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二)作业(1)

外国文学(二)作业(1)

外国文学(二)一、名词解释:(有笔记的看笔记,书上有的参看教材)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初形成,并在整个中后期占据欧美文坛统治地位的一个波澜壮阔的文学流派。

它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文学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的优良传统,不满于主观幻想、抽象抗议和空洞追求的浪漫主义文学。

因这一时期的大多作品具有对现实秩序强烈的揭露和批判色彩,高尔基提出用“批判现实主义”称呼这个思潮和流派。

特征:第一、真实地描绘客观现实,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第二、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第三、对社会罪恶的强烈批判精神。

发源于法国,代表作家司汤达、巴尔扎克、哈克。

自然主义文学: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学思潮,发源于法国,以科学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艺术理论,特别强调以真实为描写目的,在客观地对外在现实(包括现实生活)进行真实描写的同时,更注重对人性、对人的机体进行冷静的真实描写。

代表作家左拉唯美主义:19世纪后期流行于西欧(英法)的一种文艺思潮,是法国作家戈蒂耶在《莫班小姐》序中提出的。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提倡超越现实、无功利的纯粹美,否定文艺的道德意义和社会教育作用,致力于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认为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完美,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能力和范围。

代表作家法国诗人戈蒂耶,英国作家王尔德和佩特。

威塞克斯小说:19世纪英国作家哈代最重要的长篇小说都属于“人物和环境小说”。

这类小说都以他的故乡多塞特郡,即小说中的威塞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统称“威塞克斯小说”。

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后小农破产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观念的虚伪性。

社会问题剧:指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创作的,以重大问题剧引发讨论,在剧尾不直接下结论,也没有任何暗示的剧本,他常采用追溯法和讨论的手法,把问题带到作品中。

四大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象征主义:从浪漫主义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文学思潮和派别,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

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

一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20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特征: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

代表作家:瓦莱里、里尔克、宠德、叶芝和艾略特。

表现主义: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后蔓延于欧美的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

始于绘画,后波及文学。

提出艺术“不是现实,而是精神”“是表现,不是再现”的口号。

通过主观幻觉、梦境和错觉,以及扭曲变形等手法来表现生活。

表现主义文学流露出一种普遍的抽象化倾向,作品往往具有浓厚的象征意蕴。

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奥地利的卡夫卡;戏剧的代表:美国的奥尼尔。

超现实主义:起源于法国,代表作家有布勒东、阿拉贡等。

超现实主义者认为,理智、道德、宗教以及日常经验都是精神活动的桎梏,只有无意识、梦和精神错乱才是真正的精神活动。

故作家必须开发人的心灵深处的秘密及梦幻世界,以达到绝对的真实,即所谓“超现实”,主张无意识写作、自动写作。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重要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是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艺术特征:“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

代表作家是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纳。

解冻文学:源自爱伦堡中篇小说《解冻》。

在苏联的50 年代出现一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家作品。

在这之前,斯大林旪代的坛大都是歌颂文学,宣扬“无冲突论”,造成了公式化、概念化、粉饰生活、回避矛盾的状况,并粗暴批判一些触及现实的的作家作品。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胆地表现生活矛盾和冲突以及黑暗面。

《解冻》一书结尾有“你看,到解冻的旪节了”的句子,因此西方评论界认为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旪代已经结束,将这股新的文学潮流称作“解冻文学”。

自然派:“自然派”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别称。

果戈理的创作使这一文学流派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

许多青年作家追随果戈理,他们的创作真实地反映生活,揭露了农奴制的腐朽黑暗,描写了下层人民的苦难命运,表达了劳动人民要求变革社会的愿望。

别林斯基从理论上论证了自然派文学批判现实的倾向。

存在主义文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学流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产生于法国,战后盛行于整个西方世界。

基本主题是揭露世界和人的存在的荒诞性,肯定人的“存在先于本质”,表现人在荒诞、绝望中的精神自由和自由选择。

代表作家:法国萨特、加缪和波伏瓦。

荒诞派戏剧:是欧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有影响的戏剧流派,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从法国兴起,随后逐渐在欧美各国流行,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它的全盛阶段。

1961年,英国评论家马丁·艾思林在《荒诞派戏剧》一书中,正式将其命名为“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主要代表作家包括贝克特、尤涅斯库、品特、·阿尔比、阿尔蒂尔·阿达莫夫、让·热奈等。

