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词
1.像刚过去的万圣节,南瓜灯(Jack-O-Lantern)是必不可少的装饰品,根据传说,一个
个呲牙瞪目的南瓜灯会保护四出串门讨糖果的小孩子们不受邪恶侵扰。
从字面上翻译是pumpkin lamp
2.万圣夜英语:Halloween为..All Hallows' Eve的缩写。
3.万圣节All Hallows' Day = Hallowma
s4. candy 糖果
5. “咬苹果”bobbing for apples
6. 太妃糖苹果toffee apples
二、句子
1.万圣节快乐!Happy Halloween !Happy Hallowmas !
2. 在苏格兰,小孩要糖果时会说:“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may we have our Halloween.”(天是蓝色,草是绿色,齐来庆祝万圣节前夜),然后以唱歌跳舞等表演来博得糖果。
3.
三、万圣夜及来源
1.万圣节,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撒克逊人后裔云集的美国、不列颠群岛、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西方国家。
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
2. 起源
万圣节与圣诞节和复活节一样都是来自于天主教对其它宗教的节日的吸收、改造和重新诠释。
万圣夜起源于不列颠凯尔特人的传统节日,在10月的最后一天,他们相信这是夏天的终结,冬天的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标志,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被称为“死人之日”,或者“鬼节”。
这一天各种恶鬼出没,死去人们的灵魂也会离开身体,在世间游走,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险。
为了吓走邪恶的鬼魂,凯尔特人会戴上面具
外在基督宗教方面,早期的大公教会受到罗马政府的强烈逼迫,有很多基督徒殉道,以后,常有基督徒到这些殉道者致命的地方举行追思活动。
后来,因为殉道者众多,故此就有教会设立了专门的日子来纪念。
按历史文献,最早如此纪念的是安提约基雅(Antioch)教会,当时纪念的日子是每年圣神降临后的第一个主日。
后来教宗格里高利三世(Pope Gregory III,690-741)在罗马圣伯多禄大殿中,把一座小堂奉献给诸圣,并把纪念诸圣的日期改为每年的11月1日。
在这个圣日中,教会纪念所有的圣徒,用以表彰他们的圣德,并使教会视他们为效法的楷模。
诸圣日的第二天,为诸灵日(All Souls Day),是主后998年,法国克隆尼(Cluny)隐修院的院长圣奥迪罗(St. Odilo)推广的,用以纪念凡在基督里去世的信徒。
此日也可以是基督徒扫墓的日子。
万圣节和鬼节的习俗,主要是在英伦三岛和北美的前英属殖民地,也就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其中美国的万圣夜传统,最初由来自爱尔兰和苏格兰的移民于19世纪传入,而其他发达国家则于20世纪末受美国流行文化影响而开始庆祝万圣夜。
四、万圣节的意义
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习俗,但从此废止了烧活人祭死人的野蛮做法。
罗马人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结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
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
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
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说法也渐渐被摒弃和忘却。
到了今天,象征万圣节的形象、图画如巫婆、黑猫等,大都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脸。
五、Trick or treat (万圣节的活动)/u74/v_NjQyMjgxODM.html 歌曲
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 or treat”,这习俗却并非源自爱尔兰,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
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ALL SOULS DAY”(万灵之日)。
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
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
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
见面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吃就捣乱”的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连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
万圣节是儿童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
它在孩子们眼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
夜幕降临,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盏“杰克灯”跑出去玩。
“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是将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后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
收拾停当后,一群群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灯”,跑到邻居家门前,威吓般地喊着:“要恶作剧还是给款待”、“给钱还是给吃的”。
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钱款待他们,那些调皮的孩子就说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
他们有时把人家的门把手涂上肥皂,有时把别人的猫涂上颜色。
这些小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
当然,大多数人家都非常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客人。
所以万圣节前夜的孩子们总是肚子塞得饱饱的,口袋装得满满的。
万圣节前夜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
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六、假面舞会(万圣节的活动)
传说那时凯尔特人部落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
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习俗,但从此废止了烧活人祭死人的野蛮做法。
罗马人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结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
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开着假面舞会,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
时间流逝,万圣节已经淡化了它的神秘色彩,它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
到了今天,象征万圣节的形象、假面如巫婆、黑猫等,大都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形象。
万圣节成为一个孩
子们期待的重大节日,也是年轻人一场盛装的假面舞会,为个性张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秀场。
七、欧美国家的特色节目(万圣节的活动)
美国海波万圣节舞会在美国,最古怪的万圣节宴会,大概就是海波万圣节舞会。
服装设计师的时尚设计以舞会的形式展现,每年有超过40000人前来参加。
舞会于10月24日到25日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中心举行,是一场具有节日特色的舞会,盛装游行会让你感受到美丽与奇异的完美融合。
八、电影片段
九、讨论万圣节,你认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西方的万圣节的区别?
十、手工
制作南瓜灯、女巫帽等
十一、讲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