后经常下雨,一是挖通四周水沟;二是恢复搭拱农膜防雨设施;三是盘土较湿,要提前起秧凉干。

机插后大田稻苗的水管技术水管:通过几年的机插情况来看,机插秧的水管在很大程度上与手插秧有不同。

具体表现在:机插当天或第二天傍晚要适当灌一些薄水层。

机插率在10%以内无需补苗(如下表4),个别田块漏丛多的即在12%以上,要在插后3—5天及时适当补苗。

施第一次肥料(结合施除草剂)后保持5—7天的水层(3——5cm),随后薄水促蘖,一但稻苗的分蘖数达到平均14——16本/丛(穴)时要立即分次搁田或轻烤田(如下图可以开始搁田或轻烤田),孕穗期至抽穗后15天保持浅水层,抽穗后15天至成熟,干湿交替。

若晚季破口抽穗遇到秋寒灌深水护稻株,寒流过后逐渐排干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