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生态文明与海绵城市(动态)优秀课件

水生态文明与海绵城市(动态)优秀课件

建设生态文明或者水生态文明并不是只要自然生态,不 顾人类文明,而是要在现有基础上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再 平衡”,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平衡 。包括:
➢人类生产生活需求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的再平衡; ➢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禀赋的再平衡; ➢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再平衡; ➢国土资源空间格局与产业布局的再平衡; ➢受损和退化生态系统自然修复与重大生态工程的再平衡。
昔日的咸海,如今干涸的盆地
曾经活跃的渔船,如 今 只能“驻足远望”
20世纪60年代 1999年
2004年
15年 内即 将消 失
6.6万Km2 50m深
2.9万Km2 30m深
1.7万Km2
不足20m深
咸海面积变化趋势
咸海的卫星图
12
咸海—水循环通量降低导致生态格局演变
盐度增加6倍
➢“白风暴’和盐沙 暴频繁。 ➢农田盐碱化加剧 ➢河流污染严重。 ➢疾病大量增加 ➢生物物种锐减。
• “文明”源于拉丁文“Civis”, 是指人 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 状态,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 自然之间的关系。
现代化的工业文明 4
对生态文明基础认识
自然界的存在状态 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
人类文明中反映 人类进步与自然 存在和谐程度的 状态
沿岸儿童患病 率增加20倍
13
- 13 -
生态文明的内涵与概念提出 国际
可持续 发展道路
14
对水生态文明认识
水生态文明是以水为载体的生态文明内容,体现在经济
社会系统与水系统和谐状态。
经济社会端
调控途径
水系统端
水管理 科学
水意识 文明
对水生态文明认识
水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要 点
对水生态文明认识
3d极值
一、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2. 城市雨岛效应明显
观测事实表明,近50年来,全国最大1d、3d雨量增 减不明显,但短历时暴雨强度增加、极端降水日数也在增 加,尤其是在城市及周边地区,雨岛效应更加明显。
极端降水天数变化
城市雨岛效应
一、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2. 城市雨岛效应明显
观测事实表明,在市区及城市下风方的地区有降水量 增多的现象。根据上海汛期(5~9月)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最大降水量中心位于市区,向外逐渐减小,市中心的降 水比郊区多约60mm。其他城市也观察到相同的结果。
9
石羊河流域演化过程
史前时期
汉代
唐代
史前汉清时唐代期代代Fra bibliotek10清代
无人类活动
史前时期
约13.7万
唐代
石羊河流域演化过

约7万
“引河及川谷以灌田”《史记》 移民实边,设置官田
汉代
约40万
“河西十五卫,东起庄浪, 西抵肃州,绵亘近两千里”《明史》 争水纠纷频起
11
清代
咸海—过度取水带来的后果
过度取水截断径流来源、河流堰塞及污染, 昔日世界第四大湖行将消亡
4、水生态文明建设内涵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七个层次
18
小结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是人、自 然(水、土、气、生态等)、社会和谐发展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 成果的总和。水生态文明重点关注“人-水-生态”的相 互关系与协同进化。生态文明不是回到原始状态,而是 在新的发展阶段塑造健康、和谐、高效的“新的生态平 衡”。城市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集中闪光点”, 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 水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形式。
一、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2. 城市雨岛效应明显
气候变化使得人类面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增多等方面 挑战,导致城市出现暴雨极值天气与极端干旱的概率增加。
1d均值
3d均值
➢ 年最大1d、3d雨量全国增减不明显, 但极值有所增加。
➢ 北方均值明显减小 ➢ 南方极值明显加大,均值略升,Cv略减 ➢ 西部均值、极值明显加大,Cv略减
水生态文明与海绵城市建设
报告人:苗杰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城市规划1201班 二零一六年四月
主要内容:
Ⅰ、水 生 态 文 明 II、海 绵 城 市
一、水生态文明的基础认知
3
生态与文明
• “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 原意是指家(house)或我们的环境, 现代涵义是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 们之间和与环境、人类之间的关系。
一、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3. 城市内涝频发
城市雨岛效应和下垫面产汇流过程畸变 导致内涝现象频发。
2007-2015年,全国超过360个城市遭 遇内涝,其中六分之一单次内涝淹水时间超 过12小时,淹水深度超过半米,北京、广州 、济南等城市甚至发生了造成人员伤亡的严 重内涝。
一、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3. 城市内涝频发
8. 中原城市群 10. 关中城市群
5. 川渝城市群
6. 辽中南城市群
2. 京津冀城市群 4. 山东半岛城市群 1. 长三角城市群 7. 长江中游城市群 9. 海峡西岸城市群
3. 珠三角城市群
一、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1. 快速城市化
城市群的发展在带来经济社会群聚红利的同时,也造成
水循环过程的畸变和区域性气候演变,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 压力,各类水问题日益凸显。
工业文明
信息文明?
游牧文明
文明的时间纵向发展历程
7
2、对于文明的探讨
文 明 的 横 向 剖 面 结 构
8
水:生态系统与文明的关键性因子
水的演变是生态演变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 动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 要组成部分。
国内
水要素与生态格局演变的 实例
国际
走向消亡的世界大湖 ,中亚,咸海的演变
5
1、水是生态系统控制性要素
水生生态系统类型 1、淡水生态系统
• 流水:河流、溪流、水渠
• 静水:湖泊、沼泽、池塘和水库
2、海洋生态系统
包括海岸带、浅海带、上涌带、 远洋带和珊瑚礁等部分。
水是水生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其理化性质、动力
条件决定着水生生态系统的状况。
6
渔猎文明
2、对于文明的探讨
农业文明
19
II、海绵城市建设
一、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二、国外海绵城市建设探索
一、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1. 快速城市化 2. 城市雨岛效应明显 3. 城市内涝频发 4. 传统城市建设重经济社会功能,轻
生态服务功能(重社会,轻生态)
一、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1. 快速城市化
中国大陆地区逐步发展形成了十大城市群和十几个中小城市群
2007 年 7 月 18 日 , 济 南 市 遭 遇 特 大 暴 雨 , 市 区 平 均 雨 量 134毫米,致使南部城区形成了类似山洪性质的街巷洪水。市 区积水1米以上的路段达51处,部分低洼地段最大积水深度达 4米,个别坡度较陡路段水流流速达3m/s以上,造成26人死 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