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规划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1、规划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1)选址要适中,不能太偏远,也不能建在城市中心区域或其他明令禁止的地方。
拟建项目禁止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等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标准、政策明确禁止污染类项目选址的区域内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项目建设应当满足所在地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保护等要求。
鼓励利用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用地改建或扩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新建项目鼓励采用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园区选址建设模式,预留项目改建或扩建用地。
对于生态红线敏感区及脆弱区应进行单独进行选址论证,避免开工前及建成运行后出现环境邻避效应。
人们认为垃圾就要离得居民远远的,往往要求选址在相对偏远的地方也是不恰当的,存在垃圾长途运输的困难。
生活垃圾成分复杂,一旦发酵,有很大的恶臭气味,如果运输车辆密封性不好,臭味溢出,沿途相当扰民,对空气质量有影响。
从目前全国已经投入运营的项目分析来看,采用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园区选址建设模式,预留项目改建或扩建用地是相对比较理想的。
建议未来生活垃圾发电项目乃至危废处理项目均采取进园区模式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2)针对垃圾焚烧厂生产设施本身而言,规划要有科学性、前瞻性。
在某一个地区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应当对该地区未来发展规模有正确认识,设施上要确保有足够的延展空间。
比如垃圾储坑,以一个现有人口数量160万人的地级市来说,规划首期项目假设两台焚烧炉,日进厂垃圾1000吨左右,日处理生活垃圾量700吨左右,考虑垃圾3—5天的发酵期,建一个10000吨的垃圾储坑理论上已基本满足,但我们忽视人口正增长、人的流动性和不可预知因素(比如瘟疫等)等的影响,一旦停炉,垃圾很快就会爆仓。
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的流动性大大降低,都宅在家里吃喝拉撒睡,生活垃圾出现暴增,多出来的垃圾往往无处安放。
因此,垃圾储坑的储存空间应规划到15000吨—20000吨左右,一期建设时一步到位,应充分增加不可预知因素的应急处理空间。
同时,还要留足未来至少增加一台炉子的机位。
2、垃圾焚烧发电规划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以及保护措施
(1)水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本类规划冷却塔排污水、化水制水产生的浓水以及锅炉排污水经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回用于循环冷却塔的补充用水。
污水处理站排水、车间清洁排水、生活污水、锅炉化水设备反冲洗排水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达到GB/T18920-2002中绿化、道路冲洗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后,回用于厂区的绿化浇洒、道路冲洗、垃圾车和引桥冲洗以及地磅区域、垃圾卸料大厅的冲洗用水。
初期雨水、飞灰填埋场渗滤液、垃圾储坑渗滤液和垃圾卸料
平台地面冲洗废水经收集进入厂区渗沥液污水处理站调节池,经渗滤液处理工艺处理达到GB19923-2005标准中的敞开式循环水系统补充水水质标准后,回用作为循环冷却水补充水。
渗沥液处理站产生的DTRO浓水回用于熟石灰制浆罐用水,生产废水处理站产生的DTRO 浓水回用于出渣机灰渣冷却用水。
水处理措施包括了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垃圾渗沥液处理措施。
以上各工艺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项目公司不可能也做不到“滴水不漏”,冷却水直接外排是普遍现象,在这方面,国企做得要好于民企,环保耗材上,国企项目投入标准要远高于民企项目。
这方面的问题尚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加强科技创新,降低运行成本和环保风险是正道。
(2)大气环境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通过燃烧控制+低氮燃烧+炉内脱硝降低燃气中污染物浓度,并采取半干法吸收塔脱酸+活性炭吸附去除二噁英类和重金属+布袋除尘器工艺捕集废活性炭及烟尘等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增加炉外脱硝,增加干法喷射工艺提高酸性气体去除效率。
恶臭废气:垃圾贮坑实行严格的密闭设计,垃圾卸料大厅采用风幕门,卸料大厅形成负压,可有降低恶臭向外扩散。
焚烧炉一次风通过在垃圾贮坑上方抽吸,使垃圾贮坑周围形成一定负压,尽量避免恶臭气体的无组织扩散,焚烧炉二次风拟从主厂房即焚烧间抽吸,以减少焚烧间的恶臭气体排放。
渗滤液处理站污水收集池、生化池和污泥浓缩池等建(构)筑物须加盖,加强废气收集,并确保加盖后的渗滤液处理站处于微负压,以免臭气外逸。
收集的臭气引入到垃圾贮坑,通过风机吸入焚烧炉内燃烧、分解。
废污水处理过程中将产生厌氧发酵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正常工况集中收集进入焚烧炉中焚烧处置;设火炬系统,焚烧炉非正常工况或事故状态下通过火炬燃烧排放。
采取以上措施后污水处理站厌氧废气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3)固体废物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固体废物主要为焚烧炉渣、烟气净化飞灰、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水处理产生的废膜废树脂、废活性炭、生活垃圾等。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一般情况下属于一般固体废物,为确保固体废物妥善处置,要求建设单位对炉渣进行鉴定,不属于危废的条件下资源化利用作为建筑制砖,如果鉴定出来属于危废,要求按照危废管理要求进行暂存和管理,最终委托有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进行处置。
炉渣仅在厂区内暂存,要求炉渣间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如果不属于危废则按照一般防治区进行防渗,炉渣间外四周设截排水沟,将雨水导出厂区;如鉴定出来属于危废,则要求按照危废管理要求进行贮存和处置。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飞灰性质为危险废物,经过稳定固化处理满足GB16889-2008进入生活
垃圾填埋场处置过程可不危险废物管理要求执行。
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暂存到污泥池,一定量后经离心脱水机脱水后送焚烧炉焚烧。
固体废物经上述措施处理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4)地下水环境影响及预防措施
建设项目污染防控对策进行分区防渗,制定地下水风险事故应急响应预案,明确风险事故状态下应采取的封闭、截流等措施。
落实以上措施后,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可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5)土壤环境影响及预防措施
服务年限内重金属沉降累积影响很小;事故池,事故状态废污水进入事故池暂存;同时要求各区域根据功能分区防渗。
为项目运营以后跟踪了解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要求根据各规划项目实际情况,设置土壤环境跟踪监测点,后期运营过程中发现土壤超标,需按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及《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等要求进行土壤修复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