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0章 人际关系与管理

第10章 人际关系与管理



(6)恒定形态
恒定形态的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功能发挥得最好的阶段, 也是在管理中力图达到并使之长期存在的形态。这种形态之所 以被赞同,是因为它有这样的特点:①人际交往频率高,交往 的信息量大而稳定;②双方各自对对方吸引和需要的程度高而 稳定,对交往结果的满足程度也高;③人际关系的自调节功能 强而稳定,关系双方相互了解深刻,不易出现受阻现象。 这种形态的人际关系一般是在经过较长时间的交往之后出 现的,它具有稳定的感情基础,交往双方非常熟悉对方各种信 息的编码。另外,恒定形态人际关系的形成,还以交往双方共 同的认识为基础。
(2)互补形态

与闭锁人际关系形态不同,互补形态人际关系则 是一种健康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它是指交往双方在交 往中相互依存,并通过物质、精神、情感、能量的交 换而使各自的需要得到满足。互补形态形成的基础是 一定频率的人际交往,通过适量的交往,各自从对方 身上找出弥补自身不足的因素,使双方产生互为依赖 感。

1.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它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第一,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心理关系。
第二,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所构成。首先是认知成分,反映 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其次是情感成分,其三是行为成分, 是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 第三,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所以,积 极地进行交往,是建立、巩固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4)制控形态 制控形态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形态。这种形态的人 际关系是由于一定利害牵动或外力的压迫,双方在不得已的 情况下进行交往所建立起来的。在这种状态下,交往的双方 或一方已完全失去了对对方的吸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 对方的不悦甚至厌恶。之所以会有这种形态出现,主要是因 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双方的价值观有明显差 异,人际关系的背景往往比较复杂。 如果这种形态大量存在,人际交往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 损害,社会和周围环境的气氛会使人感到紧张和压抑,人就 成了自身相矛盾的人。因此,在管理中要注重这种形态的人 际关系的改善。
①基缘维。所谓基缘,是指构成人际关系的最基本的因素,包括血缘、 地缘、业缘、趣缘等。


②间距维。这是指在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相处的距离的远近对双方 关系的影响。
③交频维。这是指交往双方频率的多少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④信传维。这是指交往过程中信息传递对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影响。
以上所述四种基本维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各种维度的不同结 合,就会产生不同的人际关系。


2.人际关系的维度


1)人际关系维度划分的原则
人际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它由许多维度 构成,各维度之间又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划分起来 非常困难。为了能够较好地对人际关系维度进行划分, 就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全面性原则 ②发展性原则 ③矛盾性原则

2)人际关系的四维建构

根据人际关系的划分原则,可以把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人际关系划分为以 下四个维度:

10.2 基于人际关系理论的管理

一、人际关系测量
二、良好人际关系建设
三、人际冲突管理 四、人际沟通障碍调整 五、人际关系能力培养
10.2.1 人际关系测量

人际关系测量,又称为人际关系的社会测量,或 简称为社会测量。它是心理学家莫瑞诺(J. Moreno)在 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一种测量人际关系的方法。这种 方法是用问卷的形式确定群体中人们之间的关系状态, 并用图表或数字公式表现出这种关系。通过社会测量,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确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 否融洽,什么人受孤立,什么人受爱戴,群体中是否 存在小圈子等一系列问题。

10.1.2 人际关系改善理论


(1) 海德尔的平衡理论
海德尔的平衡结构理论,即为“P-O-X”模式。在 此P代表一个知觉主体, O代表另一个知觉主体,X 代表知觉对象。海德尔认为,P、0、X三种成分的相 互作用可以组成一个认知场。对于知觉者来说,这个 认知场有时是平衡的、稳定的,有时是不平衡、不稳 定的。
他与中心人物B没有直接关系。E和D,F和D彼此互不关心。


3. 相互关系分析法
相互关系分析法是贝尔斯(R.F.Bales)于1950年创 设的一种分析群体成员相互作用的方法。此种方法是 指在一个没有领导人的群体活动中,观察群体成员的 相互关系。用这种方法分析得知,这种群体存在着两 种相互作用行为:一种是群体成员的工作任务行为, 另一种是群体成员的相互关系行为。这两种行为有时 起正向的促进作用,有时起反方向的促进作用。

闭锁形态人际关系与初始形态人际关系的区别:

