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3 急诊医学及急救技术试卷(三)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A型题]1.反映早期休克比较敏感的指标是()A.血压 B.脉搏 C.皮肤温度 D.意识 E.尿量2.糖皮质激素的抗休克作用应除外()A.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 B.增加心排血量,降低外周阻力C.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D.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E.促进垂体β—内啡肽的分泌3.神经毒类毒蛇咬伤后所致呼吸衰竭最佳治疗为()A.及时清理伤口 B.大剂量呼吸兴奋药 C.血液透析D.机械辅助通气 E.血浆置换4.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的作用有()A.使肺泡扩张,减少肺泡气压伤 B.增加肺内分流,提高动脉氧分压 C.增加肺泡通气量,增加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D.提高肺顺应性,增加功能残气量 E.降低呼吸作功,增加心排血量5.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要慎用洋地黄的原因是()A.减慢心率 B.降低血压使组织灌注不足 C.加重肺淤血,使缺氧更明显 D.增加心肌耗氧,加重心肌缺氧 E.增加心室壁张力,使心肌收缩力增加6.下列哪种情况属于急诊血液透析的禁忌证()A.BUN>30mmol/L B.Cr>908μmol/L C.血钾>6.5mmol /L D.严重酸中毒 E.休克7.混合毒类毒蛇咬伤后最危险的情况是()A.呼吸衰竭 B.急性肾功能衰竭 C.心力衰竭 D.DIC E.败血症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下述哪项错误()A.应针对病因积极治疗 B.应尽量提高吸氧浓度,以纠正呼吸窘迫 C.严格控制补液量 D.尽量予晶体液以维持血容量基本正常 E.类固醇激素应早期大量使用9.对心搏骤停的成人患者施行首次电除颤时一般除颤电能为()A.<200J B.200J C.300J D.360J E.>360J 10.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发生昏迷应尽早给予()A.高压氧治疗 B.高流量氧治疗 C.鼻导管吸氧D.脱水降颅内压 E.盐皮质激素11.机械通气潮气量的选择常用()A.5mL/kg B.10mL/kg C.15mL/kg D.20mL/kgE.25mL/kg12.男,25岁,1天前突起畏寒发热,体温达39.8℃,并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左胸刺痛放射到左肩部。
体格检查:左肺呼吸音低,无哕音。
为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A.血常规 B.血培养 C.心电图 D.X线胸片E.痰涂片.13.女,60岁,突感心前区疼痛,血压70/50mmHg,经用右旋糖酐40、多巴胺、间羟胺等处理后血压仍不升,中心静脉压18cmH2O,四肢厥冷且发绀。
应给予以下哪项处理()A.硝普钠 B.去甲肾上腺素 C.西地兰 D.异丙肾上腺素 E.速尿14.神经—体液活化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响下述哪项错误()A.心肌收缩活动增强 B.心肌耗氧分压增加 C.β受体上调D.心室肥厚扩张 E.心肌细胞凋亡15.肺动脉栓塞患者血清酶学检查时下列哪项增高一般不明显()A.CK B.CK-MB C.AST D.LDH E.ALT16.在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时,心源性肺水肿是否出现取决于下列哪种因素()A.肺动脉压(PAP) B.心排血量(CO) C.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D.心排血指数(C1) E.右心房压17.男,56岁,因急性腹痛诊断为“急性肠梗阻”,人院时血压60/40mmHg。
急诊处理原则是()A.非手术内科保守治疗 B.立即外科手术治疗 C.积极内科治疗,病情好转后择期手术治疗 D.积极抗休克,血压稳定后紧急手术 E.边抗休克边手术治疗18.多发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感染或败血症 B.脏器破裂 C.脏器衰竭 D.出血E.骨折19.下述疾病中最易导致休克的是()A.急性阑尾炎 B.急性胰腺炎 C.胆道感染 D.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E.脾破裂出血20.现场急救时对扎入体内的异物应按下述哪项处理()A.立即将扎人体内的异物拔出 B.将露出体外的异物外端去除后包扎 C.将扎人体内的异物消毒后缓慢拔除 D.将扎人体内的异物与身体一并包扎固定 E.将扎人体内的异物与身体皮肤缝合固定[B型题]问题21—23A.利多卡因B.电复律C.异丙肾上腺素D.人工心脏起搏E.体外除颤21.急性心肌梗死产生的室性期前收缩治疗方法是()22.终止室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方法是()23.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常首选()问题24—27A.纳洛酮B.亚甲蓝C.解氟灵D.安易醒E.亚硝酸钠24.急性苯二氮草类中毒()25.急性亚硝酸盐中毒()26.急性阿片类中毒()27.急性氰化物中毒()问题28—29A.控制性氧疗B.中等浓度氧疗C.高浓度氧疗D.高压氧疗E.机械辅助通气28.心肺复苏后短期内使用()29.急性左心衰所致的肺水肿使用()[C型题]问题30—32A.瞳孔缩小B.瞳孔扩大C.两者均可D.两者均否30.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过程中可有()31.阿片类中毒可有()32.阿托晶中毒可有()问题33—35A.辅助通气B.控制通气C.两者均可D.两者均否33.急性左心衰者呼吸困难可用()34.心搏骤停患者抢救过程中可用()35.胸、腹部手术后预防肺不张可用()[X型题]36.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有()A.意识丧失 B.大动脉搏动消失 C.反射消失D.瞳孔散大 E.呼吸停止37.下述有关ARDS的治疗哪些正确()A.