“荒诞派”戏剧的思想内容:表现“非理性”的世界和“非人化”的人1.人与世界的荒诞关系是荒诞派戏剧的一个主题。

在荒诞派戏剧中,世界显得冷酷、陌生、不可理解,根本原因在于取消了一个基本前提,即资产阶级理性。

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足荒诞,人际关系表现为互相隔绝、孤独、陌生的荒诞状态。

3.物质生产的畸形发展,使人本身异化为物的奴隶。

物压迫人、主宰人、人与物的隶属关系的彻底颠倒。

4.人与自我的关系也呈现出荒诞状态。

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

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点:提倡“纯粹戏剧性”。

“戏剧结构就是要剥去非本质的东西,要更多的纯粹戏剧性”。

1.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严谨缜密的戏剧结构和戏剧冲突,戏剧中往往充斥着零乱、破碎、难以理解的舞台形象。

(反情节)2.没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人物多是干瘪、枯萎的木偶式的角色,是某种类型人物的抽象代表,而不是具体的“这一个”。

(反人物)3.戏剧常带有似真似梦的虚幻色彩,情境设置大多具有不合情理、不合逻辑的特征。

(非逻辑)4.没有连贯的语言,戏剧道白常常是陈词滥调,唠叨絮语,思维混乱、语无伦次的杂凑,不合语法结构的句子。

(反语言)新小说派: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新小说派其实就是“反传统”小说,传统就是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传统。

,力求探索新的小说领域,创造新的小说表现说法和语言,创造了一种不是以反映现实生活为目的、没有塑造典型人物、没有故事情节甚至取消了标点的怪诞小说。

代表作家:格里耶、萨洛特、布托尔、西蒙。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

因弗里德曼编的《黑色幽默文集》而得名。

黑色幽默信奉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人类社会的荒谬、混乱和神秘莫测,以及与环境的不协调,并以夸张到荒诞程度的幽默手法来嘲讽社会和人生,表现人类的灾难、痛苦和不幸。

它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从而产生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喜剧效果,因而有“绞刑架下的幽默”、“大难临头的幽默”之称。

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

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境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魔幻是工具、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用魔幻的东西将现实隐去,展示给读者一个循环往复的、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相混合,客观事物的空间失去界限的世界。

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

内容上,取材于拉丁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反映本地区广大人民的贫苦和落后状况,具有反帝、反霸、反殖、反封建的倾向。

艺术上,它采用多种方法将残酷的现实与奇异的幻影结合起来,将现实变为神话、梦幻或荒诞,作品中的人物仿佛是梦中人。

迷惘的一代:一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

所谓“迷惘”,是指他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

“迷惘的一代”尽管是一个短暂的潮流,但它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确定了的。

以海明威、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等为代表,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冰山原则:“冰山原则”四要素:简约凝练的文字(电报式语言或电文体——圣经笔法);鲜明生动的形象;丰富含蓄的情感;深刻冷峻的思想。

“卡夫卡式”: 20世纪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人们称之为“卡夫卡式”。

在思想上,卡夫卡接受了存在主义学说,反映了世纪情绪,表现了人的孤独与恐惧,表现了荒诞世界和异化主题。

其艺术风格:悖谬;象征;譬喻或者寓言;荒诞;梦幻;怪诞;神秘性;多义性——多元阐释;自传性;朴素性:“圣经方式”的笔法,形成了冷峻、简洁、素朴的风格。

二、要求掌握的经典作品(作品内容、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双城记》《罪与罚》(主题思想)陀思妥耶夫斯基1、:大学生拉斯科利尼科夫2、主题:小说通过对彼得堡下层人们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对地主、资产阶级的痛恨,主张忍耐,顺从,皈依上帝,包括法律上的罪与罚、理性上的罪与罚、宗教道德上的超人哲学。

《复活》托尔斯泰1、主人公:聂赫留朵夫2、创作特点:深刻的心理描写《复活》通过强烈的对比和讽刺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批判色彩《复活》具有浓厚的政治性和作家的思想自传色彩《静静的顿河》(主题思想与人物分析)肖洛霍夫1、主题:①通过描写哥萨克在两次战争(一战和国内战争)、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中的历史,揭示“顿河地区社会各阶层的居民由于战争和革命而在日常生活习俗、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理中所产生的巨大变化”,又揭示“卷入1914-1921年间所发生的各种事件的最强烈漩涡中的个别人的悲剧命运。

”②表现个人、群体在重大历史关头的人生选择。

哲学意义:人在两难困境中的抉择。

2、葛利高里形象分析:“一个摇摆不定的人物”。

情感上的惶惑和政治上的动摇。

在感情上,他始终徘徊于婚姻和爱情之间,在妻子娜塔莉娅和情人婀克西妮娅之间摇摆不定。

在政治立场上,他摇摆于布尔什维克党和沙皇政府之间。

《玩偶之家》1、易卜生,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社会问题剧的创造者,“现代戏剧之父”。

易卜生,挪威,以戏剧闻名世界;安徒生,丹麦,以童话闻名世界;都是北欧最有影响力的作家。

2、创作阶段:第一阶段,浪漫主义历史剧,具有历史性和哲理性的戏剧以及抒情性极浓烈的诗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