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范文共四篇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范文共四篇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范文
【篇一】
场景一:中午吃面。

缘的桌上洒出了几根,“老师,是恬弄洒的!”缘和恬坐在一组,中间隔了一位瑾。

“怎么回事?”两人嘟着嘴,满脸的气愤,互不相让,决没有道谦的想法。

了解后得知:缘说让欣不要与恬好,恬气急之下去动缘的调羹,几根面就这样掉了出来。

场景二:吃完午饭,大家把小椅子搬到两边,他们喜欢和朋友放一起,各自的小群体。

缘先吃完,放在了鱼缸旁观察着鱼儿。

恬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缘的附近,然后对她说:“我不是来和你坐一起的,我是来跟你说对不起的!”缘看着恬,不说话,但接受了她的道歉,把自己的椅子挪了一下,接着恬把椅子放在附近,两人一起看起了鱼儿。

反思:
从矛盾的出现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的一小段生活片段。

我想把它记录下来,因为从这一瞬间看到了孩子的成长片段,他们的真实想法。

这从案例上看,这个矛盾的起源是孩子间的一句话,仅仅是一句话怎能让一个孩子如此气愤?这要说到孩子之间的关系。

成人有成人的群体,孩子也同样有自己群体,也就是他们的朋友。

于是坐在一组的孩子就成为一个小小的群体。

上课时,他们相互讨论;做游戏时,他们互分角色;空余时开始聊天、说热闹。

虽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会把这话挂嘴边,但孩子的好朋友还是有一定界线的。

恬想嬴得朋友的爱,欣就坐在恬的旁边,要是真不和自己好了,那多没趣。

为此她为缘的话而生气,停不了缘的嘴,只能另想办法对付,于是场景一的画面就出现了。

这个案例给我的启发是:孩子之间能自己解决矛盾。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帮助分清是非然后让他们相互道谦,孩子是口服心不服,师以为这样就结束了。

其实不然。

恬的道歉是自发,她想与缘在一起,也知道刚才的做法不太好会影响她们的关系,于是很自然的道谦,之后两人又成了密友。

原来,孩子的矛盾里也有学问。

【篇二】
午餐前,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的入厕小便洗手做餐前准备。

而南南则躲在男孩子的小便池边上东瞅瞅西看看,完全没有离开盥洗室的意向。

保育老师请他加快速度,南南听了,皱着眉头往教室里走。

他先是在蔬菜那组排队,拿到餐盘后并没有加菜而是转身走向荤菜那组,轮到他之后,也没有加菜,又转而去米饭那组排队,最终餐盘里只有一些白米饭。

当大家都开始吃的时候,南南慢吞吞的走到这些菜面前,不紧不慢的加菜,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我问他:“为什么现在才添菜?”
他抬头看看我,然后低头对着餐盘说:“我只是看看今天吃的是什么。


“那为什么排队看到了,又转身走了呢?”
他依旧低着头,用很小的声音说:“我想看看好不好吃。


我摸了摸他的头,请他回到座位用餐。

吃午餐时,他细嚼慢咽,
动作十分慢,几天下来,总是最后一个吃完,但却吃的很干净。

【篇三】
每天下午吃水果时,孩子们都很快洗完手,吃的时候还和小伙伴聊一些有趣的事。

而南南总是默默在区角里观察材料,或是做些别的事。

这天他正在汽车加工厂看小零件,我轻轻走过去蹲下来问:“南南,你怎么不去吃啊?”他继续看着零件不说话。

“今天吃的是橙子,可甜了!”
他抬头对我说:“我看看零件,等等去。


“快去吧,和好朋友一起吃水果,多开心。


“我看看他们吃的好不好吃,好吃的话就去吃。

”他说到。

我没有让他,默默走到边上观察着。

他慢慢的走到橙子面前,看了许久,拿了最后一块,吃得很干净。

观察思考: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感觉与情感。

他们对身体的感受,对冷热的体验,对高低的理解都有自己的看法。

就如慢性子的南南,有着自己细腻的观察与体验。

对于他的行为,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南南心思细腻,观察每个菜,喜欢的菜就多加一些,不喜欢的就少加一些,虽然动作慢,但吃的很干净。

我想,这就是不同气质,不
同性格的孩子表现出的不同行为。

2.联系孩子生活背景再指导
南南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衣食住行均由奶奶包办,能力方面就比较弱,包括吃饭时勺子的使用,加菜时动作的不熟练等。

但他吃的很干净,吃完后自觉整理好桌面。

3.理解孩子的行为
生活中成人很多时候的经验给予是多余的,当孩子难以做到时,无端的责怪就落到他们身上。

其实对于外界的探索与经验的获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孩子自己完成,更需要大人的尊重、理解、信任与适当的帮助,而不是代替。

【篇四】
幼儿性别:女
幼儿年龄:5岁
观察过程:
计xx是一个活泼好动,性格开朗的女孩,平时很喜欢帮老师和小朋友做事情。

但是每当老师和小朋友指出她犯的错误时,她总是百般辩解,不肯认错。

在一次手工活动中,她做了一会儿,忽然向我报告说,小组长没发给她纸。

我询问了值日生和她旁边的幼儿,都说发给她了。

这次我没再像往常对校耐心地询问她,而是告诉全班小朋友,做手工的时候,每个人只有一张纸,剪坏了自己负责。

有了这样的前提,她就不能再得到纸,而只能在座位上看别人做手工。

观察分析及措施方法:
分析:
计智雨是个各方面发展较好的幼儿,在幼儿群体中有一种惟我独尊的骄傲的感觉,从未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另外,她在家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家长对她百般呵护,宠爱有加。

即使她做错了事,也没有人对她说任何不是。

长期以来,她不容任何人指出她所犯的错误,即使指出来,她也不承认。

措施:
1、换位思考,移情训练
幼儿年龄小,很难体验到撒谎时别人的心理感受。

为了帮助她克服认错的不良行为。

我利用她喜欢帮助老师和小朋友做事情的这一优点,创设教育情境。

当她发东西时,我特意请一名幼儿说自己没有收到。

而她来告状时,我什么都没说。

当她第二次发东西时,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

到第三次时,计xx心急如焚地来告诉我:“老师,那洋怎么会这样?明明是她不对,她却始终不承认,还说是别人不对。

”我的精心安排在计智雨的身上有了强烈的反应。

本来为大家做事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可是却是不到别人的认同,反而被小朋友冤枉,计智雨心理觉得很难过。

我抓住她此时的心理感受与她耐心地交流,告诉她:“以前你不也是这样吗?你做错了事,从来都不愿承认,还捡到别人身上。

你想想看,别人会难受吗?”她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通过这各方式,让xx雨换位思考,体验到撒谎时别人的心理感觉。

这样,她不愿认错的不良行为也渐渐得以改正。

2、家园互补,共同纠错
我在离园时与她的父母交换了意见,让她们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并请她们配合老师,在家中也对孩子严格一点,犯了错一定要指出来。

通过批评加讲道理,让她明白,并不是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对,但只要勇于承认错误并不断改正,就是好孩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