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工程穿越河道顶管专项施工方案XX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写:审核:批准: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一、工程概况 (1)二、地形地貌及气候 (2)三、现状河道附图 (3)第二章施工方案 (4)一、施工组织 (4)二、施工工艺流程图 (5)一、)测量放线 (6)二)围堰的施工方法 (7)三)污水沉淀的处理措施 (9)四)便道施工 (10)五)管道顶进 (10)六)围堰的拆除 (11)七)河堤的拆除 (11)八)河堤的恢复施工 (12)第三章质量保证措施 (15)一、组织保障措施 (15)二、思想保障措施 (15)三、技术保障措施 (16)四、安全保证措施 (17)第四章、雨季的工作安排 (17)第五章施工现场环保措施 (20)一、施工期内主要环境污染因素特征 (20)二、主要环境影响的控制 (21)三、防汛措施 (21)管道穿越河道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1.本工程 XXXX,因地铁站点的实施需主要迁改并还建武青北路及培风东路D600、d1000污水管道DN1200、D1600雨水管道。
将对地铁实施有影响的既有管线进行迁改。
因地铁站点污雨水管线迁改的实施需穿越河道污水顶管穿越河道段共计D1200mmm污水管道长16米(WA1~WA2,WA6~WA8)采用围堰施工,雨水顶管有2处(Ye1~Ye2管径d1200mm,Y6~Y7管径1600mm)的出水口位于河道内,在施工雨水出水口时均采用半幅围堰施工,围堰采用麻袋装土,污水管道围堰长度96米。
雨水Ye1~Ye2管径d1200mm围堰长度为:18m,Y6~Y7管径1600mm围堰长度为17m.围堰上口宽米,高3米。
土袋尺寸:。
预留2根Φ1000导流管道。
导流管道共计139m.~WA2污水顶管段的河道共计8米宽,为保证河水畅通,采用半幅围堰施工,待左侧管道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右侧河道施工,施工时严格按照河道管理要求施工。
雨水出水口施工时均采用半幅围堰施工,需破除河堤米宽左右,待雨水口施工完后,按照原样恢复河堤。
3.本工程污水管道埋深6米左右,根据实际测量数据显示,本次施工的污水管道管顶与河底板高差为100cm,根据各方对现场的调查情况,经研究决定,河道内采用中间填土,外侧加土袋围堰的施工方法,因此主管采用顶管施工,顶管工作井兼做污水检查井。
污水顶管穿越的土层主要为粘土,该土层分布稳定,厚度较厚,土质较差,施工易受扰动,容易造成施工掌子面开挖失稳,这是施工的难点。
穿越河道下方顶管施工中必须采用有效措施防止在顶管施工过程中,河水侵入掌子面,导致管内塌方及不安全隐患,同时加强施工监测,减缓顶进速度,必要是采取注浆等加固措施保障施工安全。
(见下图)~WB8该段采用顶管施工,顶管管径为800mm,该段的河道边线距离本次顶管的污水管中心约1米,由于现在正值汛期,在施工该处管道时为确保施工安全,先在河道里面安装3~4排D1000~1200的波纹管,确保河水畅流。
(见下图)二、地形地貌及气候降水量: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 毫米,其中,降水量达1000毫米。
年内降水量变化呈单峰型。
最多月出现在8月,月降水量为199~255毫米;最少月普遍出现在1月,月降水量为毫米。
春季降水量(3~5月)为~毫米,占全年的15~22%;夏季降水量为~毫米,占全年的50~60%;秋季降水量为~毫米,占全年降水量17~25%;冬季降水量为~毫米,占全年降水量4%左右。
由此可见,3~5月份的降水量比较大,目前正属于汛期施工河道管道。
三、现状河道附图1、现状河床宽度8米,河水水深左右,河堤深度为4米左右。
雨水管道埋深为:米左右。
出水口为门字式出水口需人工拆除河堤宽度为米左右,高度为4米。
见现状河道图D1200mm雨水管道出水口D1600mm雨水管道出水口D1200mm污水管道穿越河道现状图如下第二章施工方案一、施工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安排:在人员安排上,我项目部以利用工程项目部管理人员的班底,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重点安排1~2名经验丰富的施工员作为施工管理负责人,同时安排项目部安全、质量、材料、资料等部门人员协同管理。
人员组织机构二、施工工艺流程图本工程WA1~WA2、WA6~WA8、WA7~WB8、Ye1~Ye2、Y6~Y7顶管施工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均采用土袋围堰施工。
施工流程 1、施工工艺流程:围挡施工、便道施工、施工用水用电→测量→便道施工→围堰施工→顶管施工→恢复河堤→拆除围堰→清理场地。
一、)测量放线(1)、放样测量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测量,具体实施过程为:根据点的坐标值,计算出所需放样的点位坐标。
然后在平面控制点上支设全站仪,后视另一控制点,将测站点,后视点,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全站仪,利用全站仪的坐标放样功能放样所需桩位。
(2)、施工定线污雨水管道中线控制点以控制网导线点直接放样,放样后按规范埋设固定标志、中线控制点测设完毕后,将其串联成附和导线形式的中线,并进行线路中线测量,线路中线用Ⅱ级全站仪施测,水平角观测器测回,边长往返观测各一测回,线路中线采用严密平差,平差后的最弱横向中误差控制在±20mm之内,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大于1/20000,管线施工测量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
二)围堰的施工方法1、围堰土源筑土围堰所用的土采用河道附近土。
装袋所用的土为不渗水的粘土,需从外面购买。
