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茶道文化介绍

日本茶道文化介绍

日本茶道文化介绍
众所周知,日本的茶道虽起源于中国,但因日本文化追求极致的特点,使得日本茶道拥有了丝毫不逊于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日本茶道的历史要追溯到唐代。

是由日本的遣唐使、留学僧及去日华僧传入日本。

15世纪,村田珠光和尚在参禅中悟出“佛法存于汤茶”的道理,从而开创了崇尚自然朴素的茶风-草庵茶,他也成了日本茶道的开山
鼻祖。

其后武野绍鸥对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将和歌理论
融入其中。

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修则将茶道推向平民。

之后又
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茶道。

茶室茶客
茶室不仅讲究室内的布局与装饰,也要求室外环境的静雅。

茶客入茶室前要净手,进茶室要弯腰脱鞋,以表谦逊和洁净。

入室后要
心无杂事,正襟危坐,虔诚受教。

茶人
身着和服的茶人先打开绸巾擦茶具;用开水温热茶杯,倒掉水,
再擦干茶碗;又用竹刷子拌沫茶,并斟入茶碗冲茶。

茶碗小而精致,
一般使用黑色陶器。

献茶前先献上点心,以解茶的苦涩之味。

献茶礼仪
茶主人跪着,轻轻将茶碗转两下后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客人献茶。

客人则双手接过茶碗,轻轻转上两圈,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献茶人,并将茶碗举至额头,表示还礼。

礼毕分三次喝完,即三转茶碗轻啜
慢品。

饮茶时嘴要发出吱吱响声,以表对茶的赞扬。

饮毕,客人要
说吉利话,特别要赞美茶具的精美、环境布局的优雅及感谢主人款待。

如今在日本不仅能体验传统的茶道,从采摘茶叶开始的体验之旅在日本年轻人中正逐渐风行。

花个周末去产茶大县-静冈县采采茶、
体验一下茶道,再顺便领略一下富士山风情,真是不亦乐乎。

茶道有繁琐的规程,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
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
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

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热情相送。

◎煮水
地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
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
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

建水:废水的储水器皿。

◎茶罐
枣:薄茶用的茶罐。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而后低温烧制)成的茶碗。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

◎茶室
为了茶道所建的建筑。

大小以四叠(塌塌米)半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称做“广间”,小于四叠半者称作“小间”。

水屋:位于茶室旁
的空间,用来准备及清洗茶道具。

安乐庵流、怡溪派、上田宗个流、有乐流、里千家流、江戸千家流、远州流、大口派、表千家流、织部流、萱野流、古石州流、小
堀流、堺流、三斋流、清水派、新石州流、石州流、宗旦流、宗徧流、宗和流、镇信流、奈良流、南坊流、野村、速水流、普斋流、
久田流、藤林流、不白流、不昧流、古市流、细川三斋流、堀内流、松尾流、三谷流、武者小路千家流、利休流、薮内流。

看了“日本茶道文化介绍”的人还看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