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单位的配置与生产系统的布局概述

生产单位的配置与生产系统的布局概述

第四章生产系统的布局
小组成员:盛佳工商11 01081006
邱晓坚
尹振龙工商12 01081096参与成员:刘静静工商11 01081005
郑芳芳工商11 01081009
生产系统的布置包括企业厂址选择,平面布置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单位布置,以及车间内部设备的安装排列等内容。

这些治理活动差不多上生产系统组织职能的前期工作,工作质量的好坏对整个企业的经营效果有长远阻碍,需要企业认真考虑。

该项工作总的要求是运用科学方法,使建成的生产系统能够满足企业经营战略的需要。

第一节厂址选择
厂址选择不仅仅是新建企业所面临的决策,关于老企业在考虑企业进展时,企业改建,扩建,搬迁以及扩张兼并,选择合作伙伴时都会遇到那个问题。

选址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步,具有专门大风险。

厂址的优劣,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直接的阻碍。

一、阻碍厂址选择的因素
阻碍因素专门多,大概能够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自然条件方面的,另一类属于社会环境方面的。

(一)自然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

土地的地理位置、面积、地价等;
2.气候条件。

尤其是对气候有专门要求的企业;
3.水资源。

兼考虑数量与质量问题;
4.物产资源。

是否接近原料产地等。

(二)社会环境条件
1.劳动力资源。

2.基础设施条件。

3.工业综合化基础。

4.市场空间。

5.公众态度。

6.地点政府的政策法规。

7.生活条件。

二、选址的原则
全面评价各因素的阻碍作用,需要作科学的定量分析。

但在选址问题上,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前提。

在做定性分析时,有以下几项原则:
1.费用原则。

2.集聚人才原则。

3.接近用户原则。

4.长远进展原则。

三、厂址选择的方法
基于厂址选择的重要性和高风险性,选择场址时必须提供较多的备选方案,因此它是一个多方案多因素的决策问题。

厂址选择方法一般有优缺点比较法、分级加权评分法、因次分析法、重心法、线性规划—运输法、德尔菲分析模型和层次分析法。

解决这类问题差不多上计算出一个综合性的数值,从中挑最好的。

(一)分级加权评分法
1.确定权数。

2.确定评价标尺并为各因素定级。

3.计算评价值。

4.计算总评分。

(二)线性规划——运输模型方法
假定几个备选方案的各种阻碍因素的作用程度差不多,能够不予考虑,这时哪种方案的费用最低确实是最佳方案。

综上,一个工厂的厂址确定的是否正确,对建厂投资、建厂条件、工厂的生产和经营治理,以及城乡建设和进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厂址选择得好,往往能够从总体上使工厂总平面布置的要紧矛盾得以解决,为经济合理的总平面布置制造先决条件。

不仅如此,还将对所建工厂及本地区其它工厂的生产、居住等产生专门大的阻碍。

因此,厂址的选择、确定,必须要全面研究建设条件和阻碍厂址确定的各种因素,结合工厂性质、规模和生产工艺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和多方案比较,最后取得最优方案,达到较好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节生产单位的配置
在一个新厂建好后,就要进行总平面布置,即总整体的角度动身,对整个生产运作设施进行最合理的安排。

在这之前,要先建立生产单位的概念和组织形式。

为了使生产系统能够有效的运转,在系统内需要有分工,分成若干个生产单位,每个生产单位配置一定的生产力要素,完成特定的某些功能,并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

合理配置企业的生产单位是生产系统布置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生产单位的类型
1、差不多生产单位,指直接从事企业产品加工的生产
单位,可分成预备车间,加工车间,装配车间;
2、辅助生产单位,指为差不多生产单位提供辅助产品
或劳务的生产单位,可分为辅助车间,动力部门;
3、生产服务部门,指为差不多生产和辅助生产提供服
务的生产单位。

可分成三种类型:运输部门,仓库,
检验与计量部门;
4、生产技术预备部门,指为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部
门,如研究所、工艺科、试制车间等。

