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巨匠童心教案共2学时【教学目标】评论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了解毕加索相关生平故事及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立体派画法,利用范画,重组创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视频感受能力。
为了更好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前面所说的教材重点作为我教学的重点,将教材难点定为我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评论五年级的学情状态是认知能力相对较强,教育心理学指出,此阶段学生已初步具备了理性认识,但感性认识仍占主导地位。
能细心观察生活,因此我将会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绘画表现方法依据以上学情和新课标.重点难点评论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了解毕加索相关生平故事及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立体派画法,利用范画,重组创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视频感受能力。
为了更好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前面所说的教材重点作为我教学的重点,将教材难点定为我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4.1 【教学目标】评论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格尔尼卡》这幅名画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一同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评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评论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教学难点】评论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教学活动】【导入】【教学过程】:评论一:组织教学:起立问好,集中学生精力。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了解画家-----毕加索多媒体出示图片:播放一组毕加索作品(配合音乐)★请了解毕加索的同学简介毕加索。
(出示多媒体,毕加索简介。
)★毕加索:毕加索是西班牙杰出画家、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一个美术教师的家庭,1904年定居巴黎。
他最初的画比较写实,绘画的主题主要是对乞丐、流浪艺人、演马戏者等人物的深切同情;后来他从形式上求奇异,成了立体派的代表人物。
所谓立体派,是把物体分割成各种几何形体,然后再重叠、堆砌在一个平面的画幅上,因此完全改变了物体原有的形态,油画《格尔尼卡》是他的代表作。
注:什么是立体主义?什么是象征?(出示多媒体)★立体主义——由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
以出抽象的几何状态呈现作品,并描绘真实的形体。
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
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
★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
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
例如,中国的龙就是一种象征,《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具有象征意义。
三、学习新课(一)多媒体出示图片《格尔尼卡》,(349.3cm×776.6cm)★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
1937年4月26日,那本应该是“人间四月天”,德国法西斯空军恣意轰炸了西班牙历史名城——风光迤逦的小镇格尔尼卡,当时恰逢集市,2000名无辜平民丧生,格尔尼卡被夷为平地。
这一事件震撼了全世界,也震撼了毕加索。
愤怒的画家毕加索,挥笔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
板书:★同学们第一次看到这画是什么感受?——乱、看不懂、支离破碎...★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感觉很重要,但是我们也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这幅画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对于这副画,大家现在心里一定有很多问号,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解析这位大师的作品吧!(二)出示视频★这段视频反映了什么为主题?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请有准备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
有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期间,德国的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于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
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到的却是冷淡的接待。
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副他的油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一位德国军官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的说:“不!不!这是你们的杰作!”)★师:为什么毕加索说“这是你们的杰作?”——一切尽在不言中,正是法西斯的暴行,才造成了《格尔尼卡》中的人间悲剧。
(三)内容分析1、(出示3D视频)通过3D的效果让大家更直观的去感受一下这幅画的氛围,让大家认真找一找里面出现了一些什么形象?★师:看完3D版的《格尔尼卡》,再配合上音乐,老师想知道同学们有着什么样的感受?画面中出现了一些什么形象?板书:生:抱孩子的母亲、牛头、马、灯、断臂倒地的战士、举灯的女人、奔跑的人、求救的人……。
2、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内涵:1)马的表情怎样?代表什么?被刺伤,发出嘶鸣。
象征苦难的西班牙人民。
(2)牛的表情是怎样?它代表什么?—龇牙咧嘴,象征着法西斯的残暴和黑暗。
(3)抱孩子的母亲发出了怎样的声音?表达了什么?—发出哀鸣,表达死去孩子内心的痛苦。
(4)灯——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射向四周。
画家用这些象征性的揭露,将一切罪恶和黑暗置于光照之下。
(5)奔跑的女人——造成了什么气氛?(惊慌失措、惊恐)6)跳楼的人——向上呼救。
无助。
(7)断臂倒地的战士——死不瞑目。
