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一览表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一览表
当代大学生的九宗罪
• 生活腐化 • 堕落傍款 • 玩物丧志 • 寄生依赖 • 理性的侏儒 • 政治的冷漠与投机 • 学术精神的失落 • 道德素质低下 • 生理与心理缺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价值观的基本类型:
• 1、社会型:注重关系与友爱,为人处事 公平正义;关心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可 信;喜欢民主有效的集体,建立和谐的人 际关系。 2、科学型:重知识,爱科学;看重能力, 勤于思考,追求真才实学;讲原则,不拘 人情;重理轻利,理性化。 3、实用型:看重事物的功利价值,追求 实用性,讲究经济效益,追求财富积累; 以是否有利于个体或集团和社会的生存与 发展作为评价事物价值的标准。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
信仰型 13%
政治型 5% 审美型 13%
实用型 29%
科学型 9%
社会型 31%
政治型 审美型 科学型 社会型 实用型 信仰型
大学生价值观的趋向
一、价值观念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 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能反映价值观
念的核心内容。进入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深入发展,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 以现实的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 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 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的、市场的需求,动态地进 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这样,原来一直被压抑的 个性、自我价值如雨后春笋,迅速地被人们所接受。 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正式并积极追求其个 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需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 神,成就欲望和自我责任明显增长。进取意识、自 立能力、竞争意识呈不断增强的趋势,但奉献精神 和组织纪律却呈减弱趋势。
• 4、信仰型:追求理想与信仰;喜欢探索人生 的意义与宇宙的奥秘;注重精神生活与道德修 养;凡事随缘,顺其自然;相信宗教与自然的 力量; 5、审美型:追求艺术美感,做事尽善尽美; 讲究生活、学习、工作丰富多采、和谐完美; 以美感、对称、和谐的观点评价与体验事物。 6、政治型:关心国家与民族发展,以振兴中 华为已任;追求自尊与自强,责任感强;重视 领导管理能力的培养,希望显示自己的能力与 影响;关心伟人生平;勇敢顽强,喜欢奋斗与 竞争。
•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节的学习,旨在升华大学生 对人生价值问题的理解,全面把握自我 价值与社会价值、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 现有价值与应有价值的统一,以及为己 与为人、奉献与索取、精神价值与功利 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确立集体主义的 人生价值取向,提高辨别和抵制各种不 良价值思潮侵蚀的能力。
•2、教学重点:
•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大学生
应如何选择人生价值观
•3、教学难点:
• 市场经济下,大学生人生价值的 选择、多元社会中大学生应如何选 择人生价值
• 引子:
• 当前,历史性的社会转型引发了人们思想 深处的变革——价值观的变化,成为社会 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作为青 年的优秀群体,具有对社会变化的敏锐觉 察力和思想意识的先行性,使其价值观表 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与代表性,并对全社会 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二、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
价值目标是价值主体所设想的自身实践活动的结 果。大学生的价值目标,主要是指人生价值目标。科学 的人生价值目标应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目标, 个人眼前追求的目标应服从于事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个 人目标应服从于社会的主导目标(爱国主义、社会主义、 集体主义的价值目标)甚至最高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共产主义价值目标)。一般来讲,前边代表着现 实主义价值目标,后边代表着理想主义的价值目标。大 学生只有将现实主义价值目标与理想主义价值目标统一 起来,不仅树立长远的和远大的目标,而且也要为理想 脚踏实地地奋斗,才能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及饱满 的热情,干出一番事业,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北大学生喊出的“振兴中华”就是证明。 “理想、理想, 有利就想”、“一切向钱看”等口号已被许多大学生所 崇尚,以往的理想主义人生价值观正在退出主导地位, 被注重个人的、现实的存在和追逐金钱的现实主义价值 观所取代。
• 三、价值信仰由一元主导向多元并存发展
•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承认 个人利益、通行等价原则以及维护民主、自由、竞争等基 本思想观念的前提下,单一的社会价值取向是不可能的, 也无法运用社会的多种控制来实现价值观念的高度一致。 因此,价值观的绝对性和严格性正在受到动摇。当今,在 中国社会不同阶层、群体和不同的社会存在环境下,人们 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现象。多元价值观并存现象 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也表现得十分突出。有信奉“理想的追 求高于金钱”、“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生活观念,也 有信奉“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价值观,如有49.3%的大 学生同意“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点。总之,在当代大学 生中,绝对权威崇拜和绝对一元的价值信仰已不复存在, 而代之以一幅多元纷呈的价值世界图像。
•
四、价值评价标准由内在精神型转向外在功利型
• 大学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不仅 从感性上,而且在理性上都变得功利、务实,在道德观念、思想意识、 人生追求等价值取舍的坐标上,表现出理想现实化的倾向。他们希望 精神与物质并重,理想与实惠共求,读书与赚钱兼得。这其中包含着 复杂交织的二重性:期望自己有专业成就,又力图打好经济基础;既 希望在工作岗位上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又要求服务单位有较好的经济 效益和福利待遇;既渴望有独立、高雅的学习生活,又期望有丰厚的 物质收益。这导致了他们由注重精神需求转向现实生活,由以往对于 “前途”、“成材”的长远期盼转化为工资收入、住房、职称、行政 级别等具体条件的要求,其价值判断明显地带有功利化色彩。如:北 京大学团委1996年对毕业生的择业调查反映,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主要 因素依次为:经济收入(73.3%)、发挥才能(50%)、兴趣爱好(36.4%)、 社会环境(34.5%)、专业对口(28.2%)、社会地位(18%)、变迁机会 (14.6%)、住房(13.1%)、社会需要(8.7%)(注:北京大学团委:北京 大学毕业生调查《青年研究》 1997年第3期 第16页)。在大学生 “自我意识”强化过程中,“个人主义”、“狭隘的“功利主义”的 影响不可忽视;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信仰迷失、人格解体的反传统、 反文化的虚无主义心态;还有对金钱不择手段疯狂地追求的拜金主义 价值观和一些不健康的享乐主义心态等等。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大 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道德观;加强大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需 求、困惑和苦闷,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予以解决。同时,还需要创 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