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彩的风景教学设计

多彩的风景教学设计

《多彩的风景》教学设计
作者及单位:王燕丽,女,中学二级,大学,繁昌县荻港初中通讯地址: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荻港初中
邮政编码:241201
联系方式:,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主要是借助自然风景及表现自然风景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自然色彩变化的方法,获得表现自然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界色彩变化与关系的审美感受与认识,并直接为第八单元《绚丽的阳光》中印象派风景画作品的欣赏作技术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观察和研究自然色彩现象中,感受大自然的色彩之美,分享自然界的色彩变化,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引导他们感受、体会和解释自然色彩造成的视觉印象,领悟艺术表现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了解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我校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能力目标: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发展目标:在临摹或写生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情感目标: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通过欣赏和实践,培养学生发现美、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激发学生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愿望。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观察自然色彩变化的方法,获得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能力。

【设计依据】通过欣赏和动手实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和动手能力,并能理解色调对情感的影响作用。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明确并建立色彩空间的秩序感、即分析同一色彩在不同的空间前后产生的色彩差异,分析不同色彩在不同空间前后产生色相、纯度、明度的对比强度。

【设计依据】为了化解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通过展示大量的自然风光图片和优秀美术作品,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讨论、演示、对比等手法,让学生获得理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知识的学习兴趣。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电脑课件(自然风光图片、优秀的美术作品和背景音乐)。

学具:绘画材料及相关工具。

教法分析
这一节课的首要任务是观察自然色彩,了解写实绘画中色彩表现的问题。

因此,我首先把重点放在感受分析自然色彩上,为理解绘画色彩作铺垫。

通过图片观察自然色彩,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色调的分类,加深对大自然美的体验,并能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同时,丰富的图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界色彩奥秘的兴趣。

接下来,引导学生逐步转向对写实绘画作品的欣赏。

让学生理解和感受画家在作品中分析和处理画面色彩的基本要素,如何运用色调来表现情感、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以及画面的色彩表现形式和绘画手法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主要采取的教法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加强学生对自然界色彩变化与关系的审美感受与认识,本课大量采用作品局部抽取放大法。

简要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已有的色彩知识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为接下来表现色彩做好准备。

重点了解色调的情感、作用和色彩的多样统一。

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写实绘画作品中色彩表现的方法,获得的色彩观察方法与经验,然后,尝试利用参考图片,画一幅写实性的色彩风景画。

本环节的设计要体现课程改革理念,以“自主、探
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尽量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玩中乐、乐中学、学有得”的轻松氛围中学习,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色彩表现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的喜悦,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积极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个人人都想参与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享受。

教学中,避免在理论上讲解过多、过细,应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在动手实践开始时,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布置练习时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绘画练习中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学法主要有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风景图片与摄影、绘画作品,感受各种季节的色调的自然风景给人的不同心理感受,并思考它们形成的原因。

通过图片观察自然色彩,有感情地描述色彩景物,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感受并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在描述过程中,启发学生讨论诸如光源、物体和环境之间的色彩关系,结合物理学的一般知识,分析光、大气层和照射角度,不同季节植物的色彩特点以及环境的反射光等问题。

如:早晨和傍晚的色彩呈现暖色,阳光下景物,受光面与背光面形成冷暖色对比;雪地上的背光面呈现天空的颜色;叶子上高光受到天空色彩的影响等等。

对不同季节、时间的风景图片进行较细致的色
彩比较研究,往往更加易于理解景物色彩产生的原因,并能感受和体验驾驭色彩的乐趣。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二、创设情景,审美引导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睡莲的美术作品和摄影作品。

(一)请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色彩倾向。

(二)教师从作品中同一景物的受光面、背光面、中间面中拖出色块,请学生来判断、分析,教师及时肯定学生并总结规律。

1、受光面:固有色+光源色。

2、中间色:固有色为主。

3、背面光:固有色+环境色的反光。

(三)教师提供风景图片,并标出同一景物的受光面、中间面、背光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观察、感受画家眼中的色彩与生活中的色彩的异同。

三、启发思维
课件展示莫奈的油画《鲁昂大教堂》系列油画,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光与色的变化,同时激发他们对色彩绘画的兴趣。

引导学生从对画面整体的感受入手,描述对作品表现出的情绪、色彩和画面效果的理解。

然后选取局部色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色相、明暗和纯度的变化和笔触的运用,讲解自己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设计意图】在观察中去发现,激发学生运用色彩表现的冲动。

四、引导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有底稿的素描作品进行春天色彩搭配实验,从中发现规律。

(明快、鲜艳的色彩,跳跃、欢快的笔触)【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色彩的搭配及色彩的运用。

五、强化认识
课件展示春夏秋冬的色彩变化,感受风景的多彩,用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灵感,产生新的创作欲望。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灵感。

六、继续体验
引导学生利用有底稿的素描作品进行秋天色彩搭配,从中发现用笔、配色规律。

(仔细观察鲜艳色彩周围的颜色,找出色相、纯度、明暗上的差别,在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体验色彩在实际绘画中的运用)
【设计意图】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色彩搭配及运用规律。

七、感悟实践自主练习
在春、夏、秋、冬、早、中、晚中自选题目进行表现,让学生利用着色工具自选题目在有底稿的素描作品上着色。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知识和实践结合到一起,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的意识。

八、展示作业师生互评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与交流。

探讨各自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评价能力,感受成功。

九、课堂小结
色彩具有打动人的视知觉、表现和影响人的精神和情感的特征,因而赋予了绘画以生命和力量,增强和丰富了绘画作品的艺术效果。

在大自然中,无论是自然的景观,还是人工的景观,常常都具有优美动人的景与和谐悦目的色。

风景画就是用来表现人们对大自然审美感受的一种良好的艺术形式。

好的风景画作品,往往能把大自然变换无穷、各具特色的美感、集中而鲜明地表现出来,并运用一定的绘画和色彩语言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因此,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善于去观察、发现、创造,不断提高自身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多彩的风景
一、新课导入
图片展示风景画作品和摄影作品
二、创设情景审美引导
展示有关睡莲的美术作品
(一)分析作品中的色彩倾向
(二)证实总结
a、受光面:固有光+光源色
b、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c、背面光:固有色+环境色的反光
三、启发思维
展示莫奈的油画《鲁昂的大教堂》系列组画
四、引导体验
体验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
五、强化认识
在四季变化中感受风景的多彩
六、继续体验
(一)在绘画中进行色彩搭配
(二)体验色彩在实际绘画中的运用
七、感悟实践自主练习
在春、夏、秋、冬、早、中、晚中自选题目进行创作表现
八、展示作业师生互评
九、课堂小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