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剪梅ppt课件二十

一剪梅ppt课件二十


走出诗歌,感悟词风:
朗读以下诗句,说说你所理解的 “婉约”
在落实了教学重点的基础上, 对词风的感悟就水到渠成了。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 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醉花阴》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处, 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审美能力。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 崔雍崔兖》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李璟《山花子》
独上兰舟,飘荡 在湖面上,诗人会想 起什么?
诗人仰望北雁南归,她会想起什 么?
有关鸿雁的诗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结合 链接, 品味 语言
引导学生理解 意象的内涵,从 而深入感悟词人 情感,把握从展 开想象、分析意 象入手鉴赏诗歌 的方法,提高学 生的鉴赏能力和
以词作画,以画悟词
——《一剪梅》课后说课
说课步骤:
1 教材及学情分析
2 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3
说教学方法
4
说教学流程
5
说板书设计
6
说教学反思
说教材
单元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语言,体味诗情;
2.领悟独特的表现手法,进而提高学生对
诗歌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剪梅 词风温婉细腻,语言清丽典雅,又情景 相融,是完成单元目标的很好的教学范 例。
场景进行绘画(时间不够的画,先画草 图),并给图画写图片解说词。 • 2.选优秀的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声 情并茂地朗读图画解说词。
走进诗歌,感悟诗情
走进诗歌,感悟诗情 声音的再次诠释
与第一次的 朗读形成反 差,让学生 感觉到自己 的进步。
假如你就是李清照,日
夜思念远方的丈夫,月满西 楼之时,情不自禁吟诵这相 思之作——《一剪梅》。让 我们对着我们的图画深情背 诵。
2.怎样读出这样的情感? (语气、语调、语速等)
3.多种方式朗读并评价
走进诗歌,感悟诗情
落实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感 悟诗歌语言的能力。
构思图画,感悟诗情:
。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主 持下仔细研读作品,讨论:
1.要画出词人怎样的形象特点 (服饰、神情、动作等)
2.要画出怎样的景色作为背景 来体现“相思之愁”, 并抓住关 键词句来说明为什么这么构图。
突出重点,
板书设计 直观呈现
轻、独
• 词人:孤独
一种、两处
直 抒

