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演变史
柯达当年推广盒式相机的 广告语,今天仍然非常适用: 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 我们来做。如今,摄像头能帮 助用户做的事情,早已不再限 于一张照片了!
(资料选自:pingkwest)
E-mail文化传播网
顾客花25美元购买柯达盒式相机 后,只需按下快门。待拍完100张底片, 再花费10美元寄回柯达,由工厂冲洗、 印制并装帧,即告完成。
由于盒式相机的傻瓜式操作及低成本, 柯达取得巨大成功,以至于伊斯曼把1881 年成立的“伊斯曼干版公司”改名为“伊 斯曼柯达”。
1900年,柯达又推出售价仅1美元的 勃朗宁盒式相机,自此照相机成为大众 消费品,大众摄影时代来临。
2012年,一代相机巨头柯达宣布破产重 组。目前摄像头已成为手机标配,单反相机 仍被专业工作者青睐,而传统的相机公司已 转变成科技公司。目前抖音、快手等App依 仗的也是手机摄像头普及的红利。
目前,手机摄像头已不仅限于拍照功能 了。2017年苹果iphone X 引入了3D人脸识 别,以后和Google等又相继推出AR开发套件, 摄像头变成了虚拟和现实融合的入口,而在 Google lens和Google翻译里又变成了图像 识别器。
1969年,阿帕网(ARPANet)投入 运行,其相关技术成为后来互联网的 基础。而互联网则极大地改变了大众 使用相机的习惯和目的。
1975年,伊斯曼柯达公司的史蒂文.塞尚 基于CCD发明了全球第一台数码相机,但只 能黑白成像。其实,这也是使柯达开始走向 衰落的产品。
1976年布莱斯.拜耳发明了以其名字命 名的拜耳滤色器,使用了由红绿蓝过滤器组 成的马赛克布局,这使得采用单个CCD或CMOS 光传感器就能拍摄出全彩色图像。
另一方面,宝丽来公司于1948年推 出世界上第一台即时成像相机Polaroid, 开创了“拍立得”系列相机。
可以说柯达让摄影平民化,而宝丽 来则让摄影即时化、分享化。
数码相机和手机的萌芽:1969年贝尔 实验室的Villard S.Boyle 等人发明了电 荷耦合元件CCD,能将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 信号,奠定了数码相机的基础。
手机之父马丁.库帕
1973年第一部手机Dyna TAC在摩 托罗拉实验室诞生。这标志着无线通 信时代的开始。
上世纪90年代,数码相机仍是柯达的 天下。但由于没有设计和生产机身的能力, 最终败在了尼康和佳能脚下。
手机摄影时代:2000年,夏普在日本的联合运 营商J-Phone(现在的软银移动)推出全球首款拍照 手机J-SH04。其摄像头只有11万像素,没有自动对 焦和闪光灯。这开启了手机拍照的大门。
35年后,柯达又推出了经典的彩 色胶片柯达克罗姆(kedakchrome), 推动摄影进入了彩色时代。
1985年6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刊登的著名封面《阿富汗女孩》,正 是用柯达克罗姆胶片拍摄的。
1963年柯达推出革命性的傻瓜系列相机 Instamatic,可方便打开后盖更换胶卷,并 具有自动曝光功能。消费者操作完全“傻瓜 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共销售了6000 万台,成为柯达最赚钱的产品。
让摄影变得轻便,并走向大众的人 是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 )
1880年,伊斯曼尝试用透明材料作 为曝光底片,并于1884年发明了世界第 一款胶卷底片。1888年还推出一种傻瓜 式的盒式照相机。
伊斯曼给自己的相机和胶卷起名为“柯达”, 因为其声音就像相机快门的声音。1888年在纽约 刊登的广告: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 来做,从此柯达盒式相机和胶卷正式推向市场。
以后的几年里,手机摄像头的分 辨率不断提高,例如2012年诺基亚的 808 PureView就达到了4100万Instagram,图片编辑软件 Snapseed等一众影响了数码摄影的App.
2010年是手机摄影和数码相机的一个 重要转折点。这一年Iphone 4发布,通过 软件操作界面和优化算法,让用户的体验和 成像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他Android 厂商也跳出像素之争,进一步改进镜头、 处理器,优化算法。
182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利用日光蚀 刻法拍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存世的照片: 《窗外风景》。照片曝光达8小时。
为了改进曝光时间,尼埃普斯与舞 美设计师达盖尔合作改进技术。1839年发 布了达盖尔摄影术,这是人类历史上摄 影技术真正的开端。
达盖尔:《巴黎寺院街》,世界上第一 张被售出的照片
随后50年间,诞生了湿版和干板工 艺,但整套摄影设备非常笨重。马车是 湿版摄影法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