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的发展历程
哪个人想生病呢?生病就像人生走进了一条未知结果的、充满危险的、曲折崎岖的黑道。
我想告诉你如何少走弯路,找到一条通往健康的康庄大道。
服用处方药物就好比买一辆二手汽车,你需要知道这辆车的产地,你还要知道它能否适应长途旅行的需要。
了解药物发展的过程,你才能确定自己的需要,才能保护好自己,免受药物副作用的危害。
毋庸置疑,很少有医生或老百姓清楚地了解药品审批的整个过程。
在美国,药品审批需要分几个阶段,进行周密的安排,有时候整个过程长达12年之久才能完成,需要耗费上亿美元,集众多厂家及专业人员的努力,这其中包括化学家、调查人员、医学家、律师、政府官员、市场营销人员以及药厂代表。
据估算,1998年药厂仅在药物研发一项上就花费了240亿美元。
科研花费是药厂最主要的开销,药品销售额的20%都用于科研支出。
花费这些钱的主要目的是让药品顺利通过药监局各阶段的审核过程。
审核过程始于临床前的动物实验,随后便进入药监局的新药申请程序。
第三步包括在人体进行的三期临床试验。
在此之后,药监局委员会对整个药物的申请过程进行评估,并最终决定该药物能否通过审批。
以下对每个步骤进行逐一阐述和说明。
临床前研究
制药公司首先要合成一种新药。
当找到一种具有潜在药性的化合物后,公司就会批量生产这种药物。
药厂最初关心的是药物的纯度与质量。
而科研人员则开始在实验室中检测药物,明确药物的毒性和药理学特性。
接下来进行的便是动物试验。
根据药监局的要求,进入审批的药物都要先在至少两种不同的动物种系身上进行试验。
研究者从中可以了解药物吸收和清除(肝脏和肾脏)的过程。
以及药物潜在的药理学和毒性学作用。
临床前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在充分收集药物信息的基础上,来确定在人体进行药物试验是否安全。
药监局通常要求在动物试验期间,将有关药物安全评估的信息集中汇总,才允许药厂将药物应用于人体进行试验。
新药申请报告
当药厂在临床前试验阶段明确了一个药物充满前景与希望的时候,才会向药监局提交新药申请报告。
新药申请报告向药监局专家提供的药物信息要足够详实而充足,使之能够得出如下关键性的结论:
●药物是否安全而有效,用药的获益是否大于风险。
●药物的标签和说明书是否恰当。
●药物生产的方法和质控手段是否能够保证药物的纯度、质量和浓度。
如果药厂对动物试验阶段的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较为满意,就开始新药申请。
人体试验
临床试验阶段是药物上市前的最终实验部分。
在此阶段,研究人员将新药应用于受试者,对药物在预防、治疗和诊断某种特定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试验的结果会成为新药能否通过审批的最重要依据。
最为著名的临床试验,当属路易·巴斯德的试验.他用狂犬病疫苗治疗狂犬病患者,所有经过治疗的患者居然都活了下来。
他的治疗显然是有效的,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得了狂犬病必死无疑。
当然,这是极为少见的例子,药物通常很难让人起死回生。
确定药物是否有效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这主要因为疾病的结局通常是不可预测的。
许多急性病,例如病毒感染、轻微损伤,还有头痛,通常可以自愈。
而绝大多数慢性退行性疾病,像多发性硬化、哮喘以及狼疮,病程会因人而异。
换句话说,得了同样一种病,有些人会逐渐痊愈,有些人则会每况愈下。
正是由于疾病的这种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使得判断一种药物是否有效、能否改善所有患者的病程结局变得十分困难。
临床对照试验
药监局主要靠临床对照试验来确定一种药物是否有效。
在对照试验中,一组受试者接受试验药物,而对照组的受试者服用安慰剂,安慰剂没有药物的作用,但其外观和试验药物一模一样。
两组受试者在各方面都要尽量相同,临床试验的研究者也应力求客观。
绝大多数临床对照试验都是双盲的,即研究者和受试者本人都不知道服用的是真正的药物还是安慰剂,这样可以消除受试者或研究者产生的人为偏移。
另一个常用的方法是随机化,将受试者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这样受试者就不会被人为指定划入某一个特定组别中。
临床对照试验可以分为1期、2期和3期。
1 期临床试验
1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阐明药物在人体内的整个代谢过程,研究者会密切监测受试者。
受试者通常是健康个体,人数一般较少,但数目不定,20~80人不等。
1期临床试验将确定药物如何在人体吸收,如何通过肝脏或肾脏被清除,通常要持续3~6个月。
该期试验还要确定与药物剂量相关的副作用,甚至还可能发现药物有效性的一些早期证据。
一般情况下,这些研究不会发现药物的大问题,比如严重的药物副作用。
药监局对1期临床试验很关注,并与药厂共同设计接下来的两期临床试验。
如果在1期临床试验阶段,药监局对于药物的某个方面有所顾虑,也许接下来的临床试验就会面临夭折。
如果药监局觉得这个新药有前景,就会批准2期临床试验。
2期临床试验
这一期主要目的是证实药物的疗效,例如能够降低血压、血糖或是血脂,此外要确定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总体安全性。
2期临床试验采取随机对照方法进行设计。
该期试验受试者人数多以百计,受试者可以是患者或健康人。
该期试验得到的数据主要显示药物的疗效,表明临床获益(例如能够降低血压、血糖或是血脂)。
本期临床试验再次确认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和总体安全性。
研究的主要缺点是受试者人数少,即样本量小,这也是要进行3期临床试验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年以来,3期临床试验已经成为药监局批准药物上市的黄金标准。
3期临床试验
这一期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证明试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如果药监局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或者研究设计本身提出疑议,有权终止试验。
因此3期临床试验设计更加缜密,受试者也多达数百乃至上千名。
因样本量足够大,可以将试验获得的药物安全有效性结果推及普通人群。
尽管如此,3期临床试验不能将新药上市后可能出现的所有潜在副作用和风险一一尽数,研究者也从未期望临床试验能够做到这一点。
可是普通民众难道不期望吗?
新药的审议评估
药监局将药厂的新药审批材料交给评估委员会进行审议评估,该委员会由药监局和医学界的专家组成,包括药学家、医生、统计学家、化学家以及一些药监局全职工作人员和外聘的专家。
整个评估过程将会持续数月,最长多达7年才能完成。
在1992年以前,从新药申请到批准上市的平均时间为23个月。
药监局一直被人为是全世界最为苛刻的管理部门,新药要想通过它的的批准上市,比登天还要难。
对于药物的特性与风险,没有人能比药监局了解得更多。
同样一个药物,使用得当能救人性命,使用不当则会使病情雪上加霜。
在21世纪来临之际,有关反应停悲剧的种种回忆逐渐被人们淡忘,而药监局对于批准新药上市所惯有的审慎态度也随之发生微妙的变化。
形势所迫和无形的政治压力使得药监局不得不简化程序,加快审批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