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态重要性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态重要性


结论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一般不超过1℃。而且,同一个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
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 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女子略高于男子。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
3.PH的变化:
缓冲物质: H2CO3/NaHCO3 剧烈运动时:
3、血清葡萄糖是血液中血糖浓度的一项指标,对于诊断以 及指导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几点小常识:
4、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是衡量血液中血脂水平 的一项指标,血脂是血液中各种脂质的总称,其中 最重要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无论胆固醇含量增 高,还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都增高, 都统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 系,尤其是胆固醇与甘油三脂皆增高的,患冠心病 的危险性更大。
问题说明: (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 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 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 样硬化等。
结论: 内环境中的每一种成分,理化性质(如体 温、渗透压、酸碱度)等都处于动态变化中。
外环境变化过于 剧烈(外因)
自身调节功能 障碍(内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2)结论: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结果 (参见《优化探究》P7)
1、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病例有:尿毒症、糖尿病、高山缺 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泻、酸碱中毒等。
2、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糖尿病可能导致血糖 浓度过高。
二、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的概念: 2、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
血浆的pH:7.35-7.45 理化性质: 体温:约37OC
血浆渗透压:约770kPa(37OC)
化学成分:水、无机盐、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在一定范围波动。
3、稳态的特点
1.稳态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恒定的动态变化; 2.不同个体有差异。
三、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下面以内环境中的营养物 质、代谢废物、O2、CO2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
体外
食物 消化
(营养成分)系统
呼吸
氧气 系统
CO2和H2O
呼吸 系统
体内
组织液
细胞
淋巴 血浆
内环境
体外
泌尿
尿液
系统 (含氮废物水)
皮肤 汗液 (含氮废物水)
1.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
2.体温变化 某家庭成员体温一天变化曲线
体温 37.4
. . 37.2
37.0
. 36.8
.. .
.. .
.. .
...
. . 时间
6
9
12
15
18
21
健康人体温始终接近37 ℃,波动范围不超过1℃,处于动态平衡。
3、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可能会肌肉抽搐会影响骨发 育,出现佝偻病等;血钙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
4、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能衰竭时,就会出 现尿毒症,最终会引起死亡。
空调病
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 紧张、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
空调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 加大,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也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空 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空气热量不断 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 敏原和异味的反应;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 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干燥 而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快速上升。
NaH2PO4/Na2HPO4
乳酸+NaHCO3
乳酸钠+H2CO3
H2O+CO2
碱性物质碳酸钠等进入血液: Na2CO3 + H2CO3
由肺将CO2排出 NaHCO3 由肾脏排出
正常人血浆PH维持在7.35 ~7.45
4.渗透压的变化
正常红细胞形态 红细胞吸水后形态 红细胞失水后形态 内环境渗透压变化会影响细胞形态,从而影响细胞正常功能。 血浆渗透压37℃时在770Kpa左右波动,相当于细胞内液L mg/dl mg/dl mg/dl
mg/dl
mg/dl
参考范围 0~45
0.5~1.5 6~23
60~110
50~200
150~220
各种化学成分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超出该范围会导致机体不健康和疾病。
上表说明: (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 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2.内环境稳定性的调节
(1)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 统、免疫系统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稳态失调: (1)原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稳态调节的机制是什么?
问题探讨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项目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肌酐 尿素氮 血清葡萄糖
甘油三脂
总胆固醇
ALT CRE↑ BUN GLU↑
TG↑
TCH
测定值 17 1.9
14.6 223
几点小常识: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衡量肝功能受损情况的一项指标, 转氨酶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只要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 毒等损害,转氨酶就会由肝细胞释放到血液中,所以肝脏本身的 疾患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
2、肌酐与尿素氮是衡量肾功能的一项指标,当肾功能发生 障碍时,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体外,以致大量含氮废物和其他毒性 物质在体内积累,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
成员 母亲
上午 6h
37.0℃
上午10h 中午12h 37.0℃ 37.3℃
下午 2h
37.4℃
傍晚 6h
37.2 ℃
晚上 9h
37.1℃
父亲 36.8℃ 36.8℃ 37.1℃ 37.3 ℃ 37.1℃ 36.9 ℃
自己 37.1 ℃ 37.1 ℃ 37.4 ℃ 37.5 ℃ 37.3 ℃ 37.1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