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牧草——紫花苜蓿栽培技术一、紫花苜蓿栽培技术1、选择适宜地块尽管苜蓿的适应性很广,适合在各类土壤中种植,但要想优质高产,就应按苜蓿的生长习性和适应性去选择理想地块。
要选择在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杂草少、土壤酸碱度为中性或微碱性、含盐分不超过0.3%、集中连片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地块上种植。
要旱能浇,涝能排,特别是要防止积水,因苜蓿连续浸泡24小时将成片死亡。
不能重茬种植。
2、精细整地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苗较弱,早期生长缓慢,整地要精细,要做到深耕细耙,上松下实,以利出苗。
针对我县南部洼地土壤特点,上茬作物收获后要进行深耕、旋耕,深度20-25厘米,耕后要进行晾晒,然后耥平无土垡,再用钉耙耙平地面,播前要进行一次镇压,以便播种时能够控制播深。
在播种之前还要镇压,以便在播种之后容易控制覆土深度。
3、选择适宜品种在土壤条件好,9月上中旬播种的水浇地上,建议选择金皇后、皇冠、爱菲尼特、牧歌等美国品种,这几个品种生长快,一年可以割四到五茬,但是对水肥要求都比较高;水肥条件较差,播期较晚的地块建议选择阿尔冈金等加拿大品种。
建议选用进口种子,进口种子纯度高、成熟度好,经过检疫,没有检疫性病虫害。
4、搞好种子处理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最简单的办法是白天摊开暴晒,夜间再将种子转到阴凉处,并经常加一些水使种子保持湿润,2~3天后种皮开裂就可以种植了。
另一种方法是变温处理,将苜蓿种子置于60℃的温水中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晒干备用。
一般豆科作物根系中有一些棕黑色的瘤状物,这是它们同根瘤菌共生而形成的根瘤,能够将空气中的氮素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物质,但在没种过苜蓿的土地上往往数量很少,需要接种,接种后苜蓿产草量明显提高,并可以提高苜蓿的质量,增产效果可持续两年。
接种方法很简单,每公斤苜蓿种子用10克根瘤菌剂充分混合,尽可能使每粒种子都均匀粘到菌剂就行。
应当注意的是根瘤菌因为是活菌,不能同杀菌剂同用,存放时避免阳光直射。
机械播种的种子,播前每公斤种子加7~10公斤过筛细砂,混匀待播。
5、施足底肥苜蓿一次播种多年收获,因此在种植苜蓿之前应该施足底肥。
首先要施足有机肥,但必须是腐熟的有机肥,没有腐熟,不能使用。
一般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
其次要施足速效性化肥,一般亩施纯氮4~6kg,速效磷6kg以上,速效钾6kg以上。
另外在我县南部洼地,土壤普遍缺少锌、锰和硼这些对苜蓿生长有重要作用的元素,所以在底肥中应该加入适量的微肥。
6、适期科学播种(1)种植模式:采用林草间作模式,速生林行距8米,株距2米,行间种植苜蓿播幅7—7.4米。
(2)播种期:苜蓿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如温度、降雨、风速等)、土壤水分条件、杂草状况、轮作制度等,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能否掌握好最适宜的播种时间,将直接影响到苜蓿的出苗率、保苗率,也是苜蓿基地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
适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产的土壤温度为10—25℃,土壤中要有足够的水分,大致为田间持水量的75—80%,并且疏松透气。
苜蓿的播期一般分为春播、夏播和秋播3个时期。
①春播: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顶凌播种。
此种方法要求在土壤进行冬灌且春季墒情好的情况下进行。
②夏播:播种期在6月中旬至7月底。
此时气温高,雨水多,幼苗生长快,但同时病虫害、杂草也多,严重时会缺苗断垄,因此夏播一定要注意土壤耕作质量,要防治病虫害、清除杂草,要尽可能避开播后遇暴雨或暴晒,一般前茬为收获较早的瓜类作物,播种苜蓿后无灌水条件而靠降雨出苗的田块采用此时播种。
