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7章-《世界经济史》-马工程学习资料
第7章-《世界经济史》-马工程学习资料
市政设施并不总能满足需求
19世纪的伦敦街头
城市病及其治理:以住房问题为例
恩格斯根据1840年英国威斯敏斯特两个教区的统计数字说明, 当时5366个工人家庭中四分之三只有一个房间,男女老幼 挤在一起。
19世纪9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时,伦敦五分之一以上的 人口居住条件是一间屋住2个人以上。1891年每间房屋的人 数已经下降到5.68人,“过分拥挤”的人口比例下降到 10.9%。1911年,英国实现工业革命几乎半个世纪的时候, 2个人同住一间房的比例仍相当可观,一般在10%~30%。
在过去的200年里,实现了工业化 的国家人均实际收入增长了10倍 到15倍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马尔萨斯”词条
1.1 经济增长的新含义
马尔萨斯陷阱
• 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 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 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
1800年英国纺织厂
以简单分工协作
为基础的手工工场
城市行会手工业 及手工作坊
集中的手工工厂 使用机器
工厂制度形成
(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
农村家庭手工业
包买商、分料到户制
分工 深化
技术 创新
管理 冲动
1.3 生活水平与生活观念的改变
收入方面:
① 总量上看,1750年到1850年,英 国人均国民收入提高很快,但劳 动力所得份额却相对下降,人均 食品消费指数停滞
浇有蛋黄酱和番茄酱的英式炸鱼薯条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炸鱼薯条“词条
第二节 城市化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
2.1 工业化与城市化 2.2 “城市病”及其初步治理 2.3 城市与农村的矛盾
2.1 工业化和城市化
19世纪和20世纪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地区正好是工业革 命爆发的地区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正 向关系
1855年时事插画描绘科学家麦可·法拉第捏著鼻向泰晤士之 父递上一张白卡纸,让祂亲身了解泰晤士河水质,戏虐他 投稿泰晤士报呼吁市民要正视泰晤士河的恶劣卫生问题。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伦敦大恶臭”词条
பைடு நூலகம்
2.2 城市病及其初步治理
初步治理: ① “模范住宅”运动; ② 整治城市排水系统 ③ 提倡个人卫生保健运动 ④ 革新医疗手段
1.3 生活水平与生活观念的改变
支出方面:
① 工业化时期,穷人将收入的大 部分用于食物支出,富人则能 够把大部分收入用于个人服务 、教育、娱乐、奢侈品和旅游 等消费。
② 随着工业化的深入,英国恩格 尔系数普遍降低,食物的影响 也提高了。
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住房条件 得到改善和提高。
生活观念出现了重大改变:人 成为了机器的附庸
① 农村生产食物以及原材料, 城市提供服务业。
② 农村生产的初级产品收入弹 性比较低,工业品则具有较 高的收入弹性。
③ 由于农业对收入增长缺乏弹 性,对农产品相对需求下降 。再加上农业部门劳动生产 率上升,农村就业下降,人 口不断向城市涌入。
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导致的劳动生产 率提升是城市化的决定性因素,谷物 进口、交通改善也对城市发展有积极 作用。
1801年曼彻斯特地图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Manchester“词条
2.2 城市病及其初步治理
城市病:
① 地价上涨,住房奇缺;
② 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
③ 大部分城市没有排水系统, 卫生条件恶化导致瘟疫流行
② 广大劳动者在工业革命初期付出 了生活水平下降的代价,直到工 业革命后期才部分享受到了工业 革命的成果
③ 在结构上看,地域性收入差距扩 大,工业化给城市和工业区带来 的财富大于给农村带来的财富
恩格斯1845年3月完成第一部重要著作《英国 工人阶级状况》,关注到了英国产早期产业工 人的遭遇。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恩格斯“词条
• 具体见Feinstein(1998),Allen(2001),Clark(2005)等。
1.2 工厂制度的建立
手工工场:从分料到户制到集中的 手工工场制
阿克莱特——“工厂制度之父”
蒸汽机的使用突破了工厂设立地点 的限制
工厂制度以其强大的竞争力,逐步 取代了手工作坊,使社会生产方式 彻底变革:工厂内部,劳动分工和 专业化发展;工厂管理向科学化过 渡;销售部门在产量扩大的情形下 ,越来越重要。
• 西欧人口的增长速度到了十七和十八世纪,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美国 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现代经济增长》一书中,将1750年到1950 年的人口增长与1000-1750年每两个世纪的人口增长进行比较,指出: 1000-1650年,每两个世纪人口平均增长略高于20%,不足1750-1950年 人口增长的十分之一,即使在1750年前的两个世纪(1550-1750年)中, 人口总增长也仅为60%左右 。
• 因此,人类既有巨大的人口,又有人口增长的高速度,只是近来的事情。
工业革命后,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成为世界经济中十分显著的现象
• 10世纪前后伊斯兰世界的繁荣与中国宋朝的经济繁荣等并未导 致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在工业革命出现 之前的世界上任一地区(局部地区,比如中国明清时期的长三 角地区,以及公元10世纪前后的伊斯兰世界以及地中海贸易时 期的意大利沿海城市等)的经济繁荣并未导致人均收入的持续 增长。这些地区新出现的经济繁荣通常伴随着稍后人口的巨大 增长,从人均收入持续增长的角度来看,最终未能突破马尔萨 斯陷阱。
“模范住宅”运动。这个运动由建筑商乔治·皮鲍迪和悉 尼·沃特娄发起。由于在伦敦中心不可能人人自己有一幢 房屋,因而,他们开始建造一种成排的杂院房屋。这种房屋 以较低的租金出租给低收入者。他们的成功引起人们的效 仿,在伦敦工人区建造了一排排的这种模范房屋。
2.3 城市与农村的矛盾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二元经济 问题。
第二篇 近代世界经济的形成
第七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第一节 工业化和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
• 1.1 经济增长的新含义 • 1.2 工厂制度的建立 • 1.3 生活水平与生活观念的改变
1.1 经济增长的新含义
工业革命之前的“马尔萨斯式增 长”
工业革命以后,人均收入的持续 增长成为了世界经济史中十分显 著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