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的理论讲解
职的管理者,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 更广泛地讲,无效率的管理者是指那些未能使企业 的经营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管理者,而另一管理团 队能够更有效地对该领域内的资产进行更有效的管 理。
无效率的管理者理论中还有几点需要注意的问 题:第一,该理论假设被收购企业的所有者 (或股东) 无法更换他们自己的管理者,因此必须通过代价高昂 的并购来更换无效率的管理者。第二,从该理论中可 以得出一个的预测,即合并后被收购企业的管理者将 被替换,但经验表明实际并非如此。一个在相对较短
(一)效率理论 效率理论认为并购活动有着潜在的社会效益,并购
的动因在于通过并购可以获得某种协同效应,即 1+1>2 效应。这种协同效应可来自管理、经营和财务等方面。
1.管理协同效应 管理协同效应理论包含了差别效率理论和无效率 的管理者理论两个分支。
(1)差别效率理论 该理论认为如果 A公司的管理层比 B公司更有效率, 在A公司兼并了 B公司后, B公司的效率便被提高到 A 公司的水平,效率通过并购得到了提高。当一个公 司存在过剩的管理能力,而又不能通过削减人员而 将其释放掉的话,就可以通过并购进入其相关行业, 来利用其过剩的管理能力。但若收购企业不具有被 并购企业所在行业的专门知识,进入其行业就不一 定是有利可图的。同样,对于低管理效率或业绩不
不涉及证券发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并且可能有 优于外部资金的差别税收优势;同时,如果企业 管理者对企业资产的资产价值拥有的信息比外部 投资者要多,并采取有利于目前股东的行动,那 么内部融资就优于外部融资。这样并购后,并购 企业在被并购企业所处的行业中投资的资金成本 就会较低。( 3)由于与外部融资相联系的较高的 交易费用以及股利方面差别税收待遇的存在,构 成了提高公司资本分配效率的条件。公司通过多 样化并购,可以实现从边际利润率低的生产活动 向边际利润率高的生产活动转移。
的期限内进行了多项收购活动的公司,如果只使用 其自身的管理资源或把被收购公司的管理者免职后 雇佣新的管理者,将会面临无法对被收购企业进行 有效管理的困难。因此,若更换不称职的管理者是 主要动机的话,并购活动就不可能集中于少数几家 进行多项收购的企业。所以说并购是为了替换无效 率的管理者的理论难以成为并购行为的合理解释。
佳的企业可以通过直接雇佣管理人员或与外部管理 者签定合同来增加管理投入,以改善自身的管理业 绩。但这往往是不充分的,因为有时一个组织需要 一个有效的管理团队。这样,当低管理效率或业绩 不佳的企业在与高效率的公司合并之后,由于被并 购公司的非管理性的组织资本与收购公司过剩的管 理资本结合在了一起,就将会产生协同效应。该理 论隐含两个假设前提:首先,假设收购公司不能无 条件地释放其过剩的管理资源,其管理层是一个整 体,并且受不可分割性或规模经济的制约,解雇过 剩的人力资源是不可行的;其次,假设被收购企业 不能在相关时段内通过直接雇佣的方式组成一支有
2 .经营协同效应 经营协同效应是通过横向、纵向或混合并购来
实现合并之前两公司单独运营所无法实现的规模经 济。这方面的效应在制造业、化学和医药等行业的 表现较为突出。通过并购,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 低平均成本,提高利润,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或者 是通过并购,使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如 A企业在研究 与开发方面有很强的实力,但在市场营销方面较为 薄弱;而 B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有优势,但在研究与 开发方面能力不足,两企业的并购可以使能力互补。 这里隐含了对某些现存的要素未充分利用,而另一 些生产要素却没有给予足够的投入。
பைடு நூலகம்
此理论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解释并购的动机, 隐含的假设前提是,企业并购行为完全由市场所 导向,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的一切行为及其背后 的动机。但是,由于种种其它因素的制约和限制, 企业行为不能仅仅用唯一的市场变量来解释;同 时,企业目标的多元化也使得企业并购的动机不 能完全用市场竞争来解释。此外关于市场势力问 题,存在着两种意见相反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 为,增大公司的市场份额会导致合谋和垄断,兼 并的收益正是由此产生的。所以,在发达的市场 经济国家里,政府通常会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反对垄断,保护竞争。第二种观点却认为,产业
(二)市场势力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并购的动机是基于市场竞争 的需要:一方面通过并购活动可以有效地降低进 入新行业的障碍,通过利用目标企业的资产、销 售渠道和人力资源等优势 ,实现企业低成本、低 风险的扩张;另一方面通过并购,将关键性的投 入-产出关系纳入企业的控制范围,借助并购活 动减少竞争对手,从而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对 企业经营环境的控制,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获 得长期盈利的机会。
效的管理队伍。然而,如果把这一理论引向极端, 即整个社会只有一家企业(管理层水平最佳的一家) 时,其效率将达到最大化。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因为组织规模的扩大会受企业内部协调和管理能力 所限。加之现实中大量的并购是发生在不同行业的 企业之间,因此差别效率理论不能对并购作出完整 解释。
(2)无效率的管理者理论 从纯粹的意义上来讲,无效率的管理者是指不称
3.财务协同效应 企业通过并购实现的财务协同效应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本成本的降低;二是合并公 司负债能力的提高。合并后,企业的投资活动被 内部化。因为在企业内部通常拥有较多的效率条 件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本成本的降低。 我们可将它们概括为:( 1)如果被并购企业的 破产风险较大、内部资金数量较少,并且规模相 对较小时,其资本成本会较高,而并购企业的资 本成本较低(如拥有充裕的内部现金流量)时, 那么通过并购降低资本成本的可能性将会较大。 (2)由于存在内部资金和外部资金之间的差别 从而提高了投资机会内部化的优越性。内部资金
并购的主要理论
一、基于新古典及行为学派的并购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家从微观经济和市场结构角度,在 将企业视为一个给定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方程的 基础上,认为追求规模经济是企业并购的根本动机。 新古典经济学从利润最大化的传统假设出发,将并购 看作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据此提出了以下 一些理论或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