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设计方法论文

建筑设计方法论文

建筑设计方法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旧厂房改造”中的
应用
内容摘要:本设计为旧建筑改造,所以设计的重点为如何在旧厂房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加建改造,营造出具有大学生活动中心氛围,同时又不失原旧厂房味道的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在旧结构形式和空间形式中,创造出新的,满足大学生活动需求的,并且富有趣味性的空间固然重要,但如何保留历史记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到设计中,就是如何考虑旧建筑及改建部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新建筑对旧建筑空间的利用以及功能的合理布置;新老建筑在建筑立面上的渗透、融合;建筑手法的应用等。

本设计就以上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

关键词:融合渗透空间秩序记忆光阴感
Applica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methods in the "student activity cent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plant".
Abstract: the design for the renovation of old buildings, so the design of the
key is how to old factory, through a series of reconstruction, create a student activity center atmosphere, without losing the original plant taste in architecture. In the design process, how to in the old structure and space form, create a new, meet the demand of College Students' activities, and interesting space is important, but how to keep the memory of history is also a problem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Specific to the design, is to consider the old buildings and converted the part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rational arrangement of new construction using the old building space and function; new and old building penetration, in the building facade on the fusion of architecture; application. Many attempts to the design on the above.
Keywords: fusion penetration time space order memory.
一、基地环境影响
在一个环境中,创造一个新的建筑物,必然会对原有环境产生影响。

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来看,新建筑可以融入老环境;可以创造新的环境关系;还可能破坏环境关系。

要想做到不破坏环境关系,建筑设计第一步,必然是相地。

1建筑对环境的尊重
通过对基地的分析,将基地主入口开在基地东南角处,面对东、南侧宿舍区和食堂区的主要人流。

出于对环境以及旧建筑的尊重,新建部分与校园网格依旧呈0夹角,并且采用规矩的方形。

基地位于校园道路的拐角处,因此,主体建筑做了倒角型退后处理,这也使得入口门厅成为了视觉中心。

在这个设计中,试图营造一种氛围,在进入主体建筑之前,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在视觉上、心理上、空间感受上有一个过渡,在进入这个活动中心前,将可能有的一些情绪或者感受,通过这么一个空间,转化为这个建筑想带给你的特定的情绪或者感受。

综合考虑,我在主体建筑之前,做了下沉广场,在广场沿街两侧,做逐次升高的廊架做围和。

使之对校园内建筑外的喧嚣有一定阻隔,又没有完全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隔断。

在这个半开放的空间中,使用者容易较充分地感知空间中弥漫着的特有气氛。

然而,由于能力有限,这个想法并没有淋漓尽致地再设计中表现。

希望通过日后的努力,可以将自己的想法都用建筑的语言表达出来。

2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除了旧工厂部分,对古树的保护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古树的存在也给我们足够的光阴感。

在设计中国,建筑尽可能的避开树木,用庭院的方式解决了一部分古树的难题,还有一部分树木处在广场廊架的位置,这让我联想到了柯布西耶的哈佛大学视觉艺术中心的坡道与树。

伟大的建筑师对树的避让给了我灵感,于是,树穿过廊架继续向上索取空间,既保留了古树,古树又为在廊架下休息的使用者提供荫凉。

两者好似浑然天成。

二、空间与功能
建筑设计的本质就是要解决空间与功能的关系。

一个精彩的设计,仅仅停留在功能平面上是远远不够的,空间才是建筑的主角,建筑的意义是围绕空间展开的。

1旧大空间与新开放空间
旧工厂的特点之一就是大空间,那么,难点就是在旧的大空间中创造出新的空间。

开放空间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对于旧建筑改造,尤其是工业厂房的改造,其原本的空间特征、结构逻辑、材质肌理均需在开放空间中呈现。

过分分割会导致信息削减,使使用者不能充分领悟。

在设计中,将公共共享空间(包括开敞式展厅、水池)安排在厂房核心空间,以保证这一最具工业特征的空间有足够的开放渡,如展览,休憩,观赏等功能;除此之外,还将原有室内空间拆除围和结构,保留支撑结构,做成室外空间(图书阅览室的室外学习平台)使使用者更加直观地感受旧建筑。