憔悴
无计

才下、却上


红藕、玉簟 情

景色:凄凉
雁、月



落花、流水 融
学生作品
红藕残留水中,香味渐渐消了。暑退秋来,冷 骨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意。夜是那么的暗, 四处平静宁人,临水照影,映出一位美妇,眉间 郁郁,凤眸凄清。她轻解绸罗 的裙子,独自伐舟 不知去往何处,水面波光粼粼。只见她凝目远眺, 皎洁月光洒满了西楼上,缥缈如纱的白云中的一 排排大雁是否寄了锦书来。花儿由着 季节飘落消 散,悠悠江水空自流。相思汇聚她的眼中,无需 言语与泪水,她知道他也在远方想念着她。妇人 眉头方才舒展,转念思绪又涌了上来,真是“剪 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 味在心头。” (陈郁郁)
——学生写的图片解说词
学生作品
• 荷花凋零,香魂消散,眼前一片萧瑟之景, 李义山诗说“留得残荷听雨声”,我已不 忍目睹,怎么还忍心去听雨声。轻悄悄地 解下罗裳,换上便装,独自一人登上了兰 舟。对影湖面,面容憔悴,形影相吊。突 然远方传来一阵嬉戏声,好熟悉,是夫君! 连忙抬起头,茫茫湖面,水天相接,空无 一人。不禁泪如雨下,不知远方的你,可 曾知晓?(周玲玲)
一种、两处:
由己及人,互相思念却不能 相见的无奈
• 无计:词人本想用什么来消除忧愁?
思考:‘才下、却上’ 犹如让你看到了 词人怎样的神情?
通过图文结合,将语文能力和美术专 业能力相互促进,在优美的图片解说词 的朗读中感悟了诗歌意境,突破了教学 难点。
• 图文互换,进一步感悟诗境: • 1.小组分工合作,选择最能体现词人情感的
教学设计思路:针对学生觉得学诗歌没用而 专业作品缺乏文化内涵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 学生的专业基础,创设构思图画、绘制图画的 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在品味词的语言、 感悟词的意境的同时来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 从而明白语文课对专业课的作用。
《一剪梅》教学流程:
1.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3分) 2.走近作者,知人论世(5分) 3. 走进诗歌,感悟诗情 (28分) (1)用声音诠释诗歌(5分) (2)用图画诠释诗歌(21分) (3)声音地再次诠释(2分) 4. 走出诗歌,拓展延伸(5分) 5.课堂小结 (2分) 6.布置作业(2分)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 ——杜甫《天末怀李白》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纱》
鸿雁传书代表着思念或归乡的 渴望
满西楼的不仅是月光,还有……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晏殊《浣溪纱》
·
2.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 两不知。——曹雪芹《红楼梦》
·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作 业——图文并茂
让学生再一次仔细揣 摩语言,得到美的感受。 从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和合作精神。
。1
.将给《一剪梅》的配图再加以润色,小 组成员互相修改图片解说词(附在图画
旁)。各小组评出优胜者,在班内展出。
2.给《念奴娇 赤壁怀古》配图,并写上图 片解说词。将两幅图画进行比较,写出 不同点(从情感、意境、语言等)。
学情分析
present
高一学生对词 这种文学形式 已经有一定的 学习基础
不足点:
对诗歌 语言的感悟 能力比较薄 弱
不Ad足d Yo点ur T:itle
对诗歌 学习缺乏热 情,觉得学 了没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品味诗歌清丽自然的语言,提高审美能 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品味的语言的过程中, 把握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的方法。
音乐导入,渲 染气氛,激发 兴趣。
邓丽君用音乐来诠释 诗歌,我们用什么来 诠释?(用朗读和绘 画)
简介李清照生平
出示李清照写于新婚的 词——《减字木兰花》
走近词人, 知人论世
走进诗歌,感悟诗情:
用声音去诠释诗歌
足评以 。价朗
来读 指来 出整 朗体 读感 中知 存诗 在情 的, 不以
1.应读出词人怎样的情感? (在词中找出主旨句)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词人缠绵悱恻的 相思之愁。
单元目标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 分析意象,感悟词人 情感
学生实际
教学难点:领悟意 境,感悟词风,提 高对诗歌的鉴赏能 力。
学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来感知词的内容,来领 悟词人的情感。
鉴赏诗歌的方法:整体感知—品味语言、 分析意象—感悟诗情
中职语文新教学大纲指出“加强教学内容与 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的联系, 创文Th设 在e与 生cu职 活rr业 和en工工t 作作En相中g近的lis的作h 情用te境。ac,”hi帮ng助sy学ll生ab认us识语 Language learning theory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课堂小结: 总结词的内容和情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激发学生学习其他诗词的
兴趣•
• 《一剪梅》让我们认识了一段 美丽的爱情、一份缠绵的思念, 从此我们的心中便有了一个名 字——李清照,那是否接下来, 我们的心中还会出现其他的名 字——苏轼、柳永、辛弃疾、陆 游……让我们用我们自己的方式 去认识他们,爱他们吧!因为他 们,我们的心灵从此会诗意栖居, 我们的绘画会更有灵气。
我的反思:做一个教学的有心人! 1.将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美术专业进
行了整合,以他们对专业的兴趣来 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亦使他 们明白语文学习会让他们的专业作 品更有文化气息。 2.将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能、感受 进步的舞台。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中 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滋味,他们才会 爱上语文。
你把所有的都看透了,别人就看不透你了 天气影响身体,身体决定思想,思想左右心情。 成功的信念在人脑中的作用就如闹钟,会在你需要时将你唤醒。 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该当如何?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 不必有。 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我们还可以用这个意义来论“孤独”说,凡是天性不配交友的人其 性情可说是来自禽兽而不是来自人类。——培根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计较的太多就成了一种羁绊,迷失的太久便成了一种痛苦。过多的在乎会减少人生的乐趣,看淡了一切也就多了生命的释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