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类生药3麝香
[产地]
麝香是我国特产的名贵药材,主产于四川、 甘肃、贵州、西藏。销全国并有出口。
[采制]
杀麝取香 连皮割下香囊-- “毛壳麝香”(整麝香); 剖开香囊,除去囊壳,即得“麝香仁”
活体取香
[药材性状]
1. 毛壳麝香 :呈扁圆形、类椭圆形或类球形的囊状体, 一般重约30g。
内侧(包藏在麝腹内部的一侧)囊皮较平坦,为稍有皱 纹的皮膜,暗棕色,略有弹性;
饲养麝香仁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的团块, 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稍油润,亦杂有 少量“银皮”和毛。
香气浓烈而特异,味微辛、微苦而带咸。
经验鉴别
“冒槽” 麝香仁有浓烈的香气,久嗅有臊臭味。用
水湿润,用手搓之能成团,再用手指轻揉 即散,不粘手、染手或结块。捻后的手, 香味经久不消。 火试
2. 用于疮疡肿痛、痈肿瘰疬、咽喉肿痛.本品
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内服、 外用均有良效。用治咽喉肿痛,可配牛黄、蟾酥等, 如六神丸。
3. 用于血瘀经闭、心腹暴痛、跌扑损伤.常配 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 4. 用于难产、死胎。 近年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剂量0.03~1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孕妇禁用。
外侧(开口面)囊皮向外凸出,中央有一小孔(囊口), 从周围向囊口伏生细密或稀疏灰白色或深棕色毛。
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深棕色或灰棕色,半透明,内层 皮膜棕色,内包有棕黑色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约 占毛壳麝香总量的50%~70%,杂有少量细毛及“银 皮”,香气浓烈。
2. 麝香仁
野生麝香仁质软,油润,疏松;其中颗粒状 者习称“当门子” ,表面多紫黑色,油润光 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 者习称“散香”,杂有少量细毛及“银皮”。
[化学成分]
1.麝香仁主含麝香酮,含量约 0.9%~3%,为无色液体,为 麝香特有香气的成分;
2.并含麝香吡啶,11种雄甾烷衍 生物类等。
此外,含胆甾醇类、脂肪、蛋 白质、蜡及无机盐(铵盐、 钙盐)。
[临床应用]
本品性温,味辛。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1. 用于闭证神昏。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 有极强开窍通闭醒神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无论 寒闭、热闭,用之皆效。 治热陷心包的小儿惊厥及中风痰厥常配牛黄、冰 片、朱砂。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用治中风卒昏,中恶胸腹满痛等寒浊或痰湿阻闭 气机,蒙蔽神明之寒闭神昏,常配伍苏合香、檀 香、安息香等药,组成温开之剂,如苏合香丸。
【显微特征】
粉末棕褐色或黄棕色。 1. 分泌物团块由多数形状不一的颗粒状聚集
而成,黄色、淡黄棕色或暗棕色。 2.团块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柱形、八面体
或不规则的结晶。 3.类圆形油滴散在或存在于团块中。
4. 表皮组织碎片系香囊内壁脱落物,无色或 淡黄色,半透明,可见多条纵皱纹,有的附着 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