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印花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艺术特点。
2、了解彩印花布的制作材料和工艺。
3、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布玩具的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
明确表达布玩具的造型特点,实用性。
教具准备:
布玩具作品若干件,图片、录像等。
学具准备:民间玩具若干。
教学过程:一、导入
山东民间彩印花布历史悠久,分布较广,它是深深扎根于民间艺术的泥土中富有生命力的花朵。
现在当地农村遇到嫁娶、祝寿等喜庆事,还离不了这种具有乡土气息的包袱、帐檐、枕顶、褥面等彩印花布。
至今彩印花布还在民间生产,仍为现代机器生产的花布所不能代替。
二、合作探究
教师介绍话不题材与作用:
临沂彩印花布题材临沂彩印花布的特色还在于图案的丰富性,“多子多福”、“五蝠捧寿”、“连年有余”、“四喜图”、“双喜石榴”……,民间吉祥文化中的经典图案,在这里都可以看见。
“多子多福”是宋朝佘太君过60大寿时,当时的皇帝宋太宗为表彰杨家的贡献,命人做了此图赐予杨家,也称作“五福捧寿”。
正中是画面主体“五蝠捧寿”,四周鱼莲相间,莲上立有蜻蜓,下角饰仙鹤。
后来此图流传到民间,成了民间老太太过寿时的常用图案。
色彩艳丽的花布,增添了寿筵吉庆祥和的气氛,有福有寿、福寿双全,表达了对老人最真挚的祝愿。
“连年有余”相传源于清初。
康熙皇帝登基时,以鲤鱼戏荷花为花色,寓意“连年有余”。
结果,百姓数年没有饥荒。
百姓为了歌颂康熙的功德,以多个喜字组成画面,寓意“万民皆喜”。
此图逐渐演变为后来的“四喜图”,中间是俯视的荷花,周围填以“四喜”,镶边内饰有牡丹、石榴、荷花。
“双喜石榴”,中间是衬托火热气氛的双“喜”字,周围装饰了笑开了得“石榴”。
此图案多用于婚嫁的花包袱,其寓意是最直截了当的,也是人们对新人最真挚的祝福。
所以相较于红火的“婚礼”,敬老爱老的“祝寿筵”却显现了人生的又一情致。
老人的“祝寿筵”上,小辈们除了赠礼品以示祝贺外,还要尽力把祝寿礼的气氛搞的红火热烈。
寿礼上,四壁张挂的彩印花布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五彩的花布打扮出热烈的氛围,儿孙环绕的老人醉心于晚辈们的孝顺中。
祝寿用的彩印花布,图案多庄重大方,富丽堂皇。
如“鹿鹤同春”、“五福捧寿”等。
(一)欣赏彩印花布作品
鱼穿莲(包袱)张明建山东临沂
民间艺人很懂得各种颜色的装饰性特点。
这款包袱图案根据“鱼”和“莲”
的形象分成大小不等的点线和块面,相互穿插呼应,形成了构图饱满均衡的纹样,与民间剪纸相似。
整个色调以暖色为主,配以少量黑色调和,色彩对比强烈,很像民间木板年画,艳而不俗。
鱼戏莲(帐檐)山东德州
牡丹(褥面)山东嘉祥一百岁(壁挂)山东临沂金鱼闹莲(包袱)山东博兴(二)彩印花布特点
彩印花布的图案构成有团花、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和单独纹样等。
民间彩印花布的色彩非常鲜艳,常用大红、桃红、翠绿、紫等色彩,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特设色的特点。
(三)自主学习彩印花布的制作工艺
传统手工彩印花布有着特殊又复杂的工艺程序,主要有制版、打版、调色,最后套印完成。
(四)、思考:
彩印花布怎样传达喜庆与祝福?(利用谐音,以艳丽的暖色为主)三、艺术实践分组合作,模仿民间艺人的制作方法,利用谐音和鲜艳的色彩仿制一块适合喜庆场合使用的彩印花布。
四、评一评
谁做的话不适合喜庆场合使用?介绍自己作品的寓意。
五、小结
(一)民间彩印花布有哪些艺术特点?(二)回家向父母介绍自己的作品。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