2、围堰尺寸填土围堰顶高程:按规范要求为最低河床以上,迎水面边坡按1:1填筑,并铺厚塑料薄膜用做止水层,背水面边坡按照1:填筑,堰体顶宽.3、土袋围堰分为枯水期和丰水期两种施工方案,枯水期背水面、迎水面、顶面土袋围堰厚度米,丰水期背水面、迎水面、顶面土袋围堰增加至1米;目前正值丰水季节。
4、围堰土袋排放土袋要均匀整齐的叠好,放置平稳,分层错峰叠放,避免通缝,上下两层踩实,确保不会漏水,每袋装土量为土袋容量的1/2-2/3,袋口绑扎牢固,(详见附图)。
5、在围堰内外侧采取抽水及全新麻袋填筑,同时保证河水一侧贯通,不至于河水漫过围堰,在河道两侧各预埋1根的d1000的波纹管道,在围堰内开挖2个集水坑,用Φ100mm的污水泵进行排水,便于抽干河水。
在进行河道段顶管施工时,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及地下水位上涨对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全部工程施工按照“全面同时开工,从污雨水管道工程的敷设重点领先,污雨水水管道顶进工程等紧跟的原则,充分利用空间、时间,实施工序交叉平行流水作业,科学管理均衡施工,为按期投入生产创造条件。
6、围堰施工时,密切注意上、下游河水的水位变化,准备6~8台污水泵,随时准备抽倒河水。
7、围堰施工注意事项1)填筑堰堤的材料采用抗渗性能较好的土,以利阻水、减少漏水、渗水。
2)当水深无法正常清淤除杂时,筑土速度不宜过快,尽可能利用筑土把淤泥挤跑。
如果填土直接落在淤泥上,围堰内排水后容易使堰堤发生位移,致使堰堤整体性垮掉,将可能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3)为保证围堰的质量和稳定性、有效抵抗河水的压力,堰堤应筑成向迎水面拱的弧形。
4)围堰的合拢点应选在下游。
5)对紧急情况,备足编织袋、斗车和木桩等应急物资设备;相关管理人员保证 24 小时内能够联系上并随时到场;组织好应急救助队伍等准备工作。
8、安全措施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施工现场安全文明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工程施工生产安全负有直接的领导责任。
牢固树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在工地适当位置设置足够安全标志,在围堰周围要设置围护栏。
配备专职安全督导员,消除事故隐患,做好安全文明三级教育和施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
三)污水沉淀的处理措施1、为保护国家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使污水达到排水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
2、避免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内造成河道水质污染,本工程在施工该段穿越河道的管道时设置集水井,和沉砂池。
污水泵通过排水管将集水井的水直接排在沉砂池中,水经沉淀后排入河道内。
集水井示意图四)便道施工在两侧各施工一条便道,以便材料的运输及顶管土方清运。
五)管道顶进1、施工工序:设备调试试行→下管→管道就位→管道顶进→校正2、顶进长度控制根据本工程地质结构:每次管前挖土和顶进长度均控制在以内,3、管周起挖控制当工具管接触或切入土层质,即可挖土。
挖土自上而下分层进行。
管前挖土的超挖量应视土质条件确定,人工挖土范围在工具管或工具头区域挖土,严禁超出工具管范围超前挖土,以减少管顶土体的垮塌,从而控制超挖量,保证了顶管掌子面的安全。
六)围堰的拆除在管道全部施工完毕后,进行围堰及围挡的拆除,拆除时先拆下游后拆上游的方式。
利用挖掘机由河中向岸边,边挖边拆除,自卸汽车运至指定弃土场,并将施工区域内河道进行清理,对损坏的河堤护坡进行恢复,按照原样恢复绿化带。
七)河堤的拆除1、出水口施工及施工便道修筑需拆除恢复河堤,采用破击锤对河堤进行破碎,由上往下以半米的深度逐渐破除。
河堤拆除的断面图(见下图)河堤拆除和恢复断面示意图八)河堤的恢复施工河堤的恢复完全按照原样进行恢复该河道河堤;以确保整个河堤的美观。
1.条石的选择浆砌石砌筑用石料(主要是条石)选用质地均匀、坚硬、无裂缝、不易风化的石料,石面无风化屑、泥迹、污垢,对所用石料要进行抗压试验,极限抗压强度应在25Mpa以上,条石采用25*25的断面尺寸模数,湿抗压强度均大于20MPa,无通风现象,罩面条石采用峰包条石。
2、砌筑砂浆砌筑砂浆符合原设计要求和设计标号、和易性,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砂浆的配合比须经试验确定,并须征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砂浆必须拌和均匀,其拌和时间自投料完算起,不得少于,一次拌为应在其凝结之前使用完毕;水泥与塑化剂的配料误差不得大于2%,砂的配料误差不得大于5%,水的配料误差不得大于1%。
3、浆砌条石砌筑浆砌体采用人工铺筑法砌筑,砂浆稠度为30~50mm,在浆体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的面,必须留置临时间断处,并砌成斜槎。
浆砌条石应做到:(1)条石基础砌体的第一皮应采用丁砌层座浆砌筑。
(2)条石砌体的灰缝厚度不大于20mm。
(3)砌筑条石砌体时,条石应放置平稳,砂浆铺设厚度应略高于规定的灰缝厚度6~8mm。
(4)条石砌体应上下错缝搭砌,砌体厚度等于或大于两块料石宽度时,若同皮内全部采用顺砌,则每砌两皮后,应砌一皮丁砌层;若在同皮内采用丁顺组砌,则丁砌石应交错设置,其中距应不大于2m。
(5)条石砌体应采用同皮内丁相间的砌筑形式,当中间部分用毛石填筑时,丁砌条石伸入毛石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200mm。
(6)砌筑挡墙应按监理人要求收坡或收台,并设置伸缩缝和排水孔。
(7)浆砌条石挡墙每隔10m设一变形缝,缝宽2cm,缝间用沥青杉板填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