积极有效地治疗其基础疾病 B.积极纠正组织器官的缺氧C.及早使用利尿药,以改善肺水的异常分布 D.提高血浆胶渗压减少肺水肿生成 E.尽早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防止肺纤维化发生38.PEEP治疗ARDS的有利作用有()A.降低吸氧浓度 B.减少肺内分流 C.改善肺的顺应性D.减少呼吸肌作功 E.增加心排血量39.使用橡皮止血带止血时应注意的事项哪些正确()A.使用后要记录上止血带的具体时间 B.持续绑扎不得超过1 小时 C.上止血带位置应远离伤口 D.每隔1小时应至少松解止血带1次 E.松带时要做好防止出血的准备40.机械辅助通气的作用有()A.纠正严重呼吸性酸中毒 B.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C.减少肺内分流 D.缓解呼吸肌疲劳 E.预防术后肺不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休克发生后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_________。
2.心脏停搏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3.多发伤中可迅速致死又可迅速逆转的3种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机械通气时使用反比通气有利于肺泡复张和气体弥散,有类似_________的作用。
5.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刺激宿主触发_________的结果。
6.阿片类急性中毒后可出现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联征表现。
7.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为_________。
8.SIRS时由于物质代谢的变化使机体具有应激状态的特点,即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标“+”,错误的标“-”)1.低血容量性休克发生后首要的治疗措施是纠正休克发生的原因。
()2.急性心力衰竭由右心梗死引起者,治疗的主要措施是溶栓、缩小梗死范围。
()3.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为12小时。
()4.心搏骤停的主要依据是意识丧失、反射消失。
()5.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心电图典型改变为SⅠQⅡTⅢ。
()6.张力性气胸患者抢救的首要措施是气管插管、上呼吸机。
()7.临床诊断急性肺损伤和ARm应以排除左心功能不全所致低氧血症为基础。
()8.NF—kβ通过激活细胞因子连锁反应及其他促炎症介质的生成,对急性炎症反应起主导作用。
()9.新鲜创伤的伤口应尽可能予以急诊清创。
()10.颅内压增高时往往伴有体循环血压降低和脉搏增快。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心脏性猝死2.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3.反常性高碳酸血症4.休克指数5.肺梗死五、问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简述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
2.试述脑死亡的诊断要点。
3.试述胃肠道毒物清除的方法。
4.试述机械辅助通气的适应证。
5.试述S1RS发生的一般过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E 3.D 4.D 5.D6.E 7.B 8.B 9.B 10.A 11.B 12.E 13.A 14.C 15.E 16.C 17.E 18.E 19.E 20.D 21.A 22.B 23.C 24.D 25.B 26.A 27.E 28.C 29.A 30.C31.A 32.B 33.D 34.B 35.A 36.ABDE 37.ABE 38.ABCD 39.ABDE 40.ABCDE二、填空题1.补充有效循环血量2.心室颤动心室停顿心脏电—机械分离3.通气障碍循环障碍未控制的大出血4.PEEP5.炎症过度反应6.呼吸抑制昏迷瞳孔缩小7.6小时8.高代谢低白蛋白血症三、判断题1.- 2.- 3.- 4.+ 5.-6.- 7.+ 8.- 9.+ 10.-四、名词解释1.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疾病或意外的伤害因素造成心搏突然停止而引起的死亡。
2.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是指细菌感染、创伤、休克等损伤,使机体产生的可引起免疫功能降低和感染易感性增加的内源性抗炎症反应。
3.反常性高碳酸血症:是指成功复苏后,因呼吸停止或呼吸抑制而蓄积在肺前血管床和组织的二氧化碳转至血液循环而未及时运至肺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高。
4.休克指数:是指脉搏与收缩血压的比值。
5.肺梗死: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和(或)其分支引起急性肺循环功能障碍并伴有肺出血或肺坏死的临床综合征。
五、问答题1.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常用“胸泵”机制和“心泵”.机制来解释:(1)“胸泵”机制:是指胸外心脏按压时胸膜腔内压增高,胸内大血管、左心室等受到基本相同的胸膜腔内压而将血液挤出。
因胸腔人口处大静脉的压陷与颈静脉瓣的作用阻止了血液的反流,加之动脉壁较静脉为厚、管腔相对较小,抗血管萎陷的能力大于静脉,因而保持开放,按压时血液只能从动脉向前流动,主动脉压明显增高,推动血液向胸膜腔外大动脉流动。
按压放松时,胸膜腔内压回复到按压前,静脉受压松解而管腔开放,体循环血液又可从静脉返回心脏,但动脉血受主动脉瓣的阻挡不能回心,部分流入冠状动脉保持心脏供血。
(2)“心泵”机制:是指胸外心脏按压的压力施于心脏,将心脏压向坚硬的脊柱,使心脏内血液被排出而流向动脉,按压松弛后,心脏在恢复原状时将静脉血被动吸回心脏。
胸外心脏按压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主动脉瓣开放,放松时则二尖瓣和三尖瓣开放,主动脉瓣关闭,从而使血液正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