闭锁形态的人际关系看似像回到人际关系的初始形态, 但实际上二者却有实质的不同。初始形态的人际关系是人际 交往中等待开垦的处女地; 而闭锁形态的人际关系却是人际 交往的结果,其中凝结着通过交往所形成的态度和认识。如 果把这两种形态的人际关系均放在发展的起点进行分析就会 发现,闭锁形态的人际关系由于闭锁的原因不同会出现不同 的情况:或一经开放迅速发展,或刚刚开放又马上封闭,但 其发展变化都必然呈现出深厚的交往基础所产生的作用,即 使关系变化节奏急而短;而初始形态作为人际关系发展的起 点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海德尔平衡理论图
①平衡关系
图中任何两种
②不平衡关系
成分之间的“十” 号表示他们之间的 关系是肯定的正关 系,而“一”号则 表示他们之间具有 否定的负关系。平 衡的情况是令人愉 悦的,在非平衡的 状态中,知觉者感 到紧张和压力,从 而产生了恢复平衡 的力量。
(2)纽科姆的沟通活动理论

纽科姆的理论被称作“A-B-X”模式。A表示知觉主体, B 表示另一个体,X表示与A、B都有关系的客体。当A和B对X 的关系相似或相同时,将产生A与B之间的依恋性。相反,这 些关系的差别将产生A与B之间的不和睦。同样,A与B之间 沟通的发展,也将导致他们对X关系的相似性。 社会心理学家纽科姆(T.Newcomb)把海德尔的理论推广 到了人际沟通的领域。因此,在纽科姆的理论中就更加明确 地讨论了人际关系的改善问题。如果说海德尔的平衡理论重 点是考察知觉者内部的认知结构的话,那么纽科姆主要讨论 的则是通过人际沟通而达到对现实的人际关系的改变。
人际关系矩阵表
A B C D E F
被选择者 选择者
A B C D E F …… 合计 11 5 6 0 2 -11 3 2 2 3 1 1 -2 1 2 1 -1 2 1 -2 -3 3 2 2 1 1 -1 3 3 -1 -2 -2 -1 -1 -2 -3
从表中的数字可以看出,A是最受欢迎的人,F是最被孤立的人。
在人际关系指数中,出现的指数有下面四种:

因素指数:即每一影响人际关系因素的相应指数。如“情感相悦”因素: “-l”=“低”;“+l”=“高”。它们反映的是人际关系某一点上的情况。 因素指数和:即人际关系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同一因素的各个指数之和。如 相似性指数,在第一阶段为0,第二阶段为+1,第三阶段为-1,第四阶段 为-1,那么相似性因素的指数和便是:0+1+(-1)+(-1)=-l。因素指数和反映 的是在整个人际关系发展过程中,某一影响人际关系因素的性质和程度。 阶段指数和:即在人际关系发展的某一阶段各个因素指数的和。例如:在 第一阶段,相似性指数为“0”(表面相似),需要满足指数为“-1”(不满足), 交往频率指数为“-1”(低交频),情感相悦指数为“-1”(低),那么,该阶段 的阶段指数和就为O+(-1)+(-l)+(-1)=-3。阶段指数和反映了人际关系发展的 某一阶段彼此相互吸引的性质和水平,上述的阶段指数和-3,说明了该阶 段双方吸引力极差,关系不好。 总指数:这是各个因素指数和相加或各个阶段指数和相加所得的指数,从 整体上反映了人际关系的质量。
1. 人际关系矩阵

人际关系矩阵是根据总人数(n)而制订的“n×n”的行列表, 表内记入各成员的选择关系,也可记入排斥关系。例如:自 己最喜欢的人给3分,其次给2分,第三位的给l分。同样,根 据不喜欢的程度由强到弱依次给-3分、-2分、-1分。这样, 一一填入表内,然后,就可以从表内一目了然地知道群体内 的人际结构与人际关系,谁选择谁,谁反对谁,谁的威信最 高,谁最受排斥,以及选择的方向是单向还是双向等,从中 我们可看到这个群体的社会心理气氛如何。
国家级精品课程
管理心理学
第10章
人际关系概述
人际关系改善理论 人际关系测量 良好人际关系建设 人际冲突管理 人际沟通障碍调整 人际关系能力培养
人际关系与管理


10.1 人际关系理论

10.1.1 人际关系概述 10.1.2 人际关系改善理论
10.1.1 人际关系概述

表10-3
因素 指数
人际关系指数表
需要满足 高 中 低 1 0 -1 交往频率 高 中 低 1 0 -1 情感相悦 高 中 低 1 0 -1 阶段 高 中 低 1 0 -1
相似性 高 中 低 1 0 -1
Ⅰ 选择定向阶段
Ⅱ 深入交往阶段 Ⅲ 阻关系建立阶 段
Ⅳ 关系持续阶段
因素指数和
表10-3从上到下排列的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选择定向 阶段。第二,深入交往阶段。第三,关系建立阶段。第四,关系持续阶段。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各因素的指数标准,在表中填人相应的指数,就 形成了衡量人际关系质量和发展情况的人际关系指数系统。
2. 人际关系图

人际关系图,就是在群体中,把成员彼此之间喜 欢和不喜欢的关系用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人际关系 图比人际关系矩阵图更加具有直观性,它可以使人们 十分清楚地看出每个成员在群体中所占有的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