(手边的花的用意?——对死难者的哀悼)(8)举灯的女人——可以联想到什么?(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象征自由。
)3、教师补充:通过我们的分析,大家知道它是反映了战争题材的一幅画,在这画里,没有飞机炸弹,却充满了死亡、恐怖和呐喊。
画的背景布满了黑暗,那盏光明的灯照射着这血腥的场面,好似一个冷酷而凶残的梦魇笼罩全画。
而画家之所以这样来表现,也跟他儿时的经历有关:1884年,毕加索3岁的时候,在西班牙马拉加发生了地震,那天晚上的尖叫、惊恐、毁灭、火焰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爸爸背着他走出房间,母亲举着灯照路,那场自然灾害带来的印象,成为他描绘战争灾难的基础。
四,探究合作学习出示多媒体,现在大家4人一组探讨这样几个问题,然后请几位同学上来当老师。
(1)构图:饱满-画面上有什么?——(感觉到处都是奔跑的人、呼救的人、痛哭的人......场面非常混乱)以至于我们的眼睛不得不在画面上看来看去-为什么要这样画?——突出战争带来的“动荡”和“不安”。
(2)造型:画中马头、牛头与平时所见有什么不同?——破碎、夸张、变形画面完整吗?为什么要这样画?——更具有震撼力,更能打动每一个观众的心。
(3)色彩:画上面出现了些什么色彩?——黑白灰为主色调为什么画家不用彩色呢?画家的用意又是什么?——突出了恐惧、哀痛的气氛。
(4)表现手法:立体主义——表现手法是:打散——叠加、拼贴、重组——新形象(举例:牛头) 五,创作体验★师:同学回答得非常好,那么大家对于这幅画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果现在我们重新再来看这幅画,大家还觉得乱吗?小结:通过对这幅画的赏析,请一位同学起来总结一下,这幅画表达了什么?控诉了什么? ——表达了画家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和抗议,控诉了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真正的艺术,从来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战争是可怕的,我们需要和平,大家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好好的学习,将来才能为自己的幸福打下基础。
4.2 【教学目标】评论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格尔尼卡》这幅名画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一同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评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评论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教学难点】评论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教学活动】【导入】【教学过程】评论导入】【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起立问好,集中学生精力。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了解画家-----毕加索多媒体出示图片:播放一组毕加索作品(配合音乐)★请了解毕加索的同学简介毕加索。
(出示多媒体,毕加索简介。
)★毕加索:毕加索是西班牙杰出画家、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一个美术教师的家庭,1904年定居巴黎。
他最初的画比较写实,绘画的主题主要是对乞丐、流浪艺人、演马戏者等人物的深切同情;后来他从形式上求奇异,成了立体派的代表人物。
所谓立体派,是把物体分割成各种几何形体,然后再重叠、堆砌在一个平面的画幅上,因此完全改变了物体原有的形态,油画《格尔尼卡》是他的代表作。
注:什么是立体主义?什么是象征?(出示多媒体)★立体主义——由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
以出抽象的几何状态呈现作品,并描绘真实的形体。
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
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
★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
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
例如,中国的龙就是一种象征,《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具有象征意义。
三、学习新课(一)多媒体出示图片《格尔尼卡》,(349.3cm×776.6cm)★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
1937年4月26日,那本应该是“人间四月天”,德国法西斯空军恣意轰炸了西班牙历史名城——风光迤逦的小镇格尔尼卡,当时恰逢集市,2000名无辜平民丧生,格尔尼卡被夷为平地。
这一事件震撼了全世界,也震撼了毕加索。
愤怒的画家毕加索,挥笔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
板书:★同学们第一次看到这画是什么感受?——乱、看不懂、支离破碎...★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感觉很重要,但是我们也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这幅画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对于这副画,大家现在心里一定有很多问号,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解析这位大师的作品吧!(二)出示视频★这段视频反映了什么为主题?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请有准备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
有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期间,德国的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于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
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到的却是冷淡的接待。
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副他的油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一位德国军官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的说:“不! 不!这是你们的杰作!”)★师:为什么毕加索说“这是你们的杰作?”——一切尽在不言中,正是法西斯的暴行,才造成了《格尔尼卡》中的人间悲剧。
(三)内容分析1、(出示3D视频)通过3D的效果让大家更直观的去感受一下这幅画的氛围,让大家认真找一找里面出现了一些什么形象?★师:看完3D版的《格尔尼卡》,再配合上音乐,老师想知道同学们有着什么样的感受?画面中出现了一些什么形象?板书:生:抱孩子的母亲、牛头、马、灯、断臂倒地的战士、举灯的女人、奔跑的人、求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