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试卷抽样分析一、总体评价参考人数,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抽样60份,及格人数人,平均分。
选择题部分错误主要集中在第4、7、10题;第4题是一个三视图的题,学生主要是三视图的特点不清;第7题是直线的倾斜角有关的简单综合,学生的主要错误是概念理解不透,应用能力不强;第10题是一个直线与三角的简单综合问题,学生的主要错误是运用不够灵活。
填空题错误主要集中在第15、16、17题;第15题学生对均值不等式的理解不透、运用不够灵活;第16题是立体几何中的基本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考察,学生对这些不够熟练;第16题是简单线性规划,大多数对这点知识理解不深,运用不熟。
三、考生答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今后教学和复习的建议1、加强概念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要将训练有计划地安排,层层推进,全面过关,从这次学生的答题来看基础题得分尚显不足,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2、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弄清知识体系与知识内容,总结知识结构;讲解例题时要帮助学生弄清涉及到的那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思路,运用那些方法和技巧,关键步骤是什么,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什么,有没有其它方法,这些方法中哪些更常规、更适合。
第17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向量点乘坐标运算公式,典型错误和原因分析:1、没有准确掌握公式; 2、审题不清或概念不清,误把数量积当作向量平行;3、正弦函数形式周期最值计算未能准确记忆;4、计算错误。
教学建议:1、落实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准确掌握,不能自觉简单而轻轻带过。
2、督促学生规范解题,减少“会做,但做不全”的情况;3、简单问题简单解,避免小题大做,很多学生要画出准确的图形才答题,实际上是浪费了很多时间,造成隐性失分。
第18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中简单的概率。
本以为属于容易题,但是统计结果另人吃惊,尽然有一大部分同学做不来。
典型错误和原因分析:1、没有准确掌握概率含义;2、审题不清或概念不清,概率计算错误;教学建议:1、落实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准确掌握,不能自觉简单而轻轻带过。
2、督促学生规范解题,减少“会做,但做不全”的情况;3、简单问题简单解,避免小题大做,很多学生要画出准确的图形才答题,实际上是浪费了很多时间,造成隐性失分。
作图固然体现了解析几何数形结合的特点和要求,但是显然是未能达到脱离图形的拐杖而用代数方法独立行走的程度,受制于图形直观,而缺少思维的深度。
第19题情况分析立体几何,典型错误及其原因分析第1小题重在考察线面平行的位置关系,学生记不住是那三个条件;如何由线线平行得到线面平行,学生基本上知道但怎么找或作出辅助线不会。
第2由线面垂直得到面面垂直是这题的难点,但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部分学生知道但不会证线面垂直,只是象征性的想从线线垂直得到线面垂直。
更多的是很多学生难证明一个平行或垂直的条件就下结论,犯了对而不全的典型错误.第3,找不成线面角。
基于此,我认为以后的教学中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今后教学方法的改进(1)夯实基础:对于老师或好生来说,本题并不难,但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线面平行或垂直的判定定理根本不会应用,有的即时知道也不会作或找辅助线,更多的是很多学生难证明一个平行或垂直的条件就下结论,犯了对而不全的典型错误.(2)对常见的解题技巧老师要再三强调:如平行中找中位线,证明线面垂直重在相交等。
(3)对于空间立体几何的教学,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演示,切实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画效果.第20小题分析解析几何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典型错误及其原因分析第1小题重在考察圆的标准方程,第2小题目的考查学生数形结合思想。
今后教学方法的改进(1)夯实基础:对于老师或好生来说,本题并不难,但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线面平行或垂直的判定定理根本不会应用,有的即时知道也不会作或找辅助线,更多的是很多学生难证明一个平行或垂直的条件就下结论,犯了对而不全的典型错误.(2)对常见的解题技巧老师要再三强调:如平行中找中位线,证明线面垂直重在相交等。
(3)对于空间立体几何的教学,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演示,切实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画效果.第21题试卷分析数列题典型错误及其原因分析:典型错误1、记不注通向公式。
典型错误2、解不成二元一次方程。
三、今后教学中如何改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综合题的引导,要求学生多解答此类综合题,老师千万不能将一些知识之间的联系活生生的给掐断,要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有系统、有规律的;22题试卷分析直线方程及导数的应用,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如下分析:典型错误:1.思路较乱,条件无乱的堆积。
过程很紧凑,中间有些应该算出来的,不算,公式堆积在一起,很容易算错,而且不易检查出来。
2.基本功不扎实,计算能欠佳。
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有对,计算出错,这主要是很多同学习惯用计算器的缘故,而且还有些同学干脆过程很多都省啦,都用计算器来代劳,是很不对的。
3.此题一字未动。