③秋播:为了保证苜蓿在播种当年能安全越冬,播种时间一般最迟不能超过初霜前的40天,一般掌握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播种为宜,最晚不能晚于9月30日。
此时正值雨季之后,土壤墒情好,温度适宜,杂草生长势减弱,适于播种。
一般前茬为瓜类、早玉米等作物收获后种植苜蓿的田块最为适宜。
据外地经验: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春夏秋三个季节均可播种,但以秋播效果最好,最为经济。
(3)播种量:苜蓿播种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苗的长势、草丛的密度以及苜蓿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要求苜蓿出苗后亩苗数在35—45万,播种量应根据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与土壤情况等因素确定。
一般采用的播种量为1—1.5公斤/亩。
(4)播种方法:苜蓿的播种方法分为条播、撒播和穴播(穴播只用于繁种田)三种。
①条播:一般采用机械或人工按着一定的间距将苜蓿分行条播,也是苜蓿种植中最常用的播种方法,一般行距15—25厘米,最好是20厘米。
其优点是成苗率高,通风透光好,也便于中耕除草、施肥灌水和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产草量的提高。
春播一般播深2—3厘米,播后镇压;夏播、秋播播深为1—1.5厘米,不能超过2厘米,播后镇压,靠灌水或降雨出苗。
②撒播:用人工或机械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整好的地表,然后用钉耙耧一遍或轻耙覆土,随即镇压。
夏播和秋播可采用此方法,播后靠灌水或降雨出苗。
苜蓿在播种时,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求下种均匀,播种后要求镇压,利于土壤保墒,同时可以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种子很快吸水萌发和出苗。
(5)造好底墒或浇好蒙头水有灌溉条件的耕地,2月中旬至9月上中旬均可播种,但以秋播最佳,我县南部洼地土壤质地粘重,易干旱板结,秋播后要立即浇蒙头水,并且要浇足、浇透。
二、紫花苜蓿田间管理技术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灌溉、中耕除草和病虫害的防治等。
合理而科学的田间管理是苜蓿优质高产的基础,也决定着草地的使用寿命。
1、及时追肥由于肥效的原因,在每割过一茬之后,要进行追肥,主要是追磷钾肥,速效磷每亩6kg,速效钾每亩7kg以及部分微肥。
条播的苜蓿开沟施入,撒播苜蓿均匀撒在地表,追肥后最好再浇一次水,以防止阳光照射,肥料挥发,造成浪费。
如果不能浇水,则要根据天气预报和经验在下雨之前抓紧施入。
2、适时浇水苜蓿是深根植物,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度可达2—6米,能吸收深层土壤水分,一般土壤田间持水量在35—85%之间,苜蓿可以正常生长。
但苜蓿又是一种需水较多的植物,一般水浇地苜蓿产量比旱地苜蓿产量可提高一倍以上。
在苜蓿的整个生长季内,有条件的能灌水1—2次,将会使苜蓿的产量大幅度提高。
生产上一般第一水为冬(冻)水,在11月中下旬土壤夜冻昼消时灌水,有利于苜蓿的越冬和返青;灌溉第二水在5月中旬第一茬苜蓿收获后,天气干旱、没有降雨时进行灌溉。
苜蓿田灌水的方法有漫灌、喷灌、滴灌,喷灌、滴灌可节水50%以上。
灌溉量因土壤及条件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每亩(667m2)每次灌水30—80方。
3、科学除草杂草不但影响苜蓿的产量,同时也降低苜蓿的质量,所以杂草防治是苜蓿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具体的防治方法:如果在种植前地里杂草较多,播前先用“农达”等灭生性除草剂处理一次。
在播种前要进行深耕。
对杂草来说,尤其是一年生的杂草,尽量防止杂草形成种子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在杂草种子成熟前及时刈割是很有效的杂草防治方法。
播种要避开杂草高发期,尽量采用秋播。
播后苗前,或者是收割后如果还有杂草,建议在杂草高度不到5cm时用苜蓿专用除草剂处理。
常用的专用除草剂有豆草除、苜豆保、普施特等。
施用方法见除草剂说明。
