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预测与规划

教育预测与规划

教育预测与规划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二章
1、人口的发展动态:人口的增减和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迁移而引起的变动状态
2、人口统计学:研究一定历史条件下人口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的一门学科
3、教育发展与人才需求的预测规划都是建立在人口统计的基础上的,只有对人口的状态、结构、分布和动态有足够的认识并对人口统计资料作全面的分析,才能保证教育预测规划方案具有客观和正确的前提
4、人口数:人口统计中一个最基本的指标,是指一定时点和地理范围内人口的数量
5、人口构成:根据人口分析的目的而进行的分组。

它有人口自然、社会经济、地域构成
6、人口自然构成包括人口的性别和年龄构成
7、人口性别构成:一定时间和地理范围内男女构成的状况。

性别构成=(男性或女性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性比例=(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8、人口的年龄构成:某一地理范围内的人口在各年龄组的分布状况,一般用各年龄组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来反映
9、出生率:反映一定时期某一范围内出生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

出生率=(年内出生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或年中人口数)×1000‰
10、死亡率:反映一定时期某一范围内死亡的人口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

死亡率=(年内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或年中人口数)×1000‰
11、迁移率:反映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人口迁移变化程度的相对指标。

有迁入率、迁出率、总迁移率和净迁移率。

净迁移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迁入和迁出人数之差/该时期平均总人口数)×100%
12、人口自然增减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13、人口增减率:一定时期内由于某一地区人口的自然增减和迁移而导致的人口数增减与人口基数的比值。

人口增减率=(报告年人口数-基年人口数)/基年人口数×100%
14、人口预测:对未来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期和测定
15、人口预测的形式:探索性预测、规范性预测、警告性预测
16、常用的教育输入方面的人口统计指标有:党龄前儿童数、小学适龄人口数、初中人口数、高中人口数等
17、毛入学率=不论年龄大小的在校学生人数/适龄总人口数×100%
18、净入学率=适龄在校学生人数/适龄总人口数×100%
19、常用的净入学率有总净入学率、各级学校净入学率、每一年龄入学率
20、每一年龄入学率是某一特定年龄在校学生数和这一年龄总人口数的比。

这一人口统计指标是教育预测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
21、常用教育过程方面的人口统计指标有:升级率、合格率、优秀率、增长率、复读率、辍学率
22、复读率=复读学生人数/全体学生装人数×100%
23、辍学率=中途退学学生人数/学生总人数×100%
24、常用教育输出的人口指标有毕业率、升学率、就业率、识字率等。

成人识字率是指15岁以上识字人数占年龄组人数的百分比。

受教育程度是指25岁以上完成或正在接受初等以上教育人数占25岁以上人数的百分比
25、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对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入学率,教师和学生的比例也都有深远的影响
26、进行教育规划和预测时应考虑的经济因素有(一)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资本和人力投入量的多少。

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国家和个人用于教育投资的资金量就会相
应提高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意味要进一步加速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加大对劳动者的培养力度因而需要增加对教育的酱和人力投入量。

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高时要注意自然条件和资金条件(二)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主要是指产业结构,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经济结构决定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金投入的配置,同时折射出劳动就业的结构和机会,也为确定教育结构提供了机会(三)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指社会物质的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的组织形式
27、虽然教育的经济特性是多方面的,但其基本特性是培养劳动力,也就是教育具有投资与消费的双重经济特性。

各行各业劳动力的培养,已就业劳动力技能的提高和知识的更新,都是通过教育的产出所体现的在教育通过对劳动力的培养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又需要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投入,资源投入的要素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28、教育投资:将资金投入到教育领域中,用于培养后备劳动力和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以便获取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29、一个人接受教育投入越多,教育使他具有知识技能也越多,从而能够争取到一个较好职业,获得较高劳动报酬
30、现代学校教育特点a、能大规模培养劳动力b、能高效率地培养劳动力
c、能高质量的培养劳动力
d、能更深入的培养劳动力
31、教育也是一种消费。

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资料的过程,教育一方面并不直接提供较好的职业和丰厚的报酬,而只是为社会带来潜在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许多国家教育发展都在某一历史阶段中被看成是一种社会服务,由政府或福利机构提供条件,使广大群众能获得一定文化知识和一定劳动技能。

教育不仅具有消费的经济性质,而且还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巨大的消费潜力
32、教育效率=教育产出/教育投入
33、检测教育效率需要借助经济学的四个基本术语外部有效性(反映教育系统能否成功的完成目标的质量指标)内部效率(反映教育系统内部生产单位产品所用资源的指标)外部生产性(反映个体或社会从教育输入中所获得的最终利益的指标)收益率用来评估某级(类)教育结学生个体或社会带来经济收益的一种指标
34、政治中的核心问题是政权的阶级性质,也就是国体;其次是政治体制问题也就是政体
35、政治体制对教育的制约a、政治体制决定了教育的管理体制b、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对教育有很大影响。

一方面教育民主的发展体现了教育管理的民主化,即扩大地方办教育的自主权,另一方面教育民主的发展将促进教育决策的民主化,即能建立有效的教育民主决策制度
36、政治对教育的要求a、培养政治所需的人才b、传播政治文化。

37、政治文化:社会成员在一特定时期内对政治行为、政治过程、政治体系乃至政治各个方面的认知和情感总和。

政治文化的传播途径有传媒引导、家庭传递、学校教育和教会熏陶。

学校教育是传播政治文化最有效的途径
38、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a、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相互结合b、现代科技发展促使经济全球化c、促进了社会智能化。

现代科技发展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它不只是减轻或替代了人的体力,而是替代或延伸人脑的部分职能,是一场智能革命,是人脑的一次解放
39、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影响a、引起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种类和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更新b、对教育内容有很大影响c、促使教育手段现代化d、扩张了教育时限
40、科技发展对教育的要求a、要求教育加强基础学科和基础理论教学b、要求增加c、要求提高人才素质d、要求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一方面科技工作的主力军主要来自高等教育,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也是从事科学研究,开发高新技术的前沿阵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