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新版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备考的时候唯一心愿就是上岸之后也可以写一篇经验贴,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这一年多的复习经验和教训。

我在去年这个时候也跟大家要一样在网上找着各种各样的复习经验贴,给我的帮助也很多,所以希望我的经验也可以给你们带来一定帮助,但是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不相同,所以大家还是要多借鉴别人的经验,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坚持到底!时间确实很快,痛也快乐着吧。

我准备考研的时间也许不是很长,希望大家不要学我,毕竟考研的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提前准备还是有优势的,另外就是时间线只针对本人,大家可以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考研规划。

在开始的时候我还是要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你要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想明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你是靠自我驱动,是有坚定的信心发自内心的想要考上研究生,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内心煎熬,在复习的过程中知道自己不断的靠近自己的梦想。

好了说了一些鸡汤,下面咱们说一下正经东西吧,本文三大部分:英语+政治+专业课,字数比较多,文末分享了真题和资料,大家可自行下载。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23)中外文学(823)比较文学概论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03)日语(724)中外文学(823)比较文学概论参考书目为:1.外国文学参考书上下两册2.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3.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杨乃文、乐黛云:《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5.杨慧林、高旭东:《比较文学实用指南》北京大学出版社关于英语复习的建议考研英语复习建议:一定要多做真题,通过对真题的讲解和练习,在不断做题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对于自己不熟练的题型,加强训练,总结做题技巧,达到准确快速解题的目的。

虽然准备的时间早但因为各种事情耽误了很长时间,真正复习是从暑假开始的,暑假学习时间充分,是复习备考的黄金期,一定要充分利用,必须集中学习,要攻克阅读,完形,翻译,新题型!大家一定要在这个时间段猛搞学习。

在这一阶段的英语复习需要背单词,做阅读(每篇阅读最多不超过20分钟),并且要做到超精读。

无论你单词背的多么熟,依然要继续背单词,不能停。

真题是木糖英语的真题手译,把阅读真题争取做三遍,做到没有一个词不认识,没有一个句子不懂,能理解文章的主旨,每道题目选项分析透彻。

完型填空的考察重点就是词汇辨析,逻辑关系,固定搭配和语法等。

完型一般放在最后一步做,所以时间有限,不需要把文章通读一遍,只要把握首句,即文章的中心大意,不要脱节文章主题意思即可。

做题的时候多联系理解上下文,精读空格所在句,根据前后的已知信息寻找相关的线索去选择合适的单词,所以建议大家练习完形填空要注重思路和寻找文章的线索。

另外,要注重固定搭配与常见词组,完型填空常常和搭配有关系,平常应当多积累一些固定搭配,在考试的时候就能节省更多时间,而且记忆词组和搭配在作文、阅读、翻译中也起很大帮助。

完形填空一共20题,练习时尽量控制在20分钟内完成。

翻译考查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按照英语语法结构拆分长难句,准确、通顺翻译汉语的能力。

翻译主要考点包含对三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从句翻译的考查以及对一些特殊句型如强调句,倒装句等的掌握。

练习翻译题最好要写出来,不要认为在脑子里过一遍大致意思就行了。

你现在分析的越明了,后期读文章的速度和翻译的准确度就会越高。

新题型要求大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上的联系,理解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对诸如连贯性、一致性等语段特征有较强的意识和熟练的把握,并具备运用语法知识分析理解长难句的能力。

新题型主要考查三大题型:七选五,排序题以及标题匹配题。

不同的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也有所不同(需要大家在做历年真题的基础上自己慢慢总结做题技巧)。

尤其是七选五题和排序题,是对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综合测试,因此在要难度上远远高于标题匹配题,大家有必要对真题中此类题型多练习,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新题型重点练习方法和思路,无需全文通读理解。

暑假这段时间很重要,因为还要复习专业课,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真正体会到了时间就是金钱,所以大家一定要给自己做个计划表,具体到每一天,严格执行,充分利用好暑假(这时候基础阶段学得好的同学很幸福的)。

当然,复习到这个时候,你的英语复习重点依然是单词、阅读,学英语最重要的是单词,千万不要到了最后,反而忽视了单词,背单词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重点!保证阅读能达到中上等水平的同时,你需要增加你的附加分了。

什么意思呢?翻译和新题型其实提高起来比较快,这段时间就是要好好突击下这两块的题目。

下面我再说一下两门专业课的复习方法。

一、专业课复习:我刚开始是根据其他学长学姐的建议,将复习分为三轮。

第一轮5月中旬到7月,第二轮8月到10月,第三轮11月到12月,我的两门专业课是同步进行的,进度快的时候就稍微协调一下。

但我个人的感觉是7月结束第一轮太早了,由于自己太注重复习的速度,忽略了复习质量,有一些教材根本没吃透就赶着做笔记,结果是第二轮背诵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问题,一些章节甚至要重新阅读重新做笔记。

因为第二轮背诵是比较快的,但因为很多笔记做的不好,所以中间不得不停下来重新做第一轮的工作,所谓欲速则不达就是这样。

我觉得第一轮在8月中旬结束是比较合适的,慢一点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要高质量的复习。