二、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
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也有多种。

在制造业中通常用两种生产
组织形式,即按工艺专业化划分生产单位(又称工艺原则),和按产品专业化划分生产单位(称对象原则)。

(一)工艺专业化是按生产工艺特征把加工工艺相同或相似的加工作业放在一起,组成一个生产单位。

在按工
艺专业化布置的生产单位里,集中着同样类型或功能
集中的设备,完成相同的生产运作任务。

例如,所有
的车床和铣床各放在一起,检验工序和装配工序也都
分不安排在一起。

这种组织形式特不适合于多品种小
批量生。

产出
按工艺专业化布置的方式
按工艺原则组成的生产单位要紧优点有:
1.对产品品种变化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2.便于治理,如工人培训,设备维修等。

由于按工艺原则布置物流路线比较复杂,缺点也是专门明显的:
1.增加运输费用;
2.在制品占用量多,生产周期长,流淌资金占用量增加;
3.车间之间易相互阻碍,车间之间的生产打算,质量治理,生产操纵以及经济核算等工作比较复杂,厂区平面布置
工作复杂。

(二)产品专业化,是按产品制造的工艺流程安排生产单位或设备的布置方式,在这种布置下,生产单位或设备是按照某一种或某几种产品的加工路线或加工顺序排列的。

大量是流水型生产运作。

可按产品划分,如彩色电视机车间,黑白电视机车间等;也可按零件划分,如齿轮车间,弹簧车间等。

原材料产成品
原材料原材料原材料原材料
劳动力劳动力劳动力劳动力
按产品专业化布置的方式
按产品专业化组成的生产单位的优缺点与工艺专业化组织正好相反。

它有突出的优点:
1.在一个生产单位内能够完成加工对象的全部加工任务,可缩短产品加工路线,减少运输环节,中途等待时刻等,成本低。

2.治理工作简化,质量高,职员素养要求较低。

企业采纳何种生产单位组织形式要紧考虑是否有利于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一般生产数量大,品种少且稳定的企业,适合采纳产品专业化;反之生产数量少,品种多的企业,适合工艺专业化的生产单位。

在工厂中,这两种组织形式常常是共存的,人们把它成为混合原则。

第三节厂区总平面布置
一、厂区平面布置的涵义
在既已选定的厂址基础之上进行生产单位的布置即为厂区平面布置。

其要紧内容是确定生产车间和其他部门的平面位置。

一旦厂区平面位置确定以后,就会客观地对物流产生阻碍,这在制造行业的工厂表现得特不突出。

企业的生产活动表现为物流过程,企业的物流可用下图表示
二、厂区平面布置的原则
厂区的平面布置需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即从系统的角度来合理安排厂区各生产单位布置,务求达到整体效果最佳。

一般要遵循以下三种原则:
1、工艺原则
要求厂区的平面布置能够使生产工艺过程流畅,工序之间能够专门好地协调,上工序与下工序之间运输距离要尽可能地短,尽可能地幸免迂回和往返运输。

2、经济原则
尽力减少各辅助生产部门到生产部门之间人员往来所需时刻和频率。

3、安全和环保原则
厂区布置需要有利于安全生产,这在厂址原则方面应该有所涉及。

要求有足够的消防安全设施而且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生产规则。

三、工厂平面布置的方法
从厂区平面布置原则来看,工艺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比较适合采纳定性的分析方法,关于经济性要求则尽可能地使用定量分
析的方法。

1、模块布置法
它适用的情况是在形状面积一定的厂址上布置各个面积也差不多确定的生产单位。

所要考虑的问题是所有的生产单位是否能够安排下来。

具体步骤:
(1)按照一定比例制作厂址平面图和所有生产单位的模板(2)依照布置三原则,排列出多种布置方案
(3)评价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案
2、生产活动相关图法
这种方法要紧考虑各生产单位间的紧密程度,将紧密程度高的尽量相邻安排,缩短了相邻工序间的运输距离。

具体步骤:
(1)作生产活动相关图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