新建部分也尽可能沿袭原有的结构形式,
并有选择地将结构裸露,从另一个角度提醒着使用者关于历史的记忆。

同时,这种开放也包含了从室外环境到室内的顺畅连接。

2空间序列的组织
空间序列是指人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一定顺序的空间体验,进而形成一种空间认知上特定的序列感。

在本次设计中,使用者进入门厅后,左边为观演部分入口,目光正前方为下沉的展览区,展览区前侧为室内绿化及水池,左侧为庭院空间。

在空间组织上稍显杂乱,主次空间不分明,空间序列组织较为失败。

学习了建筑设计方法后,我对此设计进行修改,可以将展览与庭院空间结合,同时作为一个共享空间;绿化及水池部分作为辅助休闲空间;在观演部分入口处,做适当处理,使其不影响主要空间的使用。

三、建筑的记忆与传承
一个好的建筑,其空间形式必然会充分地反应在立面造型中,在分析中,已经就立面的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以及特殊部分(观演部分)的处理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在此就不再赘述。

除此之外,本设计还在建筑材料,色彩及光影等方面做了诸多尝试。

1建筑材料与新旧融合
除了空间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之外,设计中还需保留足够的历史记忆。

在设计中,除了体现在裸露的结构构件上之外,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对原有建筑材料的保留。

旧建筑部分没有材料的替换,全部保留了清水砖墙的做法,直白的提示着使用者有关的记忆。

在新建部分,观演厅采用石材,石材在埃及金字塔的应用让我们相信石材代表着一种永恒,石材与砖形成一种呼应。

白色涂料的应用可以说是对砖和石材的一种连接和过渡。

同时,白色,也象征着纯洁,与红砖的活力与青石的稳重共同缔造出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相比生硬的叠加,无声无息的渗透更具有说服力。

渗透的魅力就在此,他不会强行让观者承认什么,而是让观者在没有意识中就认可,等回味起来,又确实是这么回事。

华盛顿犹太人博物馆用砖墙和石灰石的组合统一了风格特异的相邻建筑,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在本次设计中,门厅作为整个建筑的视觉中心,理所应当承担着统一新老建筑风格的作用。

所以,沿用华盛顿犹太人博物馆的处理手法,砖墙和石材的组合,比较成功地达到了最初想法。

2光影—光阴感
张鹏举先生的乌海市青少年创意产业园作品中,对光阴感地追求让我自惭形秽。

张鹏举先生认为,空间光影是物质性的,而光阴是精神性的,高品质的建筑空间若仅仅是视觉上的创造显然不够,还需进行精神层面的创造。

在乌海市青少年创意产业园的设计中,张鹏举先生就用丰富动线、开放空间、保留痕迹、以旧衬新等策略达到体验、呈现、提示、
强化的目的,最终在表情认同的营造中,传递了一种既有建筑改造中应强化的特定品质—光阴感。

在本设计中,只是在共享空间上部利用顶部采光创造了曼妙的光影效果;在主门厅与观演部分门厅处的玻璃缝隙带来了优美的光影关系。

在设计中也只是单纯的关注了光影的变化,并没有深层次的去探究精神层面的光阴感。

这是一个遗憾,在以后的设计中,会多加思考,加以运用的。

四、学习心得
为期一个学期的建筑设计方法课程已经结束了,通过王老师一个学期的精彩授课,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

从一开始只关注功能,设计从功能、流线开始,逐渐开始关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很多大师的作品也可以认识到,建筑设计的第一步必然是分析环境。

在对环境认识的基础上,围绕空间展开设计,为使用者创造更多的富有趣味性的空间,带给使用者不同的空间感受才是建筑的主要目的。

在设计过程中,空间以及细节的处理也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知识。

由此看来,我们还有很多知识要学。

作为一名建筑学子,我们不应只停留在此,还应将目光放的更宽广些,比如关注文脉,生态,可持续等,跟上时代的步伐,做有生命力的建筑。

最后,送给正在努力中的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