4、除治病虫害在不同的气候下,病害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是不一样的。
应用抗病品种和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是减少病害的主要方法。
轮作可以减少通过土壤传播的病害发生,早期刈割也可以控制一些病害,科学的管理可以增强苜蓿的抗病能力,也是防治病害的一种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苜蓿霜霉病防治:波尔多液用0.5:1:100喷雾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药液需7~10日喷施一次,视病情连续喷施2~3次。
苜蓿白粉病防治: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1000倍液喷雾或40%灭菌丹800~1000倍液喷雾或20%粉锈宁乳油3000~5000倍液喷雾。
苜蓿锈病防治:增施磷钾肥和钙肥,适当施氮肥;发病草地尽快刈割;发病初期喷施20%粉锈宁乳油1000~1500倍液。
杀虫剂能控制大部分害虫,但必须注意避免在苜蓿上的药物残留量,避免影响家畜的身体健康。
5、抗涝排水抗涝排水:苜蓿不耐水淹,在生长过程中遇涝会造成烂根而大量死亡,因此在多雨季节应及时注意抗涝排水。
6、其它管理在苜蓿生产期间,要严禁所有家畜进入田间,以防带病传染。
7、收割晾晒苜蓿的收获对苜蓿干草质量的影响最大,也是苜蓿加工的第一步,在实行苜蓿优质优价的收购标准之后,收获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种植者的利益。
(1)苜蓿的收割收割的时期应控制在现蕾期至盛花期之间,其中在现蕾期收获的苜蓿的质量最好,建议选择现蕾期收割苜蓿。
刈割次数,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水肥条件,产量不同,收割次数也不同。
一般春播苜蓿当年收割两次,夏播苜蓿当年收割一次,秋播苜蓿当年不收割。
从第二年开始,如果管理科学,每年可以割3~5茬,每隔25-30天收割一次,第一茬在5月上旬收割。
延迟收割降低苜蓿干草品质。
苜蓿刈割最后一茬应在入冬前25~30天结束,否则将影响苜蓿越冬和来年返青。
收割的留茬高度,太高影响当年的产量,也不利于来年返青,而留茬太低则影响苜蓿越冬。
建议割草机收割时,留茬高度在5cm—7cm,收割时最好用切割压扁机械,以保证干草品质质量。
(2)苜蓿的晾晒在苜蓿晾晒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晾晒的时间要尽量的短。
二是,在晾晒的末期要使苜蓿各个部分的含水量尽量一致。
三是,翻草、搂草、聚堆、打捆尽量在苜蓿还很柔软,不易掉叶、不易折断的时候进行。
水分含量到17-20%时,可拣拾打捆。
四是,防止雨、露淋湿和阳光下的暴晒。
紫花苜蓿的种植技术在国家提倡退耕还林、还草之机,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大面积推广种植优质牧草,以加快草业发展,保证畜牧业的稳定生产。
紫花苜蓿作为高产优质牧草,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的特点,是首选的牧草之一,熟练掌握它的种植技术,对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和农民增收至关重要。
1、整地地要求深耕、耙细、耱平、播种层紧密,掌握好适耕期,一般黏壤土含水量在18%--20%,粉砂壤土在20%--30%时为最佳适耕期,生产中常把10--20厘米土层的土,用手捏成团土团落地马上散碎,这时作为合适的整地时刻。
结合深耕施足基肥,一般亩施农家肥4000--5000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或普通磷肥50千克。
种子的纯净度和发芽率要求在80%以上。
播前对种子进行清选和出芽率测定。
土壤墒情不好时,播前对土壤进行一次镇压。
苜蓿一年四季都可以播种,但早播扎根深、抗旱,第二年返青早;晚播扎根浅,不利越冬。
一般以春天也就是四月中旬、秋播七月中旬到八月上旬为最好,夏季应该在雨后抢墒播种。
2、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混播、间播几种方法,一般条播深度一致,出苗整齐,便于田间管理。
紫花苜蓿撒播时,每亩1千克籽种,条播每亩0.7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