第一轮:主要是将教材过一遍,并且做笔记。

笔记一定要自己做,别人的笔记只用拿来做个参考,因为对他们来说是好的,但对你不一定适合。

而且做笔记其实是个非常重要的思考过程,能把笔记做好说明对整个书的脉络和结构都掌握清楚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衡量哪些是重点和常考点,这个要结合历年试题,一般情况下考试的考点不难抓,考的都是比较主流的,偏门的比较少。

这样,笔记做完,其实你脑海中对考点也就有相当程度的把握了。

我采纳一个师姐的经验用a 散装纸做笔记,不装订,因为第一轮你对考点的把握肯定会有偏差,在后面你会不断修正和补充前面的笔记,不装订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在中间插页补充。

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后面背诵记忆的时候,你可以把这些笔记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排列记忆,比如说对于中外文学来说荀子的作品鉴赏;《史记》的写作宗旨;杜甫的生平,代表作及文学成就;韩孟诗派的理论主张;晚明的小品和民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等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考点。

另外说一下辅助书目,我用的研教新版的复习资料,他们不仅有相关科目的练习题,还有历年真题的总结,内容方面做得很好,把重难点都进行了标注,还有知识点的梳理,对每个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我觉得还不错。

第二轮:主要就是背诵,对背诵我没有特别的什么诀窍,关于背诵的一些小经验在下面有提到,我是把各种方法都试了一下,因为在背诵过程中,背了就忘是常有的事,我记得我背一些名词概念的时候,背了忘背了忘,再次做题还是想不起来,有些概念甚至都还像是第一次见,当时就崩溃了,但后来还是咬咬牙继续重复。

所以对于这样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记忆,如果今天背了什么知识点,在今天睡觉前或者是下次再背的时候先把今天背的东西复习一遍,再过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之前背过的,不要隔太长时间,重复的间隔时间越长就忘得越干净。

只要坚持住,在背的过程中也不断重复,就一定会有效果的。

尤其是中外文学这些比较琐碎的知识点一定要重复翻看,例如这些:亚里士多德的文艺观点、《文心雕龙》对后世的影响;席勒《美育书简》及《论美》的文艺观点;杜甫律诗的成就表现;李煜诗词的本色和真性情的表现、南宋吴文英在语言上的特色等。

第三轮:继续背诵,总结,补充。

这个时候你已经对考点非常熟悉了,也知道哪些是考试的重点哪些是不常考的,甚至有了自己的看法,所以可以多参考指定书目以外的资料,提炼和综合出多种观点以备作答。

这时候可以按照题型的方式去整理笔记,整理出来再次背诵,这次相对来说主要整理的就不是单纯的知识点了,知识点应该是你之前做的工作,而现在这个主要是针对于你答题方式的积累,当你具备了完整的答题体系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应对考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答题速度自然也会提高,如果一旦出现考场上遇到不知道如何答的题就可以按照自己总结的套路进行答题。

另外对于大纲没有提及的知识点,考的非常少,一般来说不会考大纲没有的知识点,但是在进行复习时还是将这些内容都看看,因为看到所有的知识点可以帮助你搭建整个知识脉络,有助于理解知识点的深刻内涵,当然这些不是重点,只需要做简单了解即可。

在这里谈一下关于文学素养的问题。

因为很多考文学方向的师弟师妹总是担心自己文学底蕴不够或者没有文学天赋,我可以给大家打一剂强心针。

师姐是四大名著一本都没看完过的人,而且写作水平也很差,所以一开始复习我也有跟大家一样的担心。

但是复习下来,发现即便是文学这种主观性比较强的东西也可以具体的方法来提。

对于一些开放性的大题而言自然需要开放性的思维,这是你平时积累的过程,而所谓对文学的悟性也是可以大量阅读来得到提升,在空闲时候多看一些相关的文章,提升自己的感觉,在做题的时候只需要根据套路来就可以了,当然这样的分数就相对来说比较平常,而对于小题而言多是背诵的知识点,只要认真背了就没问题。

关于专业课的难度其实没有重要的区分界线,有的人可能擅长背诵,而有的人擅长理解,所以每一科对于个人而言难度系数也是不同的,我感觉比较文学概论就比较难,其他三科成绩都很好,唯独这一门分数低。

而专业课题型的改变也是有的事情,对此不必惊慌,要知道大家都一样,但是话说回来不管怎么考知识点肯定都是书上存在的,例如: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等研究。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

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张双向阐发研究。

所以考研的学弟学妹们也要做好题型和出题方向变化的心理准备,这种情况还是相对比较少的。

那么,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呢?如果出的题目你之前见到过,知道其大致所指但不知道具体的细节性内容,那么就用联想法尽量引申。

也就是说,就是当你做不到对某一名词进行直接而清晰的阐述时,就通过与该词有关联的其他有效信息来解释它。

可以把这些相关信息整理成完整的书面语,适当地予以补充,并加入自己的见解。

这样做的话,即使对题目不是特别熟悉,也不至于没话可讲。

另一种情况处理起来就比较粗暴了,对于压根没见过题目,实在不知道怎么写就先跳过把,毕竟再想也是浪费时间,遇到完全不会的题目我是建议直接跳过,不要浪费时间,因为想也想不出来啊……不过有时间还是要写一些相关的知识点。

比较文学概论的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