原因分析:一是时间太紧而此题题意似乎很深,感觉自己可以做一部分,但又没有必胜的把握,怕因为思考此题而浪费时间,于是干脆不做;二是根本就看不懂题目的意思。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的数学解题习惯还不是很好,因此导致解题时思路较乱,写起来也就不清楚的啦,这样也容易算错。
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强调学生的解题过程与思路。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
3.多让学生自己举例解决一些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培养数学建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师要将一些数学知识讲透,并且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
平时好要从心理上多鼓励学生,让学生解题时,最少有敢做难题的勇气。
高一数学试卷抽样分析(抽样90份)一、总体评价参考人数,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抽样90份,及格人数21人,平均分66。
本次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数学试卷全面贯彻《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命制科学,规范,试卷结构稳定。
对《数学》第一册(上)的知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重点知识、技能重点考查,注重考查解题的通性、通法,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的考查。
没有偏题、怪题,全面立足基础,突出主干,参差清晰,与高一第一学期教学相吻合。
总体印象试题计算量适中,有一定的灵活性,题目难、中、易比例合理,试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能达到检测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试卷结构试题与高考试题结构一致,继续保持三大题型、题量及相应的分值,其中必修3,必修4分别为64%、36%、。
(二) 试卷特点1、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本次联考本县试题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了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全面性、基础性和典型性。
从下面两个方面说明:加强对课本及课本引伸题的考查,课本是学生的学习工具,也应该作为学习的主要依据,如:1、2、3、4、5、6、9、13、14、17(1)题,均以课本中的例、习题、基本概念为背景,要求低;一个题多个知识点的考查,尽管是要求较低的题,但也考查了多个知识点,如5题,考查复合命题的真假及不等式的性质,9题考查集合的运算及不等式的解法,12题考查反函数的性质及对数的运算。
2、注重对思想方法的考查数学思想方法一贯是考查的核心。
如3、7、19题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第17题求a的取值范围时需要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3、对能力素质的考查对综合素质的考查,像22题这样的综合题,第(1)问既要考查利用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正确化简代数式,对代数式正负的分析,还要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
第(2)问在高一阶段证明定值是一类新题,一般学生不容易下手,对运算二、考生答卷存在的主要问题1、计算能力差,错误多。
表现在 17、19题、题中尤为突出。
22题角度的范围最基本的解不等式错误多,得分率低;2、公式、概念不清。
表现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三角函数倍角、辅助角公式,导致应用不准确,主要反映在16、19、21、22题上;3、语言表述欠缺,不具有应有的逻辑严密性。
答题格式很不规范,语言表述混乱暴露出思维的混乱。
例如21题第(1)问表现比较突出,解题格式都不正确。
在所有解答题中都表现出语言表达的缺乏和无序,这充分说明了学生没有具备应有的逻辑严谨性。
4、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训练仍不扎实。
22题没有掌握求最值需要证明函数单调性的基本。
常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训练不到位,突显出学生既无扎实的计算功底也无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5、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没有灵活掌握。
三、对今后教学和复习的建议(一)、练好基本功,打好基础抓牢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这是根本。
以基本概念、公式为依据,基本方法和题型为重点,以中等以下的题为主干题,狠抓概念、公式、基本思路和计算能力。
1、强化计算能力在学生解题中,以计算能力为首位。
往往因为计算能力差、不准确使学生的水平不能正常发挥,在解方程、解不等式、化简等常规运算中出错导致失分。
还包括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不及时化简导致错误。
2、规范书写,加强语言表达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条理性很强的学科,规范的解题过程和书写对学生来讲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
例如第17题、18题均需这种素质和能力。
(二)、加强综合素质,提高能力明确驾驭数学知识的理性思维方法,其中体现在四大数学思想方法上: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或转化思想。
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运用中才能培养和提高。
在做每一道综合练习题时,都要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想促使问题由已知向未知转化,由繁向简转化,寻找由已知向未知的通道,切忌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