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方案乙豫字第***号*****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建设单位:公路管理局编制单位:*****有限公司2012年2月目录1综合说明 (1)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2项目前期进展情况 (1)1.5项目区概况 (3)1.6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4)1.7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防治分区 (4)1.9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及主要工程量 (5)1.10水土保持监测概要 (6)1.11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成果 (6)1.12结论与建议 (7)1.13方案特性 (8)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 (10)2.1方案编制的目的与意义 (10)2.2指导思想 (10)2.3编制原则 (11)2.4编制依据 (12)2.5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 (16)2.6设计深度与设计水平年 (16)3项目概况 (17)3.1地理位置与交通 (17)3.2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17)3.3项目特性 (18)3.4项目组成与总体布局 (19)3.5材料来源、施工力能及防治责任 (26)3.6施工工艺及方法 (28)3.7拆迁安置及专项设施迁建 (29)3.8工程占地 (29)3.9土石方平衡及流向 (30)3.10主体工程投资估算及施工进度 (33)4项目区概况 (35)4.1自然环境概况 (35)4.2社会经济状况及土地利用状况 (38)4.3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38)5.1主体工程的选址(线)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42)5.2主体工程推荐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44)5.3对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工程的分析评价 (47)5.4结论意见 (50)6 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52)6.1防治责任范围确定依据 (52)6.2防治责任范围 (54)6.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54)7水土流失预测 (56)7.1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 (56)7.2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和预测方法 (57)7.3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59)7.4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影响与危害 (63)7.5预测结论及指导性意见 (64)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66)8.1防治目标 (66)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67)8.4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 (73)8.5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及工程量 (93)8.6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95)8.7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 (97)9 水土保持监测 (99)9.1监测目的与原则 (99)9.2监测标准 (100)9.3监测范围、分区、时段 (100)9.4监测内容、方法、频次 (101)9.5监测方式和手段 (103)9.6监测点位布设 (107)9.7监测设备 (107)9.8监测机构 (109)9.9监测程序 (109)9.10监测制度 (110)9.11水土保持监测成果的上报制度 (110)10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14)10.1投资估算的编制原则和依据 (114)10.2投资估算 (115)10.3效益分析 (124)11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129)11.1组织领导与管理 (129)11.2完善后续设计 (130)11.3严格执行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制度 (130)11.4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制度 (130)11.5落实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131)11.6加强施工管理 (131)11.7做好竣工验收工作 (132)11.8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 (132)12结论及建议 (134)12.1水土保持方案总体结论 (134)12.2建议 (135)12.3要求 (136)1综合说明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公路改建工程,为***市境内主要干线公路省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域交通的大动脉。
其改建符合省市交通规划,对于完善**市西南部地区及***市公路网主骨架、提高公路通达能力;扩大**市西南部对外开放、开发***市区域旅游、矿产资源,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项目沿线地区及**市的经济发展、使沿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该工程又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和河南省委、省政府“东引西进”的发展战略,紧抓基础建设机遇,加快公路交通设施建设项目的决定,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把公路建设的切入点放在提高公路等级、改善服务条件上,力求使**市交通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1.2项目前期进展情况2012年7月,****接受业主的委托编制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2013年2月完成编制工作。
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已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制,其他有关工作也均在进行中。
2013年8月,**市公路管理局委托我公司编制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成立项目组,组织技术骨干人员,于8月上旬前往拟建项目区进行外业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
外业调查结束后,进行资料整理和内业工作。
项目组对可研报告等设计文件进行了认真研究,针对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并估算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工程量及投资等,于2013年9月上旬编制完成了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
1.3方案编制要素(1)方案编制深度:本方案编制深度为可行性研究阶段。
(2)设计水平年:本方案水土保持设计水平年为2016年。
(3)方案服务期:本项目属建设类项目,其方案服务期为2.4年,即从2014年4月的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2016年10月结束。
