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名词解释及主观题

马克思名词解释及主观题

一、重要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
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规律其根本特点;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联系及其特点;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真理及其最根本的特征和属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属性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社会存在及其构成要素;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经济基础及其的内涵;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级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

内涵:1、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级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2、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上层建筑及其构成部分;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社会形态及其内涵;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内涵: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资本原始积累;
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本有机构成,通常用C:V表示
剩余价值率;
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表现。

m/v
利润;
是对全部资本而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
工资;
是剩余价值论理论的重要部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一种政治观点和思想体系,是奉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基本思想
二、主观题
1.物质唯一特性、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什么?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主要体现。

主要体现: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5.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所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意义: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6.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

内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
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得规律性。

应用:
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要体现。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内容。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9.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

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10.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2、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3、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11.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

政治制度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服从于资产阶级进行统
治和压迫需要的政治工具
意识形态的本质:1、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资
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2、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实质。

本质: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

实质:为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
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或是帝国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14.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及其基本形式。

主要经济动因:1、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

2、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攫
取高额垄断利润
3、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4、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基本形态:1、借贷资本输出 2、生产资本输出 3、商品资本输出
15.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要求形成了新的认识。

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本质属性和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进一步的探索中认识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6.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2、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3、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
4、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17.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2、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
3、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1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质、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

阶级性质: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根本宗旨: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19.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

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和生产力的发展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分别是什么?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相关主题