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供冷供热和自建供冷供热比较

区域供冷供热和自建供冷供热比较

运行费用
主要为供冷供热费用,用户冷热源电费仅考虑循环水泵耗电,耗电的最大头制冷主机已不在单体建筑内。
按商业电费、商业水费运行,由于小型设备效率低,耗电量耗水量均较大。
接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建筑内无冷却塔及热水锅炉,无需补水。
冷却塔补水及热水锅炉补水是占建筑物耗水量很大的比例。
减少运行维护人员,相应人力成本降低。
运维人员的增加加大了用户运行成本。
综合单价主要构成
市政基础设施容量费增加
冷热源主机设备购置及安装费降低
计量冷热费增加
用冷用热量折合成电费降低
板换间设备购置及安装费降低
冷却塔、冷却水系统管网购置及安装费增加
板换间变配电装置购置、安装费及用电报装容量费降低
冷热源机房变配电装置购置、安装费及用电报装容量费增加
由区域供冷供热系统统一提供低温冷水及高温热水,有条件实现低温送风、温湿度独立控制、大温差供冷等多种空调形式,提高室内舒适性。
常规空调方案,空调形式单一
运行管理
区域供冷供热系统规模大,技术要求高,采购要求严格,门槛较高,设备及系统可靠性高。
小容量设备生产厂家较多,技术门槛低,价格竞争激烈,导致质量难以把控。
区域供冷与独自供冷的比较
项目
区域供冷供热方案
自建冷热源方案
项目投资
仅需采购换热器、循环水泵及配套管件,设备造价大幅下降,减少安装费用。
需购置制冷系统设备,如冷水机组、热水锅炉、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等,设备价格昂贵。
冷源部分用电全部不在单体建筑内,主要设备仅循环水泵耗电,大幅减少变配电设备投资。
单体建筑无法与多联供系统结合,为建筑节能认证的加分项少,且需要增加的投资较大。
采用离心式冷水机组、双工况冷水机组、吸收式溴化锂冷水机组,同时结合冰蓄冷和水蓄冷系统等多种制冷形式,充分保障冷源安全可靠性。
单纯电制冷、可靠性及安全性较低。
需要安装的设备少,复杂程度降低,工期缩短。
空调、采暖设备数量多,现场管线协调工作量大,专业化程度要求高,因而工期也较长。
变压器、高低压配电等设备按空调装机容量确定,并购置接至冷冻机房、冷却塔等的电狼,空调用电负荷约占建筑总用电负荷的40%~60%。
用电报装增容减少,用电增容费下降。
用电增容费按报装用电负荷缴纳。
仅设用户还热间,取消制冷机房、锅炉房及冷却塔,变配电房比自建空调减少一半,相应土建成本大幅下降。
土建机房面积包括制冷机房、锅炉房及变配电房,并应考虑冷却塔、风冷热泵等设备带来的荷载造成的土建成本增加。
板换间占地及土建成本降低
冷热源机房及冷却塔占地及土建成本增加
换热间设备维护保养费降低
冷热机房、冷却塔设备维护保养费增加
用电费用水费降低
用电用水费增加(冷却塔及热水锅炉补水量最大)
对用户的影响
无需冷却塔,解放室外空调设备场地,提高利用率,利于建筑造型。
需考虑冷却塔Βιβλιοθήκη 置,占用使用空间,影响建筑立面及景观。
空调冷热源设备仅限于换热间,噪声可控,耗水量少,排污少,对用户影响小。
大量室外空调设备,热污染、噪音及漂水影响,对高层建筑影响更为严重。梅雨季节冷却塔白雾现象难以消除。
先进的区域供冷形式,与热电厂结合实现多联供能源梯级利用,冷站采用余热制冷、冰畜冷等方式,有利于申报绿色建筑、LEED等认证。
冷热源仅为换热器及水泵等,设备种类少、数量小,运行维护工作量少。
冷热源设备包括冷水机组、热水锅炉、风冷热泵、冷却塔等,维护依赖于个设备厂家,冷却塔风机皮带等易损件经常更换。
维护工作量少,管理人员减少。与区域能源公司合作更可以将维护管理工作外包给专业人员。
设备数量、种类多,需要的专业维护人员较多,各类设备需作的运维工作各不相同,工作量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