(4)执行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与目标按照《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名单》的划分,项目区属于豫晋陕接壤有色金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该项目属建设类项目,其水土流失防治标准采用国家级一级标准。
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为: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6%、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达到90%、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8%、林草覆盖率达到26%。
1.4项目概况公路设计标准为省二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60km/h,局部盘山路段为40km/h。
全线最小平曲线半径为60m。
本项目路基宽度为8.5m,路面宽度8m。
路基横断面布置为:0.75m(硬路肩)+2×3.5m(行车道)+0.75m (硬路肩)。
路拱横坡:行车道为2%,路肩为3%。
全线主要构造物有平交10处,新建桥梁8座,涵洞18道。
全线计价土石方总量为849507m3,沥青砼路面为162902.86m2(不含桥长1007m);防排水圬工总量89321.60m3。
项目共需人工420185工日,主要材料需要量为:水泥27610吨;沥青1972吨;碎石145446立方米;砂115254立方米;钢材2934吨;生石灰4092吨。
本项目由主线路区(含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平交工程等)、弃渣场区(6个)、施工生产生活区(5处)及施工便道区四部分组成,工程总占地66.23hm2,其中永久占地59.82hm2,临时占地6.41hm2。
项目土石方开挖方量147.74万m3,填方48.76万m3,弃方98.98万m3。
工程总投资1.7469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869.39万元,资金由上级部门补助和地方自筹两种方式解决。
项目初步计划于2014年4月开工建设,2015年10月竣工并正式通车,总工期19个月。
1.5 项目区概况***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气温季差很大,冬夏相差40℃以上,3月中下旬,气温最不稳定,月差常达10℃以上。
历年平均气温13.7℃,全年无霜期216天,冬夏长,春秋短,通常旱多涝少。
年平均降水量606mm,主要集中在6~9月,占85%,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1.6m/s。
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粉土、粘土、碎石土及砂卵石。
植被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植被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蔬菜等。
项目区位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内的豫晋陕接壤有色金属开发监督区。
根据《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项目区地处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北方土石山区,土壤容许侵蚀量为200t/km2.a。
项目区全部处于***市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
项目区土壤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侵蚀形式主要有溅蚀、面蚀和沟蚀,以轻度侵蚀为主、局部有强度侵蚀,项目区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值为768t/km2.a,属轻度侵蚀。
1.6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主体设计推荐线路为省道安虎线原有的线路,无比选方案,本方案同意主体设计采用原有线路方案。
通过对可研报告设计的建设方案进行水保分析,本方案认为该建设方案,基本符合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和设计理念,即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和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土地和植被,项目可行。
通过对线路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水土保持分析,本方案认为主体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在总体上符合水土保持的设计理念和要求,对主体设计中所缺少的或不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本方案将予以补充和完善。
1.7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防治分区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88.17hm²,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66.23hm2,直接影响区面积21.94hm2。
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将项目建设区域划分为4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即主线路区、弃渣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及施工便道区。
1.8水土流失预测结果(1)项目建设扰动、破坏原地貌66.23hm2。
(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44.94hm2,均为林草地及荒草地。
(3)弃渣(土、石)总量98.98万m3;剥离表土66599m3。
(4)造成土壤流失总量3737.42t,其中新增土壤流失量2398.12t。
新增土壤流失量中施工期1796.19t,自然恢复期601.93t。
(5)建设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是损坏土地资源、威胁路基边坡安全稳定、对道路沿线地表植被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通过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段为施工期,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主线路区、弃渣场区存土场区和施工便道区。
1.9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及主要工程量各防治分区水保措施及主要工程量汇总详见表1-1。
表1-1 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及主要工程量表表1-1 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及主要工程量表(续)1.10水土保持监测概要监测时段分为施工期与植被恢复期两个时段,监测区域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的4个工程区。
监测方法主要采用地面定位观测法、动态观测法现场调查和巡查相结合的方法。
根据各分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路基边坡、路堑边坡、弃渣场、施工便道、施工生产生活区以及剥离表土临时堆放场地,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进行监测,共需布设22个监测点。
1.11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结果1.11.1水土保持投资估算本项目水土保持措施总投资为790.18万元,其中主体已列水保投资196.02万元,